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流派的起源与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流派的起源与形成

xxxx国学书院10月校报

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不同的流派风格。古琴,中国古老的丝弦乐器、中国古代文人名士修身养性和士大夫人格、情操的象征,在其近三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琴曲、琴谱和丰富的琴学专著,自然也会呈现风格各异的琴学流派。

华夏音乐自古就有四方之乐、南北风歌的地域文化差别。《左传•成公九年》中有这样的记载:

xx于军府,见xx,问之曰:

“xx而挚者,谁也?”有司对曰:

“xx所献楚囚也。”……公曰:

“能乐乎?”对曰:

“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

“君子也。言称先职,不忘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乃命释之。

楚国琴师钟仪为晋侯鼓琴,因其浓郁的南国情调,而被认为是“乐操土风,不忘旧也”。可见,早在春秋时期,古琴音乐已有南北风格的区别。

古琴音乐流派的形成,与地域、习俗、师承、传谱有着密切的关系。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首先,初唐琴家赵耶利曾这样形容江南琴风和蜀地琴风:

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时之俊。这“吴声”、“蜀声”在风格上的区别,直至近世,依然十分明显。艺术皆生于具体的环境地域,徐卓《论琴派》中说:

“音由心生,心随环境而别。北方气候凛冽,崇山峻岭,故燕赵多慷慨之士,发为语言,亦爽直可喜;南方气候和煦,山水清嘉,人文温雅,发为音

乐,亦北刚而南柔也。”可见,地域、环境的差别是影响琴乐演奏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次,师承渊源也是形成琴派风格的主要依据。各地著名琴家自成一派的演奏风格,对琴派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唐世琴工复各以声名家,曰:

马氏、沈氏、祝氏……师既异门,学亦随判,至今曲同而声异者多矣”。唐初风行一时的沈家声、祝家声,就是根据不同的师承而命名的一些演奏流派。

再次,宋明以来,琴谱的刊传及普及同样为琴派形成创造了条件。琴派的地方风格与师承特点往往体现于不同的传谱之中。宋代皇家推行的“阁谱”,一度在北宋琴坛居于显要地位。但民间“野谱”却不断反映出琴家新的创造,其中“江西谱”就曾受到许多琴家的喜爱。

因此,从唐代的吴、蜀声到沈、祝声,再到宋代阁谱、江西谱,记录着琴派产生的发展历程。像明代虞山琴派与初唐时期“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的吴声,在风格上是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但早期的“声”或“谱”,都只能是琴派的雏形。随着北宋王朝的覆灭,扎根于黄河流域的汉唐文明其重心开始转向长江流域。宋室南渡,宋高宗于建炎三年正式定都临安(今杭州),从而使文人云集、经济繁盛的杭州,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与文化中心,而中国音乐史上第一个形成系统的古琴流派——浙派在此也孕育成熟。

从明末清初至近代,古琴音乐呈现流派纷呈的局面,其中著名的琴派除了宋明之际的浙派之外,尚有虞山派、广陵派、中州派、川派、诸城派,梅庵派、九嶷派等等。另外还有以个人风格与地域相结合的流派,如虞山吴派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