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蒙特威尔第与格鲁克歌剧 汪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蒙特威尔第与格鲁克歌剧《奥尔菲斯》比较研究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要

希腊神话故事《奥尔菲斯与优丽狄茜》在西方音乐史的各个创作领域被广泛地采用,如交响诗、歌剧、舞剧音乐……其中在歌剧领域中的运用最多。从1600年最早的歌剧创立者佩里以它为题材创作了音乐史上保留至今的最早的歌剧,到19世纪奥芬巴赫对此题材的荒诞性处理,大约有20多位作曲家将它搬上了歌剧舞台,可见这个故事在音乐创作中有着怎样的价值了。

西方歌剧发展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蒙特威尔第和格鲁克也分别以这一题材创作了歌剧,它们都是音乐史上的杰作。蒙特威尔第的主要贡献是奠定了歌剧的结构,确立了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以及管弦乐序曲等模式,对早期歌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格鲁克则在正歌剧衰落的时候,以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歌剧艺术引向了新的历史进程,他的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强音乐与戏剧的结合,去除以炫技为目的的咏叹调中的华彩段落,精炼戏剧结构,采用有伴奏的宣叙调,把序曲作为歌剧的有机部分,使音乐和戏剧融为一体等等,他的改革使歌剧这一体裁重新焕发了生机。两位大师以同一题材创作的歌剧,不仅是两位作曲家风格成熟时期的力作,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典型象征。将两部杰作进行对比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歌剧艺术的发展脉络,并且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巴罗克时期贵族文化和古典时期启蒙运动不同的文化精神对这两个时期音乐形态、风格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蒙特威尔第、格鲁克、歌剧《奥尔菲斯》、歌剧改革、时代精神、巴罗克、启蒙运动

目录

摘要 (i)

一.两位大师的历史贡献 (2)

二.两部《奥尔菲斯》(Orfeo)比较研究 (4)

三.历史文化、时代精神对作曲家创作风格的影响 (9)

引言

希腊神话故事《奥尔菲斯与优丽狄茜》(Orfeo ed Euridice)在西方音乐史的各个创作领域被广泛地采用,如交响诗、歌剧、舞剧音乐……其中在歌剧领域中的运用最多。从1600年最早的歌剧创立者佩里以它为题材创作了音乐史上保留至今的最早的歌剧,到19世纪奥芬巴赫对此题材的荒诞性处理,大约有20多位作曲家将它搬上了歌剧舞台,此外,李斯特曾作有该题材的交响诗、斯特拉文斯基还写有舞剧《奥尔菲斯》,可见这个故事在音乐创作中有着怎样的价值了。

西方歌剧发展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蒙特威尔第和格鲁克也分别以这一题材创作了歌剧,它们都是音乐史上的杰作。这两位大师,前者奠定了歌剧体裁的基本模式;后者在歌剧改革运动中是卓越的开路先锋,他们采用同一题材创作的歌剧不仅是两位作曲家成熟时期的代表,而且也是时代精神的典型象征。

本文将通过对这两部歌剧的比较研究,来观察歌剧形式的发展脉络,更重要的是以此来观察不同历史时期歌剧创作中所反映的社会文化,以及这些文化对音乐风格、形态所产生的影响。

一.两位大师的历史贡献

歌剧(opera)是一种用音乐来表现的戏剧,它的产生是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结果。为了真实地表达人的感情,人们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最富戏剧力量的表演形式,即综合诗歌、音乐和戏剧特点的形式,歌剧就是适应这种时代要求的新体裁。而这种将各类姐妹艺术相融合的高度综合特性,以及音乐艺术高度的概括性,使“歌剧”从一开始就成了一种“不明确”的艺术体裁,其创作也带有明显的含混性,它蕴藏着一个深刻的难题:在歌剧中,应如何处理音乐与诗歌的关系。

最初,歌剧初创者佩里在1600年创作的《优丽狄茜》(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留存下来的歌剧作品)的前言中宣称,这部作品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找到了一种新的歌唱方式”,即“用歌唱来模仿说话”[1],其目的是使诗歌的朗诵有一种抑扬顿挫的旋律感或韵律感,以此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加深观众对戏剧的印象。当时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的复调音乐被他们看作是对歌词表达的干扰,因而遭到摒弃,乐队的作用仅仅是歌唱旋律的简单陪衬,可见歌剧诞生时的模式是:诗歌为主,音乐为辅。这样的歌剧听上去比较枯燥,远不够悦耳,更不够动人。

使音乐在歌剧艺术中获得重要地位并使歌剧获得强烈表现力的,是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

1.蒙特威尔第

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Monteverdi 1567~1643)一直被称为革新者和“新音乐的创造者”,因为他的音乐以一种新的力量和具有某些真实性的丰富内容表现了人类的情感。特别在歌剧创作方面他有着突出的贡献——奠定了歌剧的基本结构,确立了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以及管弦乐序曲等模式,对早期歌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作为文艺复兴末期最优秀的牧歌作曲家,蒙特威尔第精通运用音乐手法来体现诗歌内容的技巧,他曾说:“语言应该是音乐的主人,而不是奴隶。”[2]可见,他在歌剧创作中是非常注重对歌词的精确表达的。但他与佩里等人的作法不同,他不是通过降低音乐的成份来突出歌词,而是充分运用音乐手段来加强歌词的表现。他的歌唱旋律富于语气感,情绪鲜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同时他也很重视乐队的作用,如采用较大规模的乐队、使用弦乐器的震音、在全剧中增添管弦乐的段落、用具有特性的乐器来描写登场人物的性格、使用类似主导动机那样的简

短乐句来预示或表现主要情节和戏剧气氛,等等。此外,他的和声与复调写作也相当出色,如在和声中大胆运用不协和音来加强情感的渲染,采用牧歌式的织体丰满的重唱与独唱形成对照,等等。这些特色非常完美地贯穿在他的歌剧创作中,《奥尔菲斯》(1607)、《阿丽安娜》(1608)、《波佩阿的加冕》(1642)都是他的光辉力作。

2.格鲁克

格鲁克(Gluck 1714~1787)是德国作曲家,他在音乐历史上的地位是以他对意大利正歌剧的改革而确立的。

巴罗克时期歌剧艺术达到了历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然而,在18世纪上半叶已出现了衰颓的趋向。这是由于意大利人过于追求演唱的技巧、场面的华丽,对戏剧内容以及人的真实情感则极为忽视,这导致了歌剧艺术变得空洞、虚饰,失去了真正而持久的魅力。格鲁克正是这个历史关键时刻的“拯救者”,他以大刀阔斧的改革将歌剧艺术引向了新的历史进程。他的改革主旨是让音乐为戏剧服务,一系列具体举措包括:精练戏剧结构,删除与主题无关的内容,使故事和人物具有真实性;去除以炫技为目的的咏叹调中的华彩段落,旋律变得更加朴实亲切;使宣叙调更富情感和歌唱性,并去除以往的“清宣叙调”(即只用数字低音伴奏的宣叙调)而采用乐队伴奏;把序曲作为歌剧的有机部分,预示或概括剧情;使剧中的合唱和舞蹈场面成为戏剧的有机部分而不是为排场而使用,等等。他的改革使歌剧这一体裁重新焕发了生机。

格鲁克的歌剧风格是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渐形成的。一开始他遵循着以华丽的声乐技巧为基础的意大利正歌剧传统,而后他渐渐找到了自己的道路,他宣称:“我打算把音乐重新归还给她的真正使命:为诗歌服务。”[3]但这并不意味他把音乐放到了诗的从属地位。确切地说,格鲁克严格地缩减了曾和歌剧联系在一起的纯音乐因素,通过实践,提出并解决了长期以来音乐与戏剧相疏离的问题。

在他的被称为“歌剧改革宣言”的《阿尔切斯特》意大利文题词(维也纳,1769)中,他写道:“我力图使音乐局限于为诗歌服务这一真正功能,在表达故事的感情和情景时,不用无益而浮浅的装饰音来打断和放慢情节。我认为音乐之配合诗歌应如绚丽的色彩和分布得当的光与暗对一幅精确而组织有序的设计图案所起的作用,使人物栩栩如生而不改变他们的轮廓。”[4]“我还认为我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