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边坡分析与控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 204.8
156.7
5.3.3水文地质试验 为了解岩层的含水性与渗透性,获取有关水文地质参数,根据 钻探揭露地层及地下水位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水文试验方法。 1、水文地质试验方法的选取 (1)、地下水位测定 ①、孔内地下水水位用万用表、双股电线观测。 ②、钻探过程中作简易水位观测。 ③、在水文试验前后均进行了稳定水位观测。 (2)、试验方法的选定 钻探中分别进行压水试验,利用定时间内在钻孔中压入的水量 和压力大小的关系,计算岩体相对透水性和定性了解岩体裂隙发 育程度,不受岩体中有无地下水的限制。 2、水文地质试验-压水试验 本次钻探钻孔水文地质试验采用压水试验方法测取渗透系数K 值具有很高的精度,压水试验分别在二个钻孔(ZK1~ZK2)中进 行,测定钻孔岩体渗透性。本次进行了6次(各3段)压水试验, 取得了不同深度岩体的渗透系数值,了解岩体透水性。 结果见表5.3。
一般的原始地貌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但地貌形态往往“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因为向斜地质坚 硬,不易侵蚀,而背斜则岩性脆弱,易被侵 蚀 当岩层弯曲方向相反时,要用以下方法判断: 向斜:指的是岩层向下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新外老,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 新岩层,而两边是老岩层。 背斜:指的是岩层向上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老外新,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 老岩层,而两边是新岩层。
第二节 边坡工程地质特性与岩体结构特征
一、矿区自然地理特征
弓长岭矿业公司露天铁矿位于辽宁省辽阳市弓长岭区岭东, 西北距辽阳市火车站直距31.6公里,西南距鞍山火车站直距43.8 公里,矿区地理座标东经123°30′,北纬41°06′。矿区交通极 为方便,辽(辽阳)溪(本溪)铁路从矿区西北端安平站通过矿 区有专用宽轨铁路与辽溪线相接,由矿区到辽阳、鞍山、本溪有 柏油路相通。 矿区内属低山丘陵地貌。位于长白山山系西南部支脉~千山山 脉的西北部,除西北方为大的冲积平原外,大部分属于山岳地带, 为壮年晚期地形,山脉走向一般为北东走向,部分为北西走向, 山峰高度一般为海拔260~500m,最高山峰海拔565m(高山)。 最低处河床标高为220~224m,相对比高339~341m。山脉坡度 不甚大,多为10°~20°,剥蚀比较强烈,山谷多呈“U”字型。
5.2.5 水文地质
矿床由于构造运动的影响,普遍存在大小不等的构造, 平行和斜交矿体走向。该断裂比褶皱构造稍晚之产物所充 填,故与地下水关系并非密切,但由于矿床受构造和区内 大片混合岩侵入影响,使坚硬岩石产生节理裂隙,成为地 下水的良好通路和聚集带。 矿区出露的含水层主要以前震旦系鞍山群变质岩系的含 铁矿石英岩为主,次为混合岩,钓鱼台组石英岩及第四系 层。 上盘边坡在开挖176m台阶时,边坡了渗水现象。在边 坡底部开挖的集水池范围很大,每天都需要及时排水。 到今年2010年,开挖到152m和140m台阶时,上盘边坡 表面已没有渗水现象,底部集水池渗水量也很少,范围很 小。主要原因是原河床下在176m水平左右存在弱含水层, 经过一段时间的排水,地下水量减少。地下水对边坡稳定 性影响程度逐渐减轻。
5.2.6上盘边坡工程地质分区与节理裂隙调查
弓长岭露天铁矿何家采区年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自然地形和矿山开采设计的要求将露 天矿采场边坡分成三个区域: I区:包括采场上盘和东、西端帮,长度约1850m,露 天底标高为+8m和+56m,露天顶标高为+200m,边坡岩 体主要为层状分布的片岩和矿体。 Ⅱ区:主要为采场下盘9线以东,长度为750m,露天底 标高为+8m,露天顶标高为+330m,边坡岩体主要为片岩 和贫矿体。 Ⅲ区:主要为采场下盘的9线以西,长度为800m,露天 底标高为+56m,露天顶标高为+320m,边坡岩体主要为 矿体地板围岩、即片岩和贫矿体。 研究的重点为采场的上盘边坡,目前采场最低开采水平 为140米左右,根据上盘的边坡结构及岩体特征将上盘边 坡划分为I区、II区、III区三个工程地质分区,如图5.2。
二、 区域地质
区域范围:东起蓝河、西至汤河沿、南起周家东沟、 北至安平,东西长20公里,南北宽18.5公里,面积约 370平方公里。 1、地层 本区为中国辽宁古陆基的一部分,所以出露本区之地 层,以前震旦纪及震旦纪的变质岩系为主,并有小部分 寒武纪、奥陶纪及石炭二叠纪岩层。本区域内还有不同 时代侵入的岩浆岩以及大规模混合岩化作用而形成的混 合岩和许多大小不等的酸—中—基性的岩脉侵入岩。出 露于本区内的前震旦纪的岩石为本区最古老的地层,即 所谓的“鞍山群”。铁矿层含于此鞍山群之内。鞍山群 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见书P93
5.3 钻孔勘探与试验
3、执行技术规范标准 ①、《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②、《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 ③、《岩心钻探规程》(DE/T0091-94) ④、《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99) ⑤、《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⑥、《煤和岩石物理力学性质测定方法》(GB/T23561.62009) ⑦、《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
第一节 引 言
图5.1 上盘边坡212铁路线平台滑移情况
第一节 引 言
为了确保露天矿安全生产的目标,需要开 展对何家采区上盘边坡进行稳定性研究,为了 保障弓长岭矿业公司露天铁矿何家采区上盘边 坡工程的安全稳定,避免出现重大人员伤亡及 被迫停产的被动局面,必须对上盘边坡整体稳 定性进行分析,提出并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进 行预测和防治。因此,开展“何家采区上盘边 坡稳定性研究与边坡结构优化设计”,对保证 露天矿的正常生产、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 特别重要的意义。
表5.1边坡勘察钻孔基本数据表 孔口标高(m 孔底标高 钻孔进尺( 孔号 孔口坐标 ) (m) m) X=ZK1 3322.014Y=4746. 157.141 46.5 110.6 820 X=ZK2 3406.501Y=4521. 169.639 29.5 140.1 485
3、钻孔取芯 本次钻进采用双管单动绳索取芯,岩芯采取率达到100%。量 测岩体裂隙密度和RQD指标。 根据边坡稳定性研究的需要和现场实际作业条件,在上盘边坡 14线和15线之间158平台布设了ZK1钻孔,在10线附近的170米 平台布设了ZK2钻孔。 野外地质勘察施工,完成工程钻孔2个,单孔深度110m~ 140m,总进尺251米,边坡勘察钻孔孔位、孔口标高与孔底标高 等见表5.1和图5.8~图5.9。在对岩体水文地质试验及室内岩石试 验分析结果整理的基础上,结合鞍山地区经验值,对勘察场地进 行了工程岩体结构类型和工程岩体质量级别的划分,并对各种测 试、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绘制完成边坡钻探工程地质柱 状图等图表和工程勘察报告编制工作。
问:图上属于背斜还是向斜?
5.2.3 矿区地质
分布在弓长岭铁矿床南帮的岩层,目前揭露主要为前 震旦系鞍山群变质岩系,其次为鞍山群茨沟组铁矿及第四 系山坡堆积物及冲积层。
5.2.4 矿区构造
弓长岭一矿区位于区域二级构造单元的弓长岭背斜南西翼。 一矿区内两个上、下近于平行的铁矿层与其围岩构成一个缓倾 斜的复式向斜。由四个向斜和三个背斜形成一个波浪式的褶皱 构造。复式向斜轴向为北30°~50°西,向南东倾伏,轴倾角 20°~30°。 区内褶皱构造按褶皱轴向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可分成纵向 褶皱与横向褶皱。本区的断裂构造按与岩层走向的关系基本可 分为三组,即走向断层、斜交断层与横断层。
第三节 钻孔勘探与试验
5.3.1钻孔勘探及技术要求 1、基本任务:孔勘探应基本查明边坡深部地层地质构 造,岩体完整程度,节理裂隙及破碎带分布状况,进行岩 石及结构面试验,为整体稳定性评价提供深部地层的地质 资料和建议。 2、技术要求:本次预计钻探2个孔,孔径为75mm,全 部孔均为取心钻探。施工中根据岩层走向,本次采用垂直 钻孔钻进。 岩芯采取率一般不低于90%,破碎地带的岩芯采取率不 得低于75%,随钻机及时进行钻孔编录和参数统计,量测 RQD指标,并按时完成钻探任务并提交钻孔柱状图。 每个孔取在不同深度取有代表性的岩芯5~7组进行岩块 物理力学参数试验,并提交试验成果。对岩心进行照相保 存。根据钻孔揭露的地下水状况,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进行水文试验。
2、构造
本区地层主要为古老的变质岩系所构成,它们受到吕梁及燕山运 动时期的造山运动的影响,因而其构造很复杂。 鞍山群地层区的古构造:在吕梁运动中或在其稍后,由于大规模 弓长岭花岗岩的侵入,致使将完成的大复背斜两翼互相有所脱落, 西南翼又受到强大推动作用,向东南有所转动,成为今日的布局。 弓长岭一矿区、二矿区、三矿区原是一个矿层,因为相互转动成 为鼎足之势。二矿区为大复背斜的东北翼,一、三矿区为大复背 斜的东南翼。东北翼内的高角度逆断层倾角与岩层的倾角有时一 致,有时稍陡或稍缓,从而造成铁矿层有时受到切削或重叠现象; 一、三矿区岩层走向北东50-90°,倾斜东南10-50°。 有向斜及背斜构造,它们的轴向是朝东南倾落。在一、三矿区 与二矿之间存在的大规模数条横向平推断层走向北东30-60°,倾 斜北西60-80°。在一矿区内有西北向的正断层,而在三矿区内有 东北向的逆断层。 发育在震旦纪地层的褶皱构造:褶皱为背斜两冀走向北东并向西 南倾落,为北西或南西10-30°倾斜的波形缓倾角。在三矿区东北 部有相同于上述轴向的大向斜构造。
5.3.2钻孔布设与施工 1、钻孔布设 布设原则:按照露天矿边坡工程钻探规范,边坡钻探钻孔力求 做到穿越边帮高度1/2~1/3之间,终孔深度应穿越最终边坡圆 弧型破坏潜在破裂面以下(自终了坡脚上延30°左右),并尽可 能穿越更多不同岩性地层和结构面。根据上述要求,由相关各方 在实际施工中进行调整确定。 2、钻孔倾角:根据岩层走向,为保证岩芯裂隙的调查量测,施 工采用垂直直孔钻进,孔径75mm。
5.3.3水文地质试验
表5.3 水文地质压水试验综合成果表
孔号
孔口标高
试验段标高( m) 40.3~31.8
岩组
ZK1
157.14m
ZK2
169.64m
混合花岗岩 假象赤铁石英岩 78.6~72.4 、片岩 110.6~104.2 磁铁石英岩 30.2~23.4 混合岩 铁矿层与片岩互 86.8~80.5 层带 铁矿层与片岩互 102.4~95.5 层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配套教材
露天矿边坡稳定分析与控制
第五章 弓长岭露天矿何家采区边坡优化设计
第一节 引 言 弓长岭矿业公司露天铁矿何家采区是鞍钢集 团矿业公司主力采区之一,年产近四百多万吨铁 矿石。虽然近期何家采区边坡工程没有发生大规 模滑坡事故,但随着采深的增加,处于河床部位 的上盘固定边坡的稳定性问题将凸显出来。2009 年春季开始,上盘边坡上部土体出现了大面积的 滑移,造成处于不稳定滑坡体的212m铁路Ⅰ线及 其直流接触网被破坏,严重影响矿石输出,迫使 矿山于2009年6月份对铁路进行移设,如图5.1所 示。如果边坡出现进一步滑移,使得212m水平铁 路全部报废。
பைடு நூலகம்
III区 II区
I区
图5.2上盘边坡分区图
5.2.6上盘边坡工程地质分区与节理裂隙调查
弓长岭露天铁矿何家采区年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 根据矿体赋存条件、自然地形和矿山开采设计的要求将露 天矿采场边坡分成三个区域: I区:包括采场上盘和东、西端帮,长度约1850m,露 天底标高为+8m和+56m,露天顶标高为+200m,边坡岩 体主要为层状分布的片岩和矿体。 Ⅱ区:主要为采场下盘9线以东,长度为750m,露天底 标高为+8m,露天顶标高为+330m,边坡岩体主要为片岩 和贫矿体。 Ⅲ区:主要为采场下盘的9线以西,长度为800m,露天 底标高为+56m,露天顶标高为+320m,边坡岩体主要为 矿体地板围岩、即片岩和贫矿体。 研究的重点为采场的上盘边坡,目前采场最低开采水平 为140米左右,根据上盘的边坡结构及岩体特征将上盘边 坡划分为I区、II区、III区三个工程地质分区,如图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