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先娥《经济学基础》(第3版)-课程标准 doc

邓先娥《经济学基础》(第3版)-课程标准 doc
邓先娥《经济学基础》(第3版)-课程标准 doc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经济学基础

适用专业:会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

适用阶段:高职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会计、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为后续学习《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创业教育》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基于高职教育的层次与特点,充分考虑满足学习相关后续专业课程的需要,围绕企业决策者这一职业岗位群的决策需要这个中心,组织和构建课程内容。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常识,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经济思维能力,培养大局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学习经济学的意义;

2.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

(二)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经济学理论认识、解释现实经济现象;

2.运用经济学理论及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三)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

《经济学基础》课程按照企业决策者这一岗位职业群的决策需要,同时考虑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高职教育的特点及经济师考试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课程教学项目划分及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四、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建议

教师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参考经济师考试大纲,以企业决策者这一职业岗位群的决策需要为中心,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材在内容上应既实用又开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形式上应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文字表述要深入浅出,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内容和高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讨论法、调研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手段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采集案例。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教学考核与评价

本课程的学习考评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

1.过程性考核说明

本课程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纪律等)、学习质量(课堂提问回答情况、实训等)和协作能力(小组活动参与程度及贡献)等,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具体考核标准和成绩分配见表一、表二。

2.期末理论考核方式说明

期末考核采用卷面考试,具体分值分布标准见表三。

3.课程成绩形成

本课程成绩形成包括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理论考核成绩。具体分配比例见表四。

表四课程成绩形成标准及比例

五、其他说明

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是《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数量,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