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分析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博弈论分析保险市场中的道德风险
保险行业是信息不对称现象较为集中的行业,保险业内的道德风险更是保险理论和实务关心的课题。
通过构建一个博弈模型对保险业道德风险的产生和危害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防范道德风险的主要措施及其有效性。
标签:
保险市场;道德风险;博弈模型
我国保险业自从80年代恢复经营以来,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9年,我国保费收入已达到11137.3亿元,在国民经济和保障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保险业市场也正处于垄断竞争向寡头垄断发展的时期,从80年代初的一枝独秀,发展到2008年的130家,初步形成了以国有保险公司为主体、中外保险公司并存、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新格局。
但是,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
保险市场是一种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的市场,由于保险机制的固有特性,对于保险人和投保人,信息不对称的情况都存在。
这种信息不对称容易引起两种负面现象:一是“逆向选择”,二是“道德风险”;本文试图从博弈论的角度对保险行业中出现的道德风险进行分析。
1 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分为事前道德风险和事后道德风险。
在保险市场中,事前道德风险是指被保险人在防损行为方面上的背离;事后道德风险则是指被保险人在减损方面行为所产生的背离。
由于保险的存在,被保险人的风险意识降低,增加了因为大意、不负责任或违法行为而造成损失的不可能性,投保者有可能会在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去防止事故发生或减少事故的损失,如此往往会造成保险公司因为居高不下的赔付率而陷入困境。
2 道德风险模型的建立
2.1 条件设定
(1)假定这是一个存有不确定性的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投保人与保险人完全获得对方信息的成本非常的高,以至于不可能。
(2)投保人参加保险的预期收益大于不参加保险的收益,也就是说,投保人参加保险是有利可图的。
(3)投保人未参加保险时,为了减损所付出的成本为C1,参加保险后,
被保险人的风险意识降低,为了减损所付出的成本为C2,存在C1≥C2>0。
(4)双方以保险单约定,投保人参加保险,向保险人支付保费X;被保险人发生损失后,保险人需向被保险人支付赔偿金G,则有G>0,X>0。
假定为全额保险,保险人需要对其全部损失进行赔偿。
(5)自然状态下发生损失的概率设为P A,投保人参加保险后,由于保险的存在增加了因为大意、不负责任或违法行为而造成损失的不可能性,这种额外增加损失的概率设为P a,存在有1>P A>0,1>P a>0。
2.2 道德风险的发生
在上述的设定条件下,通过对保险市场上道德风险的发生机制分析,发现道德风险是具有其必然性的,保险人和投保人双方的动态博弈过程的分析由以下博弈树反映。
为了简化分析,仅考虑减损成本C、保费X、赔偿金G、发生损失概率P这四个参数。
从以上博弈树中可以看出,保险人首先面临承保、不保两种选择:当保险人选择不保时,保险人的收益为0,投保人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发生成本C1,则其期望收益为-P AC1;当保险人选择承保后,则需根据投保人是否采取积极防损的态度而判断保险人的收益情况。
(1)当投保人选择积极防损时,并没有发生道德冒险,此时风险发生的概率没有提高,依然为PA,投保人为了避免损失的发生,其防损成本为C1。
此时,保险人的期望收益为(X-G)P A+X(1-P A);投保人的期望收益为P A (G-C1-X)+(1-P A)(-C1-X)。
(2)当投保人选择消极防损时,将会发生道德风险,此时,由于保险的存在增加了因为大意、不负责任或违法行为而造成损失的不可能性,发生损失的概
率为P A+P a;投保人此时的风险意识也会随之降低,为了减损所付出的成本为C2。
①当风险发生时,投保人付出的成本为C2+X,其期望收益为(P A+P a)(G-C2-X);保险人的期望收益为(X-G)(P A+P a)。
②风险未发生时,投保人付出的成本为C2+X,其期望收益为-(C2+X)(1-P A-P a);保险人的期望收益为X(1-P A-Pa)。
综上所述,在保险人选择投保的情况下:
一是投保人没有发生道德冒险时,其期望收益为P A(G-C1-X)+(1-P A)(-C1-X),保险人的期望收益为(X-G)P A+X(1-P A);
二中投保人发生道德冒险时,其期望收益为(P A+P a)(G-C2-X)-(C2+X)(1-P A-P a);保险人的期望收益为(X-G)(P A+P a)+X (1-P A-P a)。
投保人是否发生道德冒险的两种期望收益比较,假定投保人选择道德冒险的收益会大于其未选择道德风险的收益:
P A(G-C1-X)+(1-P A)(-C1-X)C2>0,G>0,X>0,1>P A>0,1>P a>0;很显然,此式成立。
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投保人将会倾向于能够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选择,即采取消极防损,发生道德风险。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论证道德风险产生的必然性,即在保险人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情况下,保险机制产生道德风险是无法避免的。
再退回来看保险人的选择情况。
保险人如果选择不承保,则其期望收益为0;当他选择承保时,根据以上分析,投保人会采取消极防损,此时其期望收益为
(X-G)(P A+P a)+X(1-P A-P a),化简得X-G(P A+P a)。
(1)
由于赔偿金G是按照保费X设计的赔付金额,也就是说,在自然风险以P A 的概率发生的条件下,保费可以在不考虑其他费用的前提下,约等于风险发生的损失。
即X=P AG。
(2)
将(2)式代入(1)式,则有X-G(P A+P a)=-P aG(P A+P a)
(G-C2-Y-P)-(C2+Y+P)(1-P A-P a)。
即P aG+C1-C20的情形下才会选择承保,即Y-GP A>0。
(5)
根据假设条件,Y=X+E,又X=GP A,所以(5)式总能成立。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在引入罚金P后,我们找到了此博弈的纳什均衡解(承保,积极防损)。
此时,保险人的期望收益是Y-GP A,投保人的期望收益为
P aG+C1-C2。
保证这一均衡解成立的条件是P aG+C1-C2<P,也就是说,投保人进行道德风险的收益要小于道德风险的成本。
保险人的监督惩罚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引入监督成本E和罚金P两个因子,改变双方得益,从而使风险为保险人所经营。
但是在实际中,这种方法会造成一定资源的浪费,如监督费用E的支出;此外,罚金P也会使一些投保人对保险产生厌恶,从而退出保险。
在保险实践中,我们常看到的防范道德风险的措施有:免赔额、共同保险、无索赔奖励和免责条款等等。
这些措施的防范效果,均可纳入我们的博弈模型框架之内进行分析评价。
但是无论如何设计,其主要目的就是让投保人为自己的道德风险买单,如果投保人的道德风险不受约束,保险机制最终会因为保险人的退出而失灵。
参考文献
[1]主父海英.保险业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J].经济师,2005,(1).
[2]徐冉.从博弈论看保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本质及规范举措[J].保险世界,2006,(9).
[3]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