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步: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 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中国 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 外交关系。
1979年1月,副总理邓小平访问美国,出席卡特总统 在白宫举行的欢迎仪式。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 国领导人第一次访问美国,
开始走向正常化 ---72《联合公报》(1972.2.28)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 一合法政府。……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 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实现正常化 —《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1978.12) 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它与中国的关系,并重申,它无 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 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 策。 成功处理台湾问题的范例 —82《联合公报》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 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 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 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 毛泽东的声明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 可 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 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惧怕帝国 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 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 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五步: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约
1972年2月21日,北京机场,周恩来迎接到访的美国 总统尼克松,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
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意味深长地说:“总统先生, 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2年没有交往 啊。”尼克松说:“I am very happy.”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又称《上海公报》)。这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一个 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 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的开始。
共同的遭遇 共同的任务和愿望
“异”:
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 显示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殖民,争取和 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 精神,被人民誉为“万隆精神”
感悟伟人
感悟伟人
“全世界我只崇拜一个人,那就是周恩来。”
——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毛主席真幸运,有周恩来这样一位总理,我要是有周恩来这 样一位总理就好了。” ——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加诺
(1982.8.17)
原因:
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美国 苏联
中国
西欧和日本对美国提出挑战 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
中苏关系的破裂,中国 面临苏联压力
中国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升
美国孤立政策的失败
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3、意义
★ 有利于世界局势缓和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 打开了中国外交困境,引发了建交高潮
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北京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 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来访的 美国代表团。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
第四步: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中美双方同时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 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这一公告震惊了整个世 界。尼克松后来会议说: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半钟,但却成了 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新闻之一。
中美关系解冻 1972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
历史的瞬间 永恒的记忆
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 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 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 玻璃!”
为什么乔冠华团长会如此 开怀大笑?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 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 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 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 石集团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 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什么 历史意义?
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宪法,是中国长 期奉行独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 160多个国家的建设公报中。50多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 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 你们认为我是难以对付的话,那你们就等着与周恩来打交道
吧。”
—— 苏联前外交部长莫洛托夫
周如恩来果是你中们国国共家产的党的领楷袖模可、以中掌华管人民世共界和上国五的分代之表、一中的国人 共的好口 一产优总却 分党良理无钱作、的儿的风是一和中面无 存传国旗女 款统人帜, ,的民、如 谁化的是果做身骄中你的,傲国密。人们到切民国的联心家,系中的我群的也领众一给袖的座光丰降可辉碑半以典、旗在范是。海、中”外是国没人共民产有的党
对中国: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成为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
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 认• 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为维 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健康发 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 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讲话
——更多的人说
20世纪70年代—— 突破
60年代外交险境及对策
建 国 初 期 美 国 对 华 军 事 包 围 示 意 图
中美关系:美国继续敌视中国 中苏关系:由友好合作到严重恶化
中与 国入 边侵 防苏 士军 兵交 正涉
美国 国飞 入机 侵残 中骸
1965年4月3日
1969年
重返联合国 1971
20
18 16
材料一 :
14
毛泽东明确表示,要
12
10
去,为什么不去?这是非
8 6
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
4
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2 0
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材料二:
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墙中国
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
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外交部档 案馆保存 的周恩来 总理亲笔 书写的和 平共处五 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提出
首先是和 印度 的谈判中提出(1953年)。 然后是在 中印 和 中缅 联合声明中确立(1954)
内容
互相尊重 主领权土和主领权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 平 平等等互互惠利 、和平共处。
1、过程
中美关系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 请列举其主要步骤。
时间
事件
1971.4
美乒乓球队访华
1971.7 1972.2 1978.12 1979.1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结束敌对,开始
《中美联合公报》 走向正常化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中美正式建交
实现正常化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 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 来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 的。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着不同的 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 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我们亚非会 议既然不要排斥任何人,为什么我 们自己反倒不能互相了解、不能友 好合作呢 ?” -------- 周 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求同存异”
“同”:
一九七一年十 月二十五日, 第二十六届联 合国大会恢复 我国在联合国 的一切合法权 利,重新取得 安理会常任理 事国地位。图 为五星红旗在 联合国总部前 升起。
3、意义
⑴美国孤立政策破产,中国外交重大胜利; ⑵发挥更大作用,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 ⑶增强第三世界力量。
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外交:国家以和平手段处理 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外交已成 为世界各国和国际活动不可缺少 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本线索
现代中 国的对 外关系
1949至50年代中期——奠基 20世纪70年代——突破
70年代末以来——调整
1949至50年代中期 奠基
一、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 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 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 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克松向《时代》杂志
社记者发表谈话,公
开表示愿意访华
第二步:中国积极反应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 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 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 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第三步:小球推动大球
乒乓球在中美建交史上扮演了 “破冰者”的角色。庄则栋则是 “乒乓外交”中的关键人物。
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
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乔冠华
材料三: “在联合国这样一个普遍性最为广泛的国
际组织里,中国代表团受到如此热烈的欢迎, 那当然是对我们的国家、对中国革命的胜利的 肯定。我们代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当然觉 得很荣幸、很骄傲。
——1971年乔冠华团长在联大上 的讲话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重返 联合国的原因有哪些?
1、背景 1、20世纪70年代亚非拉国家独立并发展成 为一支重要力量 2、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3、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4、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2、过程
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 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应?
1971.10.25.二十六届联大以76票赞成、 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决定恢复中 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 就是联大2758号决议, 公正彻底地解决了中 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周恩来传》
联系中国近代历史,想一想 周恩来为什么这么说?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上海A中P国EC申中奥美成领功导会见
■ 问题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 ——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认识: 1、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 3、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
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 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庄则栋主动上 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在中美关系尚未恢 复的年代,这样的举动很快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美关系“解冻”当时正需要一个契机。毛泽东和周 恩来得知庄则栋和美国队员交往的事后十分重视,当即拍 板,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由此开始了“小球推动大球” 的“乒乓外交 ”
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1、建国第一年与苏等17国建交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外交政策成熟) 4、54年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五大国身份) 5、55年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1950年2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署《中苏友好同盟 互助条约》。毛泽东主席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出席签字
“刀光下”远行中国 中日关系重焕生机
“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 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 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 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仪式。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在条约上签字。这是新 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图为抵达莫斯科车站时的情 景。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中苏首脑会晤
《盟约》签订
1.有人说,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你同意吗 ?
2.中苏结盟对新中国产生怎样的积极影响?
对世界:影响深远,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基本准则。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
精彩
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
一九五五年四月,周恩来总理出席在印尼万 隆召开的亚非会议(第一次没有帝国主义国家参加的 国际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 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受到,并且现在仍 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 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 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 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改变世界历史的七天。
------尼克松访华
第一步:美国发出信号
“如果我在去世之前,
有什么事情要做的话,
尼
那就是要到中国去。
克
如果我不去,希望我
松
的孩子能够去”。—
—1970年10月初,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