优泌乐25多次注射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与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泌乐25多次注射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与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6-01-20T16:28:23.377Z 来源:《中华医学杂志》2016年1月4期作者:刘小兰章文俊孙奇华王琪红[导读]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胰岛β细胞功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逐渐下降,导致口服降糖药继发性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最终只能选择胰岛素治疗。

[摘要] 目的:观察优泌乐25每日多次注射治疗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14年01月至2015年0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00例65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经2种以上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佳者。随即分为A、B两组,A组(50)例给予优泌乐25 (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25) 早、晚餐前,每日2次皮下注射;B组(50)例给予优泌乐25早、中、晚餐前,每日3次皮下注射,根据血糖水平,每3天调整一次胰岛素剂量,以空腹血糖 (FPG)<8.0mmol/L,餐后血糖(2hPG)<10.0mmol/L为治疗目标,共治疗12周,观察

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水平,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反应情况,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效果。结果:治疗12周后,A、B两组患者FPG、2HPG、HbA1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B组中餐后2hPG(7.02±1.49) mmol/L,A组中餐后2hPG(10.05±1.63) mmol/L,A、B两组中餐后2hPG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B组较A组HbA1c下降幅度要大,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低血糖反应B组2例(4%)A组8例(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泌乐25每日3次皮下注射或每日2次皮下注射,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均能达到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但每日三次注射其全日血糖谱(FPG、2hPG、睡前血糖)、HbA1c控制更理想,血糖波动小,低血糖反应发生率相对更低,故每日3次皮下注射优泌乐25的方法可安全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并且效果满意。

[关键词]老年 2型糖尿病优泌乐25

DOI:10.3760/cma.j.issn.0376-2491.2016.04.033

作者单位:312000,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绍兴市立医院内分泌科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其胰岛β细胞功能将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逐渐下降,导致口服降糖药继发性药效降低甚至失效,最终只能选择胰岛素治疗[1],以达到控制血糖,减少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但胰岛素治疗的最大副作用是低血糖反应,这是困扰医生和老年患者的难题,如何做到既使血糖达标,又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方便加强化”是2型糖尿病最佳联合治疗方案[2]。但此方法是否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文献报道较少。本文通过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优泌乐25每日3次注射,观察其安全性与疗效。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共100例,年龄>65岁,2014年01月至2015年03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经口服2种以上降糖药血糖控制较差者,即空腹血糖(FPG)>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HbA1c)>9%, 排除严重心、脑血管病,严重肝、肾疾病,感染、手术、中毒、肿瘤、甲状腺等疾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4± 7.6)岁。B组(5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5 ± 8.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体质量指数(BMI)、治疗前血糖水平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停用原有口服降糖药,在饮食、运动相对固定的情况下,A组每天早、晚餐前即刻皮下注射优泌乐25(美国礼来公司生产的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剂量(0.2-0.4)u/kg/d,按早3/5,晚2/5比例进行剂量分配;B组每天早、中、晚餐前即刻皮下注射优泌乐25(厂家同上),剂量(0.2-0.4)u/kg/d,按早2/5、中1/5、晚2/5比例进行剂量分配。采用美国强生稳豪型血糖仪做指尖血糖谱测定(空腹、3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根据血糖水平每3天调整一次胰岛素剂量,以空腹血糖(FPG)<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G)<10.0mmol/L为治疗目标。前4周为剂量调整期,后8周为稳定期,在稳定期改为每周测定血糖谱一次,治疗期间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或其他不适情况,有低血糖症状或血糖<4.4mmol/L为低血糖反应。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所有统计均在SPSS11.5软件包中完成。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2组血糖谱的变化(表1)

治疗前2组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糖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中餐后2小时血糖(7.02±1.49)mmol/L降低更显著,与A组(10.05±1.63)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2组HbA1c、胰岛素与体质量指数的变化(表2)

治疗前2组糖化血红蛋白与体质量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糖化血红蛋白(6.62±0.31)%下降幅度较A组(6.99±0.53)%大,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胰岛素用量(36.3±5.9)u/d,A组胰岛素用量(37.7±5.6)u/d,两组胰岛素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治疗前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BMI略有增加,但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2.3 低血糖反应情况

B组有2例(4%)发生低血糖反应5次,A组8例(16%)发生低血糖反应34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