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LLMORE框架理论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赵庭驰

【摘要】范畴由认知模型组成,情感观念发展成设想,原因模式被看作是网络的相互作用,试图分析语法和词汇的另一个概念被引入—框架。文章浅析Fillmore的框架理论的形成和框架理论几个阶段的定义。

【关键词】框架理论;语境;视角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Fillmore基于他著名的商业事件提出框架这一概念。事件框架中包括买方,买方,商品,货币等因素,buy框架是由一些相互作用的范畴构成的。

E.g. David bought an old shirt from John for ten pounds.

buy框架固定A,B,C,D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不同句式来解释,可以用不同动词来解释,比如sell, cost, pay or charge:

David bought an old shirt from John for ten pounds.

John sold an old shirt to David for ten pounds .

John charged David ten pounds for an old shirt.

David paid ten pounds to John for an old shirt.

除此之外,Fillmore还提出了视角perspective, Fillmore 在Katz的句子三种功能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考察语句功能的第四个维度,定位(orientation)和视角(perspective),其中perspective代表了人具有的一种与语言选择紧密相连的认知能力。

1.框架的概念

Fillmore对框架的定义经过了多个阶段。

框架就是语言选择系统,即词汇的集合,还包括语法规则的选择,而这些词汇和语法选择与典型的场景有关。

(2)由认知概念组成的系统(1982)

当中的概念相互连通,理解任何一个概念都必须以理解整个系统结构为前提。

具体统一的知识构架,或经验的具体图式化,或对经验连贯、一致的图解。

(4)Cognitive structures(1992)

框架是对词汇蕴含概念的知识预设。

至此,框架可以解释为在人类长期生活经验中形成并用于组织和解释经验的知识系统和概念工具。

2.框架理论和语境认知

(1)不同的动词激活不同的语句框架。词项可以激活具体程度不同的框架。对一个动词的描写应该包括这个动词所能激活的框架和框架成分在语法中的体现形式,也就是采用了什么词格,这个成分是否属于必备成分。一般都认为动词是语句的核心,动词本身概念就决定了它自身的语义框架,动词就意味着事件。但更多的情况下,由于概念隐喻的关系,激活的语义框架就更具有了现实性。拿句子 Sharon bought an old shirt from John for ten pounds来说, “buy”框架是由一些相互作用的范畴构成的,“buy”框架固定的buyer, goods, money, seller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阐释, 可以用不同的动词来阐释。buy这个词能激活“买方、卖方、商品和付款”的购物框架。因此四个动词buy、sell、pay和charge可以在同一框架中进行分析。要解释四个之中的任何一个,只需了解这个商业行为框架,解释其中一个动词,就可以理解该框架中的其他三个动词。它们都有购买者、销售者、货币和商品这四个填充项,区别仅在于突显那两个填充项。buy是从购买者和商品的角度构建认知结构的。

(2)不同场景视角激活具体的认知框架。框架理论涉及说话者的视角(perspective)问题。所谓视角,就是指说话者看问题的角度。对同一个事件,不同的句子可能有不同的视角:

1)John bought Sharon a birthday present from the supermarket yesterday.

2)The supermarket sold John a birthday present for Sharon yesterday.

3)Yesterday John bought Sharon a birthday present from the supermarket.

这两个句子讲的是同一个买卖过程,但两者的视角不同:2)的视角是买方,3)的视角是卖方。这就是说,人们在看待某个事物时在视角方面有选择的余地,或者说存在Langacker所说的通过语言对外部世界所做的阐释(construal)。

3.从框架到脚本

框架理论不仅在语言学中有很完整成熟的应用,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比如如何使电脑像人类一样也有很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忠平,白解红.2011.框架、场景与视角:Fillmore语义理论认知观探源[J].外语教学与研究(5):665-75

[2]冯志伟.2006.从格语法到框架网络[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3):1-9

[3]刘宇红.2011.从格语法到框架语义学再到构式语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5-9

[4]陶明忠,马玉蕾.2008.框架语义学———格语法的第三阶段[J].当代语言学(1):35-42

[5]王寅.2004,认知语言学之我见[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5):1-5

【作者简介】

赵庭驰,女,1990年3月出生,黑龙江北安人,哈尔滨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