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与前景展望_谭晓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
现状与前景展望
谭晓准
摘要建设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总体部署的有力抓手,更是不断提高公安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完善公安科技创新体系的必然选择。
自2003
年公安部党委做出建设部署以来,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初创到壮大,覆盖了重要的公安科
技领域,形成了规范的建设管理流程和科学的管理体制,建成了一批开展高水平科技研究、聚集和培
养公安优秀科技人才、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基地,在科技强警中发挥了重
要作用。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要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完善结构布局,增强整体实力,加快向国家
级重点实验室的迈进步伐,为提高公安机关警务效能和实战能力、建设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做出新的
更大贡献。
关键词公安科技创新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前景展望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3年初,国务院制订出台《“十二五”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规划》,明确提出“按照明确定位、完善布局、规范建设、共建共享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
这是我国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学部署和重要举措。
作为呼应新科技革命需求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科研建制,重点实验室既是指一类相对独立、极具创新活力的科学研究实验基地,同时也代表着一种开放、灵活、集成、高效的科研组织形式。
综观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实践,世界主要国家都把建设政府主导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实验基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任务,不约而同把超前部署和大力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作为提升创新能力、抢占综合国力竞争制高点的重大战略选择。
我国在充分吸收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于1984年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
经过近三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取得了重大进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据科技部统计,我国目前批准建设及正在运行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达327家。
这些实验室主持开展了超过我国40%的973计划项目和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获得了1997年至2008年间50%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被美国SCI(《科学引文索引》)和EI(《工程索引》)收录的论文占全国的72.8%;支撑完成了青藏铁路、高速列车、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的多项关键技术
作者单位: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
和攻关任务;凝聚了包括袁隆平、吴征镒、孙家栋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在内的400余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以及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的优秀科技人才。
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我国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公安部党委始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坚持“向科技要警力、要战斗力”,以科技创新带动和促进公安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于2003年做出了建设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重要部署。
十年间,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从无到有、从初创到壮大,建成了一批开展高水平科技研究、聚集和培养公安优秀科技人才、进行高层次学术交流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基地,为促进公安科技进步与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当前,科学技术作为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建设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培育高水平科研实验基地,不仅是公安机关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总体部署的有力抓手,更是不断提高公安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完善公安科技创新体系的必然选择。
一、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现状
实验室名称依托单位确定时间所在地区建设模式安全防范技术与风险评估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8年8月北京市自建
灭火救援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中国人民武装
警察部队学院2008年8月河北省廊坊市自建
文件检验鉴定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刑事警察学院2008年8月辽宁省沈阳市自建公安部第一研究所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第一研究所2008年8月北京市自建法医遗传学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2008年8月北京市自建信息网络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第三研究所2008年8月上海市自建
火灾现场勘验与物证鉴定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沈阳
消防研究所2008年8月辽宁省沈阳市自建
法庭毒物分析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公安局2008年8月北京市自建法医物证学现场应用技术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公安局2008年8月上海市自建
智能语音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
安徽省公安厅
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
安徽科大讯飞信息
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2年5月安徽省合肥市
北京市联建
法医病理学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公安厅2008年8月广东省广州市
深圳市共建
视频图像智能分析与应用技术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公安厅
中山大学2012年11月广东省广州市联建
毒品分析及禁毒技术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公安厅2008年8月云南省昆明市共建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
(截至2012年底)
作为公安科技创新主体之一,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是公安科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
与各级公安机关承担常规检验鉴定任务的实验室不同,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公安工作实际需求和公安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开展创新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攻克公安业务中的重大和关键性技术难题,为公安业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造就优秀公安科技人才。
(一)领域布局
按照有关文件精神和公安科技发展目标,2008年8月以来,公安部本着“择优择需、合理布局”的原则,经过各地各单位推荐申报、专家评审、综合评议等程序,确定了13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见上表)。
从研究方向来看,这13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分布在安全防范、侦察控制、物证鉴定、法医学等公安技术领域,代表了公安科技的特色优势和发展方向。
从依托单位来看,既有省级公安机关、部属单位及研究所,也有知名高校和企业,集中了公安机关主要科研力量和系统外部优势资源。
从地域分布来看,位于北京、河北、辽宁、上海、安徽、广东、云南等7个省、直辖市,可利用的区位资源较为丰富。
从建设模式来看,包括自主建设、公安机关内部共同建设、公安机关与企业或高校联合建设等。
(二)建设管理流程
公安部2005年印发的《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公通字〔2005〕97号)是开展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直接依据,明确规定了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流程,为确保实验室的规范管理和顺利运行提供了抓手、奠定了基础(见图一)。
(
三)管理体制
实际运行中,公安部重
点实验室的宏观管理体制是
由执行主管部门建设管理、
由业务指导部门协同支持、
由依托单位支撑运行,实行
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学术委
员会制等内部管理体制(见
图二)。
近年来,为深入推进公
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
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积极履
行主管部门职责,不断完善
实验室评估指标体系,科学
制订评估规则,建立了定期
评估制度。
在2010年、2012
年开展了实验室中期和周期
评估工作,从研究水平与贡
献、发展保障、队伍建设与
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
管理四个方面,对实验室运行状况和建设成效进行全面评价,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引导和推进了实验室的规范运行和稳步发展。
从2011年起,又组织公安部科技强警基础工作专项建设,每年以项目形式下达专项经费,支持各实验室进行探索性自主创新和基础理论研究、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水平和开放程度。
有关业务指导部门及时
提出意见建议和业务技术需求,不断加强对实验室研究、交流和培训等工作的指导、监督,为实验室建设运行提供了必要支持。
各依托单位高度重视实验室发展保障,优先购置实验室仪器设备、改造实验室场地,并在人员、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改善了实验室科研基础条件,优化了科研队伍结构。
图二
二、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效
在各方的积极培育和大力支持下,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以服务公安实战为使命,不断适应公安业务工作需求,充分发挥项目、人才、基地有机结合的优势,积极推进公安科技进步和创新,在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提高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承担并完成了大量的科研任务,增强了公安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公安实战需求和自身研究方向,以科研项目为载体,着力开展公安应用基础和关键技术研究,共投入科研经费5.89亿元,承担和参与了973、863、科技支撑、重大专项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11项,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397项,取得了一批高水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
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10项、省部级奖励55项,申请专利105项、获得批准50项,实验室科研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公安科技自主创新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其中,法医遗传学实验室取得的DNATyper15、DNATyper15Plus、MiniTyper、YTyper等一系列荧光STR复合扩增检验试剂盒,EZ-tape检材提取装置和生物脱落细胞收集装置,法医DNA提取纯化试剂盒,单细胞DNA检验技术体系等成果,全部具有自主产权和发明专利,部分成果打破了国外产品对我国市场的垄断,改变了我国在法医DNA鉴定技术领域长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二)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为公安实战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以服务实战为目标,重视加强已有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先后将133项研
究成果推广到全国公安机关,为公安业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其中,法医遗传学实验室的成果———疑难生物检材DNA检验技术,广泛应用到各级公安机关,在新疆“7·5”专案、昆明“7·21”公交车爆炸案等数千起案件侦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火灾现场勘验与物证鉴定实验室关于电流对PVC导线绝缘层特征影响的研究成果,推广应用到内蒙、山东等10余个省市,成功解决了湖南岳阳运砂船火灾等70多起疑难火场勘验和原因认定的难题。
(三)整合了依托单位的优势资源,搭建了高水平的研究实验平台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不仅实现了对公安机关内部科研资源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的整合重组,同时充分利用了高新技术企业、地方高校等社会资源,并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依托单位在人员、项目、硬件等方面的支持。
目前,实验室总面积达到4.2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到3.59亿元,其中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数量达到443台/套,配套设施完备、仪器设备先进,实验技术手段在相关技术领域中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为科学研究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为公安科技创新聚集和培养了一批优秀科研人才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聚集和吸引了一批包括留学归国人员在内的优秀科研人才。
目前,共有固定科研人员571人,流动科研人员192人。
固定人员中,高级技术职称人员204人,占35.7%;博士111人,占19.4%;45岁以下人员344人,占60.2%。
总体上看,已经初步组建了一支高职称、高学历、年轻化的人才梯队,形成了公安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
(五)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强化了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品牌效应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积极开展国内外相关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先后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82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577人次,设立开放课题139项,选派6名青年骨干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国外学习,3名中青年骨干到国外从事合作研究。
在开阔科研人员视野、提升学术水平的同时,提高了公安科技工作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前景展望
当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诸多挑战,无论是预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侦查打击以网络犯罪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手段违法犯罪活动,还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强化社会管理服务,公安机关都越来越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
为此,必须以公安业务需求为主导,以引领、支撑、保障公安实战为主线,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挖掘科研潜力,使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不断提高公安科技水平、增强公安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做出更大贡献。
(一)进一步完善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布局
目前,13个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物证鉴定、法医学等公安传统技术领域,实验室的总体数量和布局尚不能满足公安工作需要。
为贯彻落实《全国公安机关“十二五”科技强警工作规划》和《“十二五”社会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加快公安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公安自主创新能力,公安部已于近期启动新一批重点实验室的遴选确定工作。
在建设领域上,将根据现有实验室布局和公安业务需要,重点围绕安全防范、警务指挥、现场处置、物证鉴定、法医学、警务管理、特种装备等7个领域的17个技术方向,优先遴选新增部分重点实验室,不断扩大实验室对公安技术领域和前沿技术方向的覆盖,尽快完成总体布局,推动实验室体系的科学均衡发展。
在建设模式上,立足科研资源分布和建设发展需要,鼓励支持相同或相近技术领域实力较强的多家单位共同建设重点实验室,探索完善与公安系统外部优势科研力量联合建设实验室的创新模式,进一步推动政产学研的有机结合,延展公安科技创新链条,不断增强重点实验室的汇聚融合和示范辐射作用。
在评审确定上,坚持“确认为主、宁缺毋滥”
原则,按照《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各地各单位申报实验室组织开展形式审查、专家初审、现场评审和综合评议,综合考量申报实验室前期建设基础、公安实战急需、现有重点实验室布局等因素,在每个方向择优遴选不超过1个实验室,力争使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成为集中依托单位精华力量、代表相关领域最高研究水平的科研基地。
(二)不断加快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迈进步伐
当前,科技创新逐步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根基和动力。
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地位和独特作用得到广泛认同,国家将不断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其稳定深入发展。
面对新形势和新机遇,必须进一步加快推进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力争早日将其建设、培育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更加有力地支撑公安实战,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
工作中,要不断强化作用发挥,突出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研战结合”的优势和特长,推动重点实验室不断解决公安业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为公安实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培养、造就更多的公安科技人才,更好地发挥重点实验室在科技强警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加大培育力度,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标准,完善评估标准和评估系统,发挥定期评估的激励、督促和导向作用,推动重点实验室围绕维护国家安全稳定、支撑服务公安实战的重大需求,不断调整优化研究方向、改进问题不足;同时,制定更有利于实验室发展的政策,在科研立项、技术推广、成果奖励等方面建立专门通道,给予更大支持,进一步提升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发展质量和水平。
科学组织申报工作,紧紧围绕《全国公安机关“十二五”科技强警工作规划》提出的“积极培育和申报1至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任务目标,参照其他行业实验室的成功申报经验,形成方案,成立专班,根据现有实验室的运行情况和特色优势,发挥院士专家咨询作用,研究申报需求与建议,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等职能部门的支持,力争使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早日迈进国家重点实验室行列。
(三)大力推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
科技创新离不开制度机制的支持和科研环境的保障。
当前,要吸收借鉴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和模式,研究、探索具有公安特点的重点实验室建设规律,进一步健全完善统筹科学、权责清晰的内部管理体制,不断强化实验室主任的全面管理职责,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学术指导作用,扎实推动重点实验室的科学化、规范化运行。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凝聚和发挥各级公安机关和各警种、各部门支持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合力,不断加大机制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激发科研活力、增强发展动力的方法措施,力争建立公安机关引导下的多元化经费投入渠道,力争将实验室人才培养纳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力争形成跨系统跨行业协同创新、深度合作的开放交流机制,为重点实验室的深入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同时,注重和加强科研“软环境”建设,倡导求真务实、团结协作的良好学风,营造学术自由、民主管理、活跃融洽的学术气氛,发挥实验室文化的凝聚、规范、导向作用,并充分利用好重点实验室出版物、网站主页等开放媒体,加大实验室宣传力度,展示良好形象,强化文化共鸣,体现公安部重点实验室的时代精神风貌,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助推实验室高效运行、科学发展。
公安部重点实验室承载着公安科技未来发展的希望,承载着广大民警的殷切期盼,也承载着实验室科研人员的事业追求。
在我国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全国公安机关深入实施科技强警战略的历史进程中,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深入贯彻落实今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提升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的部署要求,努力推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建设水平和发展层次的整体跃升,为不断提高公安机关警务效能和实战能力、建设平安中国和法治中国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张春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