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几点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6-000-02

摘要随着不断推进和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也获得了重大进展。本文阐述了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针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意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财政预算管理监督体制深化改革建议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十七大报告同样强调:“完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我国在借鉴和参考国外市场经济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加大改革开放等政策措施,不断推进和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在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方面同样获得了重大的进展,已经初步构建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为核心的体制框架。它是继分税制、财政体制、新税制改革之后的又一重大决策措施,不仅能够跟国际惯例接轨,同时还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求。但在实践运用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本文特意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希望能够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使之向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方向迈进,强化外部监督,建立“阳光财政”,加快财政预算管理水平。

一、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

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的改革深化,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

重要作用。因为这样有利于规范政府理财行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维持经济秩序稳定,并且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是建设和谐稳定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保障。近几年以来,已经在一些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1)优化预算体制。通过部门预算制度、收支两条线额度制度和单一账户制度,可以增强预算体制的实效性和规范性。随着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范围地不断扩大,及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建立健全,会积极地促进财政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2)优化支出体制。结合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深化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财政绩效等管理制度的改革,加强支出结构的优化力度,加大教育、卫生、社保等财政支出,从而达到提高我国财政管理效率和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的目的。

3)税制转型成功。通过成功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增值税为主的新型流转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执政能力的巩固性;完善分税制体制和转移支付制度,增强中央、地方在财政上的分配关系和调控能力,缓解落后地区的财力紧张。

二、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

在了解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的重要作用时,由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一些问题和不足也随之暴露。主要体现在:现行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覆盖范围不广,缺乏年度预算和监督体制,存在资金挪用和贪污现象,不利于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发展规划,使预算审核和审批难以发挥作用。要想这种状况得到改观,建议通

过以下几点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努力方向是根据事权所确定的支出责任合理界定中央与各级财政的支出需求,按支出与收入相匹配的原则,调整各级政府的财权划分和转移支付安排,并逐步明确各级政府对收入的立法权。

1)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通过把支出定型为基本支出和专项支出两种,加强预算编制及执行管理。要想确保基本支出的稳定平衡和专项支出的合理统筹,可对人员经费等基本支出实施定额分配,而专项支出则按轻重缓急建立项目库,根据政府财力进行滚动预算及项目安排。同时,要建立报告制度,及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各单位关于预算执行情况的报表及材料要定期报送主管部门,确保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在编制预算城市大型建筑项目时,对部门预算编制与预算外资金的处理要着重考虑。公共财政则要求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建立完整的专项资金项目评估机制等。

2)改革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规范各级政府分税体制,进一步完善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合理划分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确定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范围和重点,保障拥有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在支出项目和标准能够自主决定。中央和地方实行预算分立,但省市财政必须保障县乡和生态功能区的最低支出标准。在转移支付制度的改革方向上,要确保做到公式化、均等化,重视国家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努力保持各地区财力的平衡,及解决落后地区支出窘迫的现状。同时,妥善调整、返还或消化原体制保留下来的转移支付形式,科学界定专项转移支付标准、设置因素、规模和权重。

3)要综合各种预算管理模式。通常包括综合预算、部门预算和复式预算三种。综合预算通常会将中央部门的一般预算、预算外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财政拨款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综合起来安排部门的预算支出;部门预算则由政府各部门自主编制,从而体现政府各部门的具体收支情况。复式预算通常由公共财政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建立构成,不仅对财政预算资金的流向和流量有所反映,又对资金性质和收支结构可以全面反映。多种预算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也对防止腐败起到重要的干预作用。

4)建立四权分离的制衡机制。在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时,可以考虑设置制度和政策研究局、预算编制局、预算执行局和预算监督局,从而构成权责分明、科学分工、协调有序、相互制衡、资源共享、良性互动的财政预算动态监管机制。制度和政策研究局主要负责各种制度、政策和法规章程的设计、拟定和科研,及宏观形势的分析与预测;预算编制局主要负责预算编制、调整、安排,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预算执行局则负责执行预算进度;预算监督局负责预算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考评,其监督范围和对象包括所有财政资金、预算单位、用款单位及个人。

5)构建内外结合的监督体系。在财政预算管理中,为了防止错漏、腐败现象的发生,加强财政预算监督是十分必要的,是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机制的重要保障。通过构建完善的预算监督法律体系,尽快出台《财政预算监督条例》,使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

必究;强化人大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和审查;建立预算执行审计体系,加强预算编制、执行及结果的审计,及跨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建立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多方联动的监管模式;预算监督要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为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公开化和透明化程度,积极打造“阳光财政”,做到尊重和鼓励媒体、公众参与监督,能够采纳各种意见和建议。财政只有越公开,资金才会越安全。

三、结束语

目前,深化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改革,对社会经济的健康运行非常重要。财政预算规范和安排着财政活动,往往能够直接体现出社会经济运作的具体情况,因而对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势在必行。综上所述,通过对提出的几点建议加以借鉴和运行,对振兴财政预算、促进国民经济会起到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恩胡.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对策.宏观经济管理.2009(2).

[2]胡忠毅.深化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思考.现代经济信息.2009(19).

[3]唐宋元.地方人大预算监督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人大研

究.2006(09).

[4]赵正驰.改革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监督的几点思考.人大研

究.200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