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中外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策略比较.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资源★★★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金融业的全球化也成为一种必然, 业如何 “走出去”是一个现实问题。 本文从中国银行业面临日趋开放的环境出发, 研究我国银行业国际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障碍, 并从典型国家银行国际化进程的比较中 得到启示,从而提出中国银行业国际化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国银行业 国际化 发展研究 对策建议

中国银行业面临日趋开放的环境

随着生产力及社会经济的发展, 当今世界已在对外开放中逐步融为一体, 经济全球化成 为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加入 WTO 后,我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 国际化自然而然成为国际银行业发展的趋势,可以预料,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金融业是中国承诺入世后开放的十大领域之一,银行、证券、保险业都将进一步开放, 国内金融企业, 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如何迎接入世的挑战便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加入 WTO 后,中国从单边、自主开放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间的相互开放,从中国按政策导 向的对外开放变成按世贸组织规则进行开放, 开放的程度会加深, 开放的领域从货物、 服务 领域进而延伸到生产要素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 发展海外业务, 提高本外币的一体化服务 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就成为我国银行业求生存、谋发展做出的必然选择。

中国银行业发展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发展现状

20 世纪 80 年代,四大专业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大银行)除了中国银行在国外设立海外 机构分支机构以外, 其它四大银行的国际化重点是在国内建立国际业务部从事外汇业务, 和 国外的银行建立代理关系(见表一) 。中国银行的境外机构设置处于重点布局阶段,设立了 包括代理行在内的 400 多家分支机构。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银行业转轨和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参与 国际竞争的意识开始加强,于是我国银行业的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 20 世纪 90 年代的国际 化,不是停留在 20 世纪 80 年代在国内设立国际业务部和国外建立代理行的阶段, 而是将业 务重点放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 境外分支机构的数目得到较快的增长, 五家银行在境外都设 立了自己的分支机构(见表二) ,有的银行还通过兼并等形式参与了国际资本运营活动,如 工行收购了友联银行,建设银行参股建新银行等。

障碍分析

体制制约。 现行的金融体制, 特别是银行体制的制约, 不能完全适应发生了深刻变化的 经济体制的需要。 目前我国国有银行业尚未完全进入企业化经营状态, 主要是不少金融组织 缺乏独立的产权,社会信贷活动背离价值规律。

设施落后。 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世界银行业、 保险业、 证券业和金融市 场的国际化、全球化突飞猛进。 我国金融业近年来基本普及了电脑技术,但整体上,技术设 备比较落后,与外国大型国际金融机构差距很大。

人才短缺。 我国金融业的外向型人才, 相对于拓展海外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要求还是远

中国银行 通过分析

远不够的,表现为人才的绝对数量不足,特别是缺乏真正懂得国际金融和现代投资知识的人才。

布局不佳。现有的海外金融机构、网点,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少数地区,对我国金融机构收集

国际金融市场信息,调拨外汇资金,进行资金的拆借等都产生不利的影响,使我国在国外的金融机构难以向纵向发展,同时也难以使我国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世界一流的跨国金融机构。

市场壁垒。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在金融业市场准入方面往往要求对等,我国短期内在全

国范围内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还不可能,资本项目的开放可能会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更加谨慎。

制度接轨较难。我国银行中的一些制度、规则,如统计方法、会计方法、财务报表与国际管理还有差距。

典型国家银行业国际化发展的比较与启示

典型国家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在银行国际化进程中,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国家充当跨国银行发展潮流的“领头羊” 中最为典型的是英国、美国和日本三国银行业的分别崛起。其整体发展可划分

,其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约至二战前,英国跨国银行占据重要地位;第二阶

段从二战后

至70 年代,美国跨国银行活动频繁;第三阶段则从80 年代开始,日本跨国银行异军突起。

英国跨国银行的发展英国的海外银行主要是在19 世纪下半叶英帝国权力高涨时期发展的,

19 世纪后,跨国银行获得了较快的发展。英国不是采取在一个国家设立一个分行的模式,而是通过

大约5000 个分支机构,遍布英联邦各国、非洲、中东及远东以及南美许多地区开展业务,此后,

业务范围扩展到美国及欧洲,如巴克莱银行在非洲,加勒比地区有分行或自公司,其后扩展到加利

福尼亚和纽约;劳埃德银行在南非有庞大的分行网,后扩展到北美和欧洲一些城市;格林德利银行在印度、巴基斯坦和非洲有分行;标准渣打银行的分行则遍布非洲与远东。此外,伦敦清算银行

还在北美发展零售性业务。英国海外银行的发展曾经历过巨大的历史变迁,在二战时一度衰落,战后才逐渐恢复。

美国跨国银行的发展1953 年,美国通过了《联邦储备法》,正式允许美国银行自有资金在100 万美元以上的,经联邦储备局批准可以在国外设立分行并从事跨国银行业务,由此开始了美国银行的海外扩张。美国银行伴随美国工业企业对海外市场进行渗透,美跨国银行大发展,其跨国银行除了传统的在海外设立分行、代表处等做法外,还有埃奇法公司等对外直接投资的专业机构,此外还有离岸银行业务。70 年代,在美国银行的海外机构得到急剧发展,1979 年末,美国银行的

海外分行已达779 家,总资产增加至2900 亿美元,到80 年代,扩张进一步加剧。

日本跨国银行的发展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一些国家签订了和平

条约,重新在海外设立分支行。进入80 年代,其发展走向高层次,更侧重于建立当地金融法人,截至1991 年底,日本银行在海外的分行增加到318 家,办事处为424 家,当地的金融法人为304 家。如果将日本在海外的分行、持股银行和办事处加到一起,总数超过了世界上任何国家银行在海外的分支机构数,随着海外金融机构数的增加,日本海外金融实力急剧膨胀,1989 年日本海外银行银行资本总额达19672 亿美元,相当于全球国际银行总资本的40%,跃居世界第一位。

在地区上,日本银行向海外发展的重点是北美、亚洲和欧洲,分行以北美居首,办事处以亚洲最多,持股银行主要集中在欧洲,从总体上看,日本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在美国、香港地区、英国、

中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德国、瑞士、加拿大的发展加快,数量最多,这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