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鲁迅与茅盾现实题材小说的不同
鲁迅与茅盾现实题材的小说在思想成就与艺术表 现 上 有 许 多 不 同 , 主 要 有 : (1)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 茅盾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 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同步,自觉追求“巨大的 思 想 深 度 ” 与 “ 广 阔 的 历 史 内 容 ” 。 鲁迅的取材都是现实中常见的人、普通的事, 是日常人们司空见惯的平凡不过的生活。虽然题材 平凡却发掘很深很透彻。他常从现实的人事中感悟 到人性、人生等带哲理性、超越性的命题,从而形 成其作品特有的“忧愤深广”的底色。
是时代痛苦的结晶,包含有丰富的社 会政治体验和社会情绪体验。
‚我是真实地去生活,经验了动乱中国的 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感得了幻灭得悲哀, 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 而尚受生活执着的支配,想要以我的生命力的 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 光,于是我开始创作了。‛ ——《从牯岭到东京》
茅盾出身于受维新思潮影响的小康家庭, 从小就接触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 从1911年春到1913年夏,茅盾先后在浙 江省立二中(今湖州中学)、省立三中 (今嘉兴中学),和杭州安定中学读书, 课余时间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古典名著。 在湖州中学期间,国文课代课教员钱玄 同曾为茅盾的作文《志在鸿鹄》写下 “是将来能为文者”的批语。1913—— 1916年进入北京大学预科学习。
沈雁冰
1938年春,茅盾与夏衍、潘 汉年摄于广州黄花岗。 市为 民文 文学 学系 年 概讲 , 论课 茅 》, 盾 。题 在 目鲁 是迅 《艺 中术 国学 院
1940
茅盾是社会活动家 1920年10月,由李汉俊介绍,加入马克思主义小 组。1921年共产党成立后转为正式党员,担任 直属中央的联络员 1923年,和邓中夏等五人当选为中共上海地方兼 区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兼任国民运动委员会 委员长,执行统战任务。 1925年参加五卅运动,组织上海教职员救国同志 会,还组织了商务印书馆的罢工斗争。 从1921年到1923年,先后在共产党创办的平民学 校和上海大学任教。 1925年底与恽代英一起筹组国共两党合作的国民 党上海特别市党部执行委员会,担任宣传部长。
《蚀》的价值: 真实、直接、及时而充分地投射出大革命失败前后知
识分子的苦闷与彷徨、软弱与追求。作品富有历史感 和时代感,具体说来: (1)从中国革命中具有特殊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的心路历程的独特视角来透视大革命。 (2)塑造了一批独特的时代女性形象: 遵循个人价值理念,放纵自我,追求个人肉身的愉 悦和精神的瞬间欢畅。静女士、方太太属于一类;慧 女士、孙舞阳、章秋柳、梅行素属另一类。 (3) ‚时代写生‛的多声部结构特色: 《幻灭》的单线结构;《动摇》双线结构;《追求》 多条线平行发展。
《蚀》三部曲:《蚀》:现代青年在革命 中的幻灭、动摇、颓唐的心理历程,反 映了作家的内心世界的苦闷与矛盾。
1927—1928 在 《 小 说 月 报 》 上 连 载 , 1930年由开明书店结集为《蚀》出版。题记 云: ‚生命之火尚在我胸中燃炽,青春之力尚 在我血管中奔流,我眼尚能谛视,我脑尚能消 纳,尚能思维,该还有我报答厚爱的读者诸君 及此世界万千的人生战士的机会。‛
(3)在小说的结构方面。 因鲁迅小说都是短篇,故有单纯而严正的 布局,规模不大,人物不多,情节不太曲折, 冲突不太复杂。 茅盾小说主要成就在长篇,故其追求宏大 而严谨的布局,人物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 交错而又严密完整。 当然,其他的区别也存在着,但这些不同 已经证明,作为大家的鲁迅与茅盾各有特色, 各为新文学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时代典型的创造等。(社会剖析小说)
社会剖析小说(时间、特点、影响、代表人 与代表作)
20世纪30年代出现的以茅盾为首革命现实主义 作家创作的小说。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 重大题材,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 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 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 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在戏剧冲突强烈的情节 中描述人物的性格成长史或凸出人物性格的一 瞬。在左翼内部,跟随茅盾如此创作的,有沙 汀、吴组缃等人。这种小说模式逐渐成为“左 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远。 代表作 有茅盾的《子夜》、叶紫的《丰收》等。
(2)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茅盾为新文学贡献了民族资本家、时代新女性、 农民等形象系列。鲁迅小说人物形象主要是农民和 知识分子形象。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二人有着不同的艺术追求。 鲁迅主要采取抓住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予以传 神勾勒的白描手法,着重从人物的精神状态方面去 展现人物的性格与命运。 茅盾小说则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 性,追求“立体化”的效果,擅长于在错综复杂的 社会关系中特别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地位的 变化,从而揭示人物性格的变化与发展。
文学活动与创作时期
1、五四时期(1916—1927):是一个年轻 的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和理论家。 2、大革命时期(1927—1929):‚矛盾‚的 茅盾。 3、日本时期(1929——1930):创作成熟期. 4、左联时期(1930—1937):创作辉煌期。 5、抗战时期(1937—1945):继续创作期。 6.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1949—1981)。
“在我病好了的时候,正是中国革命转向新的阶段, 中国社会性质论战进行的激烈的时候,我那时打 算用小说的形式写出以下的三个方面:(一)民 族工业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压迫下,在世界经 济恐慌的影响下,在农村破产的环境下,为要自 保,使用更加残酷的手段加紧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二)因此引起了工人阶级的经济的政治的斗争; (三)当时的南北大战,农村经济破产以及农民 暴动又加深了民族工业的恐慌。” “本书的写作方法是这样的:先把人物想好,列一 个人物表,把他们的性格发展以及连带关系等等 都定出来,然后再拟出故事的大纲,把它分章分 段,使他们联接呼应。” ——茅盾《〈子夜〉是怎样写成的》
(三)新的文学范式(茅盾的贡 献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茅盾小说数量多,样式全。他一生共有长篇小 说6部,短篇小说7部54篇,中篇小说9部。茅 盾的主要贡献在其长篇小说。 从文学史的角度看,茅盾在小说领域中建 立了全新的文学范式:革命现实主义文学范式。 这种文学范式所包含的内容是:历史性的 巨大内容、宏伟的史诗性结构、客观的叙述、
茅盾的重要作品:
长篇《子夜》、 《虹》、 《霜叶红似二 月花》、 《腐蚀》;中篇(《蚀》三部曲)《幻 灭》、 《动摇》、《追求》;短篇(农村三部 曲)《春蚕》、 《秋收》、 《残冬》,《林家 铺子》; 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
在他60多年的文学生 涯中,创作了 大量 杰出的文学作品,描 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 艰苦历程,丰富了中 国的文学宝库,提高 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 的水平,在现代文学 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 的功绩。
(二)茅盾的文化人格
由于受惠于故乡浓郁的文化底蕴并得益于坚毅、 刚强、开明母亲的教育之泽,更联系着20世纪 中国追求现代化的独特文化语境,以及个人自 觉投身政治革命活动与现实主义的文学实践, 铸成茅盾独立的现代科学理性的精神品格。他 是一个具有社会科学家、思想家气质的文学家, 其文化人格属于社会思想型。这种现代文化人 格的实现,最集中体现于其探寻和追求中国文 学的现代化进程中,也体现在他是现代文坛最 优秀最有成就的文艺理论家和文艺批评家之一。
wenku.baidu.com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 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 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 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 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 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 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 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一)写作背景与创作意图
自 称 是 资 产 阶 级 学 者 的 观 点
托 派 的 观 点
革 命 派 的 观 点
关 于 中 国 社 会 性 质 的 论 争
;
;
:
《 子 夜 》 的 创 作 意 图
我写这部小说,就是想用形象的表现来回答托 派和资产阶级学者: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 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 阶级的压迫下,是更加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了。中 国民族资产阶级中虽有些如法国资产阶级性格的 人,但在1930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同于 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前途是十 分黯淡的,他们软弱而且动摇。当时,他们的出 路只有两条:投向帝国主义,走向买办化,或者 与封建势力妥协。
1、茅盾小说创作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 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
茅盾小说能够反映时代全貌,其创 作与历史事变同步发展。如果把其 作品按其反映的历史时代先后排列 起来,“五四”运动以后近半个世 纪内现代中国社会风貌及变化、各 阶层生活动向及彼此冲突,都得到 充分的艺术反映。 茅盾创作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时代 感,他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从 “五四”运动到解放战争前夕的中 国社会编年史。(P173—175)
二 茅盾的小说成就(P173——180)
(一)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注意题材 和主题的时代性和重大性,自觉的追求具有“巨大的 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够反映时代面 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二)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着重表现人物的社 会关系与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追求“立体化”油画效 果。 (三)表现在宏大而严谨的结构上。追求宏伟而严谨 的布局,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 密完整,形成一种立体交叉结构。 其小说结构方式的发展过程(P179) (四)表现在细腻的心理刻画上。表现在两方面:一 是追求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 二是调动一切心理描写手段,综合运用,表现人物心 理活动的丰富性与复杂性。(P180)
3、茅盾的小说:两大形象系列的 塑造
(1)民族资本家系列 以《子夜》中的吴荪甫为突出代表。 (2)时代新女性形象系列。 以《幻灭》中的静女士、《动摇》中的方太太为代表.
三 长篇小说代表作: 《子夜》
《子夜》创作于1931年10月至1932年 12月。 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 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 ——瞿秋 白 我对《子夜》读得越仔细,就越是不由 自主地要把吴荪甫仅仅看作一个与我们 相通的普通男子,就好象我也只是将桂 奶奶看作一个有刚性的寡妇一样。 —— 王晓明 “子夜”的命名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子夜”即半夜,既已半夜,离黎明就 不远了,作者运用象征手法,反映出小 说的故事发生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 社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即 将冲破黑暗走向黎明的坚决信心,“子 夜”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时代背景和思想 内容。
茅 盾
基本要求:了解茅盾在 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 茅盾小说的艺术成就。 重点与难点: 一、茅盾小说的艺术成 就。 二、《子夜》的思想意 蕴、人物形象、艺术特 色
一 开创新的文学范式 (一)茅盾生平与创作道路
茅盾(1896—1981), 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桐乡乌镇人。茅盾 是发表小说《幻灭》时 用的笔名。 茅盾是在中国内外享有 崇高声誉的著名作家。 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 为中国文艺和文化活动 奠定了基础。
1926年参加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并 留在广州,进入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成为 当时担任代理宣传部长的毛泽东的秘书。 1927年初,到武汉担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 汉分校的政治教官。四月担任国民党湖北 省党部机关报《汉口民国日报》总主笔。 1927年7月,汪精卫背叛革命后,本来要去 南昌参加起义,但在江西牯岭生病,错过 了参加起义的机会。
茅盾1927年以前发表的重要论文
《小说新潮栏宣言》 《新旧文学评议之评议》 《新文学研究者的责任与努力》 《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 《文学与人生》 《论无产阶级艺术》
《小说月报改革宣言》 《什么叫做文学》 《人物的研究》
《蚀》三部曲
《蚀》是茅盾的处女作, 由三个略有连续性的中篇 组成: 《幻灭》 、《动摇》 、 《追求》 第一次使用“茅盾”这个 笔名。 无以一贯之的中心人物和 故事情节,各部结构自行 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