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下漫笔》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第二部分(找句子,品字词,鉴感情)
② 在乱世中百姓产生了何种心理?请同学找出表现乱世百姓心理的 句子。抓住重点字词,认真揣摩字面背后鲁迅蕴藏其中的感情。
“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 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 跑。” “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自然就‘皇恩浩荡’了。” “较为顾及……奴隶规则,可使他们上奴隶的轨道。”
一、介绍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春末。当时,中国社会新旧斗争十分 尖锐,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旧文化、旧制度、旧传统层层 因袭,到这时,已经是黑暗、反动、腐朽无比,它像一个巨 大的毒瘤,长久地寄生在国民身上,禁锢着国民的身心,使 国民畏惧而且麻木;另一方面,少数先驱者已经从黑暗中醒 来,他们已开始大声疾呼,唤醒“铁屋子”里沉睡的人们, 并开始荷戟奋战,要“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 明的地方去”(《坟•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鲁迅正是这 少数觉醒的先驱者之一。他从旧的营垒中走来,对中国的历 史有过深刻的研究,对中国社会“吃人”的本质,看得十分 清楚;他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更是一眼看穿。
——表现了鲁迅对中国百姓奴性人格的悲哀。(形象、讽刺 的语言)
鉴赏第二部分(找句子,品字词,鉴感情) (2)鲁迅怎样将治世概括为“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① 请同学找出鲁迅描述治世的句子,品味鲁迅辛辣的讽刺 艺术。
“群盗如麻,纷乱至极之后,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猾, 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较有秩序地收拾了天下。厘定规则:怎样服 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形象、讽刺的语言)
灯下漫笔
鲁 迅
井冈山师院附中:潘虹
林语堂曾这样评 价鲁迅“不交锋则不 乐,不披甲亦不乐, 即使无锋可交,无矛 可持,拾一石子投狗, 偶中,亦快然于胸中, 此鲁迅之一副活形 也。”是啊,鲁迅的 斗争精神可谓无孔不 入。那么在今天我们 要学习的《灯下漫笔》 一文中,他又将矛头 指向了哪里呢?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 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 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之一死, 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 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 的国家。 —郁达夫《怀鲁迅》 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就在鲁迅安葬后的第 三天,郁达夫含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段堪称警世 格言的文字。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灯下漫笔》 这篇文章,就会明白为什么说“中国还是奴隶性很 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小结:“哀其不幸”--同情、怜悯百姓的不幸遭遇
“怒其不争”--讽刺、批判百姓的国民劣根性 披情入理,情理交融
Fra Baidu bibliotek
简要鉴赏第三部分: ①在对中国历史和国民性作了深入剖析之后,作者又把批判 的矛头指向了当时现实,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老百姓 的命运怎样?
“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提倡复古 丝毫没有彻底“走出奴 隶时代”的要求和愿望 仍然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
课 文 结 构
四、课堂讨论 品味鉴赏
鉴赏第一部分 1、在叙述“钞票贬值”事件过程中,作者着意突出了“人” 在事件过程中心情的变化,有哪些变化?如何看待这些变 化? 可以兑换 --乐意 停止兑现 折换现银
--不甘心
--非常高兴
-→奴性心态
鉴赏第一部分 2、文章由钞票贬值的日常小事想到“我们极容易变成奴 隶。”“钞票贬值”与“容易变成奴隶”两者之间有什么内 在的联系呢?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心理变化类似:自身受到了损害不痛苦反而快乐。这 种心理,看似反常,实则合理。人们为避免更大的灾祸, 宁愿选择较为次之的损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期望的满 足。 小结:鲁迅从中看到了隐藏在百姓灵魂深处的奴性心态: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我满足,自我陶醉。 这是直写其 事,以小见大 的写作特色。
② 找出表现治世百姓心理的句子,品味鲁迅对治世百姓“哀 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感情。
“不象乱世那样朝三暮四,只要厘定规则,便‘万姓胪欢 , 天下 太平’。”
鉴赏第二部分(找句子,品字词,鉴感情) ③“‘人’的价格”的内涵是什么?
指老百姓不受强盗官兵的愚弄,不再沦为牛马,甚至不再 是奴隶,而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充分享受做人的资 格,获得做人的尊严,实现当家作主的梦想。
二、解析文题
鲁迅喜欢在“灯下”写作。他写过《夜颂》,说 自己是“爱夜的人”,据说爱夜的人“有听夜的耳朵 和看夜的眼睛,自在暗中,看一切暗”。那么,那一 时刻,1925年4月29日这一夜,灯下坐着的鲁迅,又 “看”到了“暗”中掩盖着的什么呢?
“漫笔”,是作家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特点是借事 抒情、夹叙夹议、意味隽永。“漫”既是内容的“漫”无边 际,又是“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漫漫”心绪,还是一种 “漫延开来”的思维方式。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其漫延无 际的笔墨、心绪、思维,从散漫无序中抓住其思想要点—— 作者独具“夜眼”,对我们所生存的社会、历史的独特发现。
三、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思考下面三个问题,理清 文章结构 1、 作者从现实生 活中的一件什么小事联想到了 重大社会问题? 2、作者对中国历史是怎样进行总结的? 3、作者所号召的第三样时代是什么时代?
第一部分(1~5段)由钞票贬值引出对“人”的价格贬值的 思考(极容易变成奴隶) 第二部分(6~11段)结合史实,回溯中国历史,将中国历史总 结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第三部分(12~14段)讽刺现实,展望未来。发出对第三样 时代——“人”的时代的召唤。
鉴赏第二部分(找句子,品字词,鉴感情)
⑴、鲁迅怎样将乱世概括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① 请同学找出鲁迅概括乱世的句子,品味字里行间鲁迅所 表露出的感情。
强盗来了—— 杀 敌 他—— 杀 不服役纳粮—— 杀 官兵既到——仍被杀 降 他——也 杀 服役纳粮——还要杀
举例:五胡十六国、黄巢、五代、宋末元末、张献忠 的时候 ——表现了鲁迅对封建暴政的憎恨和对劳苦大众的同 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