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中国变化造就的中国新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来五年中国变化造就的中国新格局
图1 导航图
第一节中国未来五年变化
中国的政治、经济都在不断发展、完善,未来中国五年的变化将造就新的格局,进而影响世界的格局,中国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
图2中国未来五年的变化
一、四个基本国策的变化
从“十二五”期间来看,中央的国策发生了最剧烈的四大变化
第一、国家战略时代:从小平同志主张的“过河论”,现在已经走到了国家战略,国外媒体评论我们抛弃了小平主义。我国已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而是开始前瞻性、高屋建瓴的构建、设计国家级战略,这就要求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把握国家战略脉搏,踏准国家战略节奏,结合企业自身状况进行发展。
第二、从过去的小中央大地方走到了大中央大部制小地方。中央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开始集中,大中央大部制的模式对国企的影响使企业必须要根据政策的风向进行资源配置和市场开拓,将自己融为国家政策的一部分,顺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第三、从过去的沿海单极拉动走到了今天的多极拉动。当初沿海作为发动机,推动中国发展,内地中西部地区作为第二三极形成一个落差以后,拉长我们的产业转移次数,加大透过产业转移了以后拉动的长度,但到今天我们的发展动力已经变到了多点论,就是沿海,内地,西南,东北等地方,都形成自己的发展引擎,自身的发展驱动力。例如我们目前已经建成的300多个高功能的巨型火车站,包括最近批准的近二十个经济区域,都是这种多点拉动的具体产物。
第四、从单纯推动市场经济,走到了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两手一起抓,同时我们还推出了更新的概念---人造经济,西方就一直疑惑中国的四万亿到底花在哪里,根本上来看,中国走的是一条特别的道路——破坏式GDP创造,通过把旧城推翻造新城,新城还没做好推倒再规划再建设,反复消费,破坏式GDP,事实上社会资产的累积是少的,但是透过这种破坏经济,为企业持续开发了新的增长机会。
二、四大周期的剧烈更迭
分析中国的四大周期,我们发现,在“十二五”期间,发生了最剧烈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一下几方面:
图3十二五期间四大周期的剧烈变化
第一、政治周期的调整。中国从最初的军事主导的领导到经济发展,现在鹰派人物的上位,对官员的能力要求更高,进行全面的选拔,将是“十二五”期间最强音,政绩的体现在与强势的经济和全面的治理方案,要建立坚强的业绩才能往上走,这次政治周期的调整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新的冲击。
第二、金融周期调整。中国金融市场正在逐步开始放开,进行全面的金融市场化,构建以人民币实际上的国际化为基石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中国的金融市场开始逐步进行正规化,由原先的国企、央企的取款机转变为中国金融基地,未来中国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将进一步加快。
第三,产业周期调整。中国的产业周期正在经历这阵阵剧痛,产业开始由轻工转往重工,由重工转往母机,何为母机?机械的机械叫母机,是制造国家基础产业设备的机器,中国的技术积累还不足以进行母机的设计,但未来中国的创新和技术的进步必将推动中国的产业进行革命性升级。
第四,经济周期调整。中国传统的经济是由老三驾马车,出口为主,投资为辅,消费为副,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出口急剧下滑,政府加大了对国内经济的投资力度,盘活整个经济,目前我国国内消费短期内很难快速激活,但未来肯定是政策的重要导向,中央目前将使用什么手段,企业依然不明朗,但可以肯定,国内消费的提升是经济发展的趋势,也只有转变经济的主要拉动力,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传导式规划
中国的国家战略在未来五年的变化会通过传导式进行,由外而内,由宏而微,进行中国战略的逐步渗透,决胜点在有预谋性和应变性,预谋的越深刻,应变能力越强,越主动。甚至可以做到设计和塑造未来。在企业层面,体现最明显的是国进民退的逐步改变和重新认识。
1、国进民退再认识
中国市场化的进程使中央政府敏锐地发现,如果我们现在简单地推进市场化,以我们的企业的竞争力,以我们的产业控制能力,事实上肯定会全线溃败,如果我们现在简单推进民营化,事实上是再一次地沦陷和拉美化。那么有人说,能不能依靠民营企业把大国有先国进民退,让民营企业担负起这个职责,等它做大了以后,再来和国际企业竞争呢?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没有,因为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仍然是逐利的它不会讲政治,逐利未必错,但是放在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来看的话,不讲政治一定是错的,唯有国家主导的这种国有企业战略,甚至被有人叫做国进民退的做法,才有可能培养内部冠军,培养国有冠军,在适当的时候再让它整体上市,成为公众公司,让它的血缘多元化,再来和国际公司竞争,这才是有可能,甚至有可能翻牌的一种做法,转变竞争格局的一种做法,所以整个中央政府的类国退民进决策根源在于这里。
2、国进民退的未来
国进民退是我们政府的策略,事实上我们的繁荣是以大量的民营企业的试错式的发展为根基的,并不是一个政策决定的必然,虽然我有形的手在中间起了很多的作用,但毕竟它是混沌的,是由民营经济自发,由下而上形成的一种格局,并不是政策使然,所以虽然我们形成了目前一个繁荣的局面,但是骨子里面我们产业结构的错乱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政府想要抓住目前一些战略型的机遇,差不多到2020年之前,对中国来讲事实上一个战略型机遇。在2020年之前,中国不会成为美国的头号竞争者,至少我们还有一段喘气的机会,利用这个时间,我们推进内部产业整合,以国企一些大的央企为引导,积极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我们的基干产业,甚至形成我们的基干产业加科技、加金融模式,这是中央政府
在此刻做的选择,也因此我们在观察研究国企近些年所进行的集团战略的一些模式的时候,未来中国战略的执行肯定是国退民进,又民营企业担当主力,放手给中国的百姓权利,前提是我们已经足够强大,国家战略执行到位。
第二节“十二五”规划需要大思考大格局
“十二五”期间,国企的规划尤其是有些钢铁行业的规划,远远达不到国家战略的层面,他们的“十二五”规划,主要是2011年到2015年期间的战略规划。真正的“十二五”规划是对国家、地区、产业“十二五”规划响应式规划。这两个概念完全不同,前者仍然是以自我为主,自身一种主动式规划,丝毫不考虑周边会怎么样,丝毫不考虑竞争对手会怎么样。做过大企业,掌控过大经济,操控过超大型现代企业的官员越来越少了,甚至于在我们的干部结构里消失了。在中国,企业要做强做大,首先要把握这五个东西:
第一,中国成长的动力在哪里,为什么成长。区域发展、基础建设、城市化、人口、消费都是带动中国腾飞的引擎。
第二,在中国做企业,到底应该构筑怎样的优势。在这些方面必须要有壁垒和优势----企业家、体制、战略、商业模式、制度、流程、成本。中国某钢铁集团的董事长说,如果不是体制制约我,我未必不如给米塔尔。难道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简要分析米塔尔成为世界第一的三大手段。
1,低端国家并购,在东欧,在南美,共产主义国家并购。
2,高端市场上市,包括换股并购,美国国际钢铁就是他换股并购的。
3,蛇吞象高价值替换。当米塔尔通过对东欧、南美钢铁企业的并购形成一个庞大的产能,但是技术上并不占优的时候,米塔尔通过对阿塞洛纳斯狂放地并购,形成了著名的一种发展模式----先造势再做实,先做虚再做实。这三招下来,充分地体现了印度百年以来的国际化与现代企业经营血统,已远远走到了中国前面去了。中国企业家到目前为止,还理解不了富士康为什么每年能干到4000个亿背后的故事。事实上这也是万亿央企和省属国企们都不能理解的,中国钢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