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振动分析与控制(-学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sin( )
r l sin sin
连杆对曲轴拉力相对于支点旋转力臂: h =s sin r sin( )
连杆对曲轴拉力相对于支点旋转力距: M 主 Pt h Pt r sin( )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曲轴旋转主动力矩:
指曲轴旋转的角度(相对于X轴) 指指连杆相对于X轴夹角
曲柄销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 对活塞运动分析:
p j 活塞往复惯性力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Pj活塞往复惯性力? 2)单缸发动机总激励源:
活塞受力
Pg 气体对活塞压力
Pn:汽缸壁对活塞支持力 Pt : ? 连杆对活塞拉力
Pr曲轴离心力
Pt 连杆对曲轴拉力(不考虑连杆重力)
曲轴受力
N x 和N y:发动机缸体对曲轴的支持力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活塞爆发压力: 活塞受力平衡方程:
详细求解曲轴旋转主动力矩推导
Pr、N x、N y都通过曲轴支点 Pt 连杆对曲轴拉力会产生旋转力矩, 设活塞离曲轴支点距离为s
Pr、N x、N y都通过曲轴支点 Pt 连杆对曲轴拉力会产生旋转力矩, 设活塞离曲轴支点距离为h
3.2 发动机隔振设计
3.2.1 隔振原理 3.2.2 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及 优化设计
3.2.1 隔振原理 • 有效隔振分为两种:主动隔振和被动隔振。 1)主动隔振:振源是机器本身,使它与地基 隔离,减少对周围的影响。
3.2.1 隔振原理 • 经弹簧传递给地基的力:
• 经阻尼器传递给地基的力: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单缸发动机受力图:
缸体绕曲轴 其中Pr曲轴离心惯性力 轴线反向转动力矩Mz,数值与 使曲轴旋转的主动力矩相等。 P 活塞往复惯性力
j
气缸 受力
mg气缸重力
3.1.2 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 可看成由曲轴联起来的多个单缸发动机。
3.1.2 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 回转离心力在垂直方向的合力:
指? 指?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曲轴作用于缸体力分析:
曲轴作用在轴承上铅垂力: 气体压力Pg不对车架产生振 动,而往复惯性力Pj和离心 惯性力Pr会引起整车上下振 动。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曲轴作用于缸体力分析:
曲轴作用在轴承上水平力: 气体压力Pg、往复惯性力Pj 引起整车横摆振动,离心 惯性力Pr会引起整车水平 振动。
1)悬置系统的物理模型:三点支撑和四点支撑。
3.2.2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优化设计 简化力学模型:刚体,六自由度
16周实验5:Matlab仿真发动机 四点悬置振动分析
• (2)给定发动机的参数书上的题3.5 (p119) • 未求和答案,请优化程序并计算结果。
11.8760 3.6658 1.7969 0.0000 0.0000 0 + 0.0000i
16周实验4:T值的Matlab仿真 分析
e=0.05; for i=1:100 r(i)= 0.04*i; T(i)=((1 +(2*e*r(i).^ 2))./(((1r(i).^2).^2+ 2*e*r(i).^ 2))).^0.5; % T(i)=(((1r(i).^2).^2+ 2*e*r(i).^
• 传递给地基的力的最大值:
3.2.1 隔振原理 • 根据有阻尼强迫振动分析可知,稳态振幅:
则:
• 隔振系数或力传递系数(主动隔振评价指 标):
3.2.1 隔振原理 2)被动隔振:振源来自地基,为减少对地基 对机器的振动影响而采取的措施。
• 隔振后系统稳态响应的振幅:3.2.1 隔振原理
• 评价指标为位移传递率:
注:与主动隔振评价指标表达式完全一样。 两者统称为传递率。
• 结论: 1)不论阻尼为多少,只 有在频率比 才有隔 振效果; 2)在给定某个频率比的 值, 隔振效果随着 阻尼比的减少而降低;
频率比一般定在2.5~4.5之间,隔振效率为80%~90%
3.2.1 隔振原理
• 请问:位移传递率和隔振效率的关系?
错 误 结 果
17.5785 9.9970 8.8000 5.6302 2.9272 2.0988
气体压力Pg 和往复惯性力Pj 使曲轴产生转动的力矩。
由于该合力矩周期变化, 会激起曲轴系统的扭转振动。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活塞反作用缸体力分析: 活塞反作用在缸体上 的力矩使缸体绕曲轴 轴线反向转动,数值 与使曲轴旋转的主动 力矩相等。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曲轴受力平衡方程:
隔振设计步骤:
• 1)测试分析系统的质量、外界的干扰频率; • 2)按照频率比在2.5~5之间确定系统固有频率; • 3)根据固有频率计算公式,确定隔振弹簧的 刚度; • 4)计算机器工作振幅,核算是否达标; • 5)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隔振器类型与安装方式; • 6)根据机器起停过程确定隔振阻尼;
3.2.2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优化设计
•《汽车振动学》
第 3 章 发动机的振动分析与控制
3.1
发动机的振动激励源分析
发动机隔振设计 发动机气门振动
3.2
3.3
3.1发动机的振动激励源分析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3.1.2 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3.1.1 单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 发动机工作中产生的不平衡惯性力和力矩是引起 汽车振动的主要激励源之一。 活塞销 1)惯性力激励源:
3.5 e=0.05 e=0.10 e=0.15 e=0.20 e=0.375 3
2.5
传 递 率 T或 X/Y
2
1.5
1
0.5
0 0
0.5
1
1.5
2 频率比
2.5
3
3.5
4
实验要求
• (1)请同学们读懂源程序,修改源程序 使之与前一图相似,并且标注 • (2)请回答T值图为什么与上一实验幅频 特性曲线一致。
• 往复惯性力: • 垂直方向合力:
3.1.2 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 离心惯性力在水平方向分力:
• 绕y轴力矩:
3.1.2 多缸发动机的激励源 • 绕x轴力矩:
• 绕z轴(曲轴轴线)力矩:
第 3 章 发Biblioteka Baidu机的振动分析与控制
3.1 发动机的振动激励源分析 3.2 发动机隔振设计 3.3 发动机气门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