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杜甫的诗史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论杜诗的“诗史”意义

【内容摘要】:杜甫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人,由于出生在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口,并且经历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饱经苦难的一生,使诗人在诗歌创作中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不仅如此,杜甫的诗歌还传达出了唐代社会的沉重和悲哀,以及对历史事件真实的记录,被后人称之为“诗史”。

【关键字】:杜甫诗风沉郁顿挫诗史

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口,所以他心系国家安危社稷,忧国忧民,并且经历了安史之乱,导致了杜甫诗歌现实的特点。在诗歌上形成了沉郁顿挫,思想深邃,情感丰富,深厚悲慨,忧患郁结,回旋曲折,千回百转的艺术风格。在评价杜诗时人们习惯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杜诗的风格。但是最先提出“沉郁顿挫”这四个字的是杜甫对自己赋作特点的一个描述。杜甫在所作的雕赋《进雕赋表》中的“臣之述作,虽不能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企及也”。所以后世经常用“沉郁顿挫”来概括杜诗的创作风格。其实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其善写时事的“诗史”特点分不开。

杜甫生活在动乱的时代,他对这个时代充满了愤慨,当这种情感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低缓深沉,变得低回起伏。作者通过诗歌来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所以他的诗歌记录了很多历史事件,大到“安史之乱”,小到一些生动的生活画面,无一不真实记录了唐王朝的兴衰。所以说杜甫的一些诗,还可补史之失载。如这首《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这首诗描写了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社会安定,天下太平。“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句说的是农业连年获得丰收,粮食装满了公家和私人的仓库,人民生活十分富裕。可以充分说明那个时代人民生活的富足。“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这句的意思是出门行道都不用担心歹人,更不必选择吉利的日子出行。可见当时社会政局的稳定。通过此诗可以让人充分的了解到开元年间中国的封建社会出现的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以及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由此可见,他的诗,提供了史的事实,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补足。

开元盛世之后,唐王朝不断对外扩张,对西北、西南少数民族的战争越来越频繁。连年不断的战争,不仅给边疆少数民族带来沉重灾难,也给广大中原地区人民带来同样的不幸。致使杜甫对当时政局的论乱和君主的昏庸无道强烈的不满,所以作者借《兵车行》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治讽刺,同时也真是的记录了百姓因战乱,民不聊生的悲惨生活。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这首诗的开头前七句描写了征夫出征时和妻儿依依惜别的悲惨情景,充分的描写了战争给百姓造成的伤害,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被抓走,生死离别的场面,“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一句中连续四个动作把送行者的绝望、悲愤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句中“哭成直上干云霄”惨痛的哭声直冲云霄,又怎么样的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场面,侧面烘托出战争成千上万的家庭带来的悲剧与不幸。这生死诀别的场面写的令人触目惊心。接着,诗人通过设问的方法,让被抓去征兵的士卒作了直接倾诉。“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的“点行频”,意思是频繁地征兵,是全篇的“诗眼”。它一针见血地点出了造成百姓妻离子散,无辜的百姓的牺牲,与此同时充分表达了诗人怒不可遏的悲愤之情。紧接着,诗人用“君不闻”这三个字,把视线从流血成海的边庭转移到广阔的内地。诗中的“汉家”,也是唐朝的影射。华山以东的原田沃野千村万落,变得人烟萧条,荆棘横生,满目凋残。这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感概,如今是生男不如生女好,女孩子还能嫁给近邻,男孩子只能丧命沙场。这是发自肺腑的血泪控诉。重男轻女,是封建社会制度下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但是由于连年战争,男子的大量死亡,在这一残酷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却一反常态,改变了这一社会心理。这个改变,反映出人们心灵上所承受的严重创伤和摧残。最后,诗人用沉郁低缓的笔调,描述了青海边的古战场上,平沙茫茫,白骨露野,阴风惨惨,鬼哭凄凄。寂冷阴森的情景,这些都是“开边未已”所导致的恶果。诗人深刻地揭露了李唐王朝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对唐王朝由盛转衰痛心疾首,忧国忧民的情愫油然而生,同时表达了对人民不幸的真挚而深厚的同情。这首诗是杜诗中有名的一篇,同样具有“史”的价值。

从开元后期开始,伴随着社会政局的混乱,人民生活民不聊生,孕育了灾难的发生。

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杜诗“诗史”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通过写记述探亲途中和回到家后的所见所闻。这首诗感情深沉真挚,在低缓的节奏中,时时露出激越的强音,能够充分的表达作者内心的沉痛和愤懑。

如: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胶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萃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行李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饿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这几句是写自然环境的恶劣,风冻裂了高山岩石。天空阴云密布,寒气阴森。而这句“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则是写君王行宫里的温泉池,却蒸腾着暖气,宫外的禁卫军密密麻麻,作者通过这些描写来衬托而出骊山华清宫内的暖意,使宫内宫外的苦乐之别形成强的对比。更加反映出当时会苦乐不均。“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朝廷分给臣子的丝绸织物,本是贫寒的女子织成;官吏们横征暴敛,鞭挞其夫,把它们进贡给宫廷。这几句诗歌反映出了统治阶级对百姓的祸害,朝廷对人民的横征暴敛十分严重,社会的贫富差距巨大。贵族官僚过着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奢侈生活,普通老百姓却生活在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饥寒交迫之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正是当时政局下人们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那个时候安史还没有到长安但是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却让诗人有“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这样的忧虑,这句诗预示了安史之乱的爆发。“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这几句写作者的儿子被活活饿死,邻居嚎啕痛哭的场景。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衰败,孩童都会因食不果腹而惨死在家中。最后“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写出了作者推己及人的沉郁。结合作者自身的丧子之痛联想到广大的而民群众,从万民的哀乐定一国之兴衰,而后得到事实的验证,堪称一代诗史。

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王朝为了补充兵力,到处征兵。杜甫的组诗三吏就真实记录了当时时政之下人民的惨痛生活。我们来看一下三吏中的《石壕吏》这首诗: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