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ຫໍສະໝຸດ Baidu
【试题分析】答案:A “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 战略。其原因:财力有限,如果平均使用,百废俱兴,必然一事无成;没有重工业,就没 有工业化的基础,也就没有巩固的国防。优先发展重工业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一是 通过压低全民消费,提高储蓄率,加快资金原始积累;二是保证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向 重工业领域;三是实行平均主义的民生保障,确保社会的稳定。所以,题干材料中 “一五”计划压缩住宅建设投资、压缩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其目的在于完成工 业化,奠定工业化基础,A项正确。国民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 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一五”计划 期间,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和所有制(经济成分)结构都不能够说“臻于 平衡”,如工业的比重、重工业的比重都偏低,B项可排除。题干材料只是压缩非生 产性建设投资,C项可排除。城市化一般包含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面积扩大等。“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大力兴办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城市 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城市化进程会加快,D项可排除。
(2015·高考全国卷Ⅰ)如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 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答案】 A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美国 和英国早就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而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由图示信息可知,中国的钢、生铁、发电量的年均增长速 度比美、英快,有的指标甚至超过美国和英国好几倍,这符合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的实情,故选A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故B、D两项 说法错误;1958年中国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掀起“大跃进”运动,重工业发展急躁 冒进,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条件:政权巩固、经济恢复,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 (2)任务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 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 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24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
考题角度
(1)2017·全国Ⅱ卷,41:从矿业政策考查“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2016·全国Ⅱ卷,31:“一五”计划 (3)2016·海南卷,24:新中国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 宣传制度 (4)2015·全国Ⅰ卷,31:“一五”计划(工业化) (5)2015·海南卷,24:“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6)2014·全国Ⅰ卷,31:“一五”计划、计划经济 体制 (7)2014·全国Ⅱ卷,31:计划经济体制 (8)2014·海南卷,24: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工业化建 设的进行而建立 (9)2013·海南卷,23:“一五”计划工业布局 (10)2012·海南卷,25:三年经济困难 (11)2011·课标卷,33: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 (12)2011·海南卷,24: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一五”计划特点、成就及“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备考策略:(1)新中国建立到“一五”计划 完成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时期,对于本阶 段的学习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从生产力的 角度,掌握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工业化)的 成就。第二、从国家经济体制的角度,认识 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主要从总结历史经 验教训的角度分析,能够认识按经济规律办 事的重要意义。(3)社会生活的变迁重点关 注与政治、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比如,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 响等。
(2014·高考全国卷Ⅱ)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 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 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 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 重工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经济恢复(1949~1952年) (1)背景 ①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交通落后,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2)措施 ①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 财经,打击投机商人。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经济,以解决中央财政困难;合 理调整工商业,调动私营工商业的积极性,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农村:1950年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3)意义: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 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角度一 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 【典例1】 (2016·全国Ⅱ卷,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 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 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试题分析】答案:A “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发展 战略。其原因:财力有限,如果平均使用,百废俱兴,必然一事无成;没有重工业,就没 有工业化的基础,也就没有巩固的国防。优先发展重工业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一是 通过压低全民消费,提高储蓄率,加快资金原始积累;二是保证有限的资源集中投向 重工业领域;三是实行平均主义的民生保障,确保社会的稳定。所以,题干材料中 “一五”计划压缩住宅建设投资、压缩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其目的在于完成工 业化,奠定工业化基础,A项正确。国民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 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和各种经济成分之间的对比关系和结合状况。“一五”计划 期间,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和所有制(经济成分)结构都不能够说“臻于 平衡”,如工业的比重、重工业的比重都偏低,B项可排除。题干材料只是压缩非生 产性建设投资,C项可排除。城市化一般包含城市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城市用地面积扩大等。“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大力兴办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城市 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面积扩大,城市化进程会加快,D项可排除。
(2015·高考全国卷Ⅰ)如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 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 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
【答案】 A 【解析】 本题关键信息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美国 和英国早就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而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 来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由图示信息可知,中国的钢、生铁、发电量的年均增长速 度比美、英快,有的指标甚至超过美国和英国好几倍,这符合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 的实情,故选A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故B、D两项 说法错误;1958年中国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掀起“大跃进”运动,重工业发展急躁 冒进,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
2.“一五”计划(1953~1957年) (1)条件:政权巩固、经济恢复,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援助。 (2)任务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特点:发展生产力与改造生产关系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 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5)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 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第24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及社会生活变迁
考题角度
(1)2017·全国Ⅱ卷,41:从矿业政策考查“一五” 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2)2016·全国Ⅱ卷,31:“一五”计划 (3)2016·海南卷,24:新中国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 宣传制度 (4)2015·全国Ⅰ卷,31:“一五”计划(工业化) (5)2015·海南卷,24:“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6)2014·全国Ⅰ卷,31:“一五”计划、计划经济 体制 (7)2014·全国Ⅱ卷,31:计划经济体制 (8)2014·海南卷,24: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工业化建 设的进行而建立 (9)2013·海南卷,23:“一五”计划工业布局 (10)2012·海南卷,25:三年经济困难 (11)2011·课标卷,33:农民生产积极性的调动 (12)2011·海南卷,24: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备考分析
1.高频考点:“一五”计划特点、成就及“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备考策略:(1)新中国建立到“一五”计划 完成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时期,对于本阶 段的学习需要注意两点,第一、从生产力的 角度,掌握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化(工业化)的 成就。第二、从国家经济体制的角度,认识 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背景、特点和影响。 (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 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主要从总结历史经 验教训的角度分析,能够认识按经济规律办 事的重要意义。(3)社会生活的变迁重点关 注与政治、经济联系比较密切的内容,比如,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 响等。
(2014·高考全国卷Ⅱ)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 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 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 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 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 重工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1.经济恢复(1949~1952年) (1)背景 ①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和国民政府的搜刮,加上多年战争的破坏, 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②交通落后,通货膨胀极其严重,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2)措施 ①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 财经,打击投机商人。由中央集中统一管理经济,以解决中央财政困难;合 理调整工商业,调动私营工商业的积极性,调整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 ②农村:1950年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 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 (3)意义: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 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角度一 新中国“一五”计划的特点 【典例1】 (2016·全国Ⅱ卷,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 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 明我国( )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