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灵宝市金渠金矿区矿脉分布及矿化特征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灵宝市金渠金矿区矿脉分布及矿化特征解析
摘要金渠金矿区矿脉较多,可分为多个脉组,每一矿脉组分布及矿化特征明显,通过多年来的地质工作,对矿脉组的成矿规律研究,对今后的探矿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金渠金矿区;矿脉组;分布特征;矿化特征
金渠金矿区位于老鸦岔复背斜中段北翼,西阴—雷家坡次级向斜南翼和北翼。矿区内出露地层为太华群,区域变质、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岩浆活动频繁,韧、脆性不同深度层次形成的断裂构造发育,矿脉受北东向脆性构造应力轴方向控制,沿应力轴方向发育,受次级张性构造控制,南倾脉矿体走向北西偏转,北倾脉走向北东方向偏转。该组脆性断裂以大湖复合断裂构造F43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弱,且具等间距性(约600 m-700 m)。
矿区矿脉较多,可分为4个矿脉组,自南而北分别为202脉组、16脉组、303脉组和845脉组。各矿脉组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在空间上又相互联系。
1 202脉组
202脉组位于矿区南部,北倾,在四范沟矿区西段的四范沟内出露,北倾延至金渠金矿区;与位于矿区南部区外南倾的小秦岭地区一级矿脉60号脉呈“入”字形相交,脉组与60号脉相交时,被60号脉所截,脉组不穿过60号脉,呈似交非交的况态,伏于60号脉下部,结合其所赋存的构造的规模和其内成矿规模,202号脉应为二级矿脉,其周围与其近于平行的201、203、206、308等矿脉,规模次之,归属于202脉组内的三级矿脉。
202脉组由一组基本平行的矿脉组成,剖面上自上而下依次为308、203、202、201脉,其中以202脉规模最大;矿脉走向290°-310°,北倾,倾角10°-40°,上缓下陡。
矿脉中以202脉规模最大,矿化最好,走向长3000 m,横贯矿区东西。深部探矿成果:探明有1、2、3、4、5、6号矿体;201脉探明1、2号矿体;203脉查明1、2二个矿体,308脉包括1号一个矿体。
202脉组各矿带之间,自201-308矿脉,垂直间距依次为140 m、95 m、200 m、250 m,且西小东大,即自西向东逐渐撒开。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其次还有蚀变岩型。
2 16脉组
16脉组地表无露头,为隐伏矿脉,与202脉倾向相反,呈“X”型交。脉组内各矿脉自西向东侧伏,走向上呈“雁行”分布,其控矿构造和成矿规模不如202脉
大,属于三级矿脉。该脉组有16 W、205 W、309 W、15 W、310 W、206 W等矿脉,总长4000 m,分布在1400 m标高之下,走向与202脉组相同,走向280°-310°,倾向相反,矿脉南倾,倾角20°-50°,上缓下陡。该脉组与202脉组呈“X”形共扼相交,脉组内各矿脉自西向东侧伏。走向上呈“雁行”分布,沿走向和倾向矿体均呈明显尖灭再现。
16号脉组的主要矿脉为16号,矿化好,规模较大。共查明矿体有16-1、16-2、16-3、15-1、15-3、205六个矿体。
3 303脉组
该脉组有303、302、304、305、306矿脉,呈近东西向展布,北倾,位于西阴—雷家坡向斜南翼。303脉为主脉,规模大,矿化较好,先后提交资源储量十余吨。钻孔揭露深部已延至620 m标高。
4 845脉组
该脉组有845、846、871矿脉,出露在矿区北部金渠沟内,位于西阴—雷家坡向斜北冀,走向290°-300°,倾向南,倾角29°-39°。该矿脉组中以845矿脉规模最大,延伸长。在1500 m标高以上品位较高,向下品位逐渐降低,深部与202脉组相交。
5 矿化特征
各矿脉组矿体分布与矿化特征基本一致。
1)矿体矿化多期次性明显,一般矿区热液成矿分为四期(由于矿体都在深部,几乎不见氧化作用,故表生期略而不计)。
Ⅰ: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脉呈乳白色,黄铁矿呈自形—半自形,粗粒,金含量低,不成矿。
Ⅱ:石英—黄铁矿阶段:石英脉,呈白色,微透明,含较多的中—细粒它形黄铁矿,是第一个成矿期,早期生成少量白钨矿。
Ⅲ: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脉呈淡灰白色和灰黑色,细粒状,内有中—细粒它形黄铁矿和不均匀分布的方铅矿、黄铜矿等,是金矿主要成矿期。
Ⅳ:碳酸盐—石英阶段:是成矿末期,石英脉白色与含铁白云石等碳酸盐共生。
2)围岩蚀变包括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及钾长石化。
硅化:与四期热液活动都有关,局部石英脉中尚留有晶洞,内有小水晶,硅
化的石英呈细脉或浸染状。
黄铁绢英岩化:主要与Ⅱ、Ⅲ期热液活动关系密切,使部分蚀变围岩矿化强烈,成为矿体。黄铁矿和绢云母、石英都呈细粒产出。
钾长石化:钾长石化在矿区比较少见,是早期的蚀变,第Ⅰ期黄铁矿—石英阶段同期或更早些。钾长石淡红色,呈浸染状或细脉状,结晶中、粗粒,它形。局部钾长石化强烈时,形成块状钾长石蚀变岩,钾长石化本身不成矿,但常常是见矿的先导。
3)金矿体多形成于构造变异部位,且构造变异越大形成的矿体
越富。
4)含金石英脉及其上下少量蚀变围岩构成矿体,特别是矿脉呈网状穿插,围岩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强烈的地段,矿体往往厚而且富。
5)矿脉在走向和倾向上均有尖灭再显或尖灭侧显现象;
6)矿体规模与构造发育强度规模呈正比,即韧性剪切带规模越大,其带内赋存矿体的规模也越大;
7)缓倾斜矿脉中矿化较富,矿脉由陡倾角转变为缓倾斜时,成矿较好,由缓倾斜转变为陡倾斜时,成矿较差或不成矿。
6 结束语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对各矿脉组赋存规律的研究,对各矿脉组的分布情况、矿化蚀变特征有了正确的认识,为下一步的深部探矿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栾世伟,等.小秦岭地区深部金矿化特征及及评价.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1.
[2]屈起增,薛良伟,柴世刚,胡文岭,等.小秦岭金矿区深部找矿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以金渠金矿为例.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研究院.河南金渠黄金股份有限公司,2004.
[3]屈起增,柴世刚,等.河南省灵宝市金渠金矿区第二期金矿勘探报告.三门峡金渠集团公司,2001.
[4]柴世刚,胡文岭,等.河南省灵宝市金渠金矿区第三期金矿勘探报告.河南金渠黄金股份有限公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