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旧小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以一年级上册(2016版和2001版)为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类是对同一版本的小学语文系列教材进行比较的相关研究。这一类研究在在语文教材对比也比较普遍,因为对同一版本的研究往往是选取某一具体的要素进行分析,研究会更加深入。这类研究大致也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对同一版本的新旧教材进行对比;二是对单本教材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分析研究,但是这类对单本教材的研究较少;三是对教材某一具体要素的研究。对于教材某一具体要素的研究较多,对于插图、练习系统、口语交际的设置、识字写字的编排等语文要素的研究较多。
五、论文撰写拟采取的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如今,对于语文教材的研究可谓十分丰富。综合分析,对于语文教材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不同版本两套系列的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的相关研究,对不同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比较是最常见的一种小学语文教材的对比方式。这类的研究又可以分为三小类:一是有对现行的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二是将大陆和台湾的语文教材进行对比;三是将香港和内地的语文教材进行对比。在这三类对比研究中,主要是将人教版的教材与其他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材的对比中,不论是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还是对同一版本教材的对比,大多是以一整套教材为研究对象,但是这本新新教材的特殊之处在于“部编本”目前在小学语文阶段只更新了这一本教材,虽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但与以往人教版出版的系列教材不属于同一系列,所以不适合对教材进行整套的对比。也正由于这是一本部编教材,所以社会对这本教材也比以往的新教材更加关注,因此在教材还未正式投入使用时在众多报纸和新媒体中就已经有了关于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对比分析。但是这些对比分析多是对新旧教材的具体表象进行对比,缺乏理论的指导和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也为这两本新旧教材的对比研究留下空间。
(三)难点
首先是本人当前的学识尚为浅薄,无法对这一课题有完美的把握,因此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无法做到完美。其次,目前尚没有专业的关于部编教材成文的对比分析研究,而对于两个单本的语文教材的对比分析研究也较少,可借鉴的经验有限。再者,虽然只是将两个单本的新旧语文教材进行对比研究,但是却涉及到语文教材对比的方方面面,对比的内容较为系统全面,恐难以处理面面俱到和重点突出的关系。
“部编本”教材编写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学科专家、大学教授、作家、诗人组成,二是由优秀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三是由人教社教材编写人员组成。“部编本”在选文、教材编写体系、内容结构等方面与人教版2001年出版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本研究的对象即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2001年第一版)(以下简称为“旧教材”)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2016年第一版)
二、选题意义
目前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有12个版本,在众多的版本中,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教育部所属的一家大型专业出版社,人教社所出版社教材依然占领了全国的大部分市场。旧教材自2001年发行第一版开始至今已印刷了16版,使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新教材自2016年秋季起正式取代旧教材投入使用,可谓影响很大。新教材在选文、教材编写体系、内容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动,与旧教材有很多不同之处。而社会对于基础教育的教材一直是十分关注的,尤其是语文教材更是社会对教材所关注的焦点,因此早在新教材还未正式出版之前,在众多报纸和新媒体中就已经有许多关于人教版新教材与旧教材之间的对比文章。但是由于新教材还没有正式出版,研究条件有限制,所以之前的文章更多的是对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编写体例进行对比,并有进行全面、系统地将新教材和旧教材进行对比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从教材的编写体系、语文知识的内容要素等方面对新教材和旧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对比研究。
绪论
一、选题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教育部推行了中小学生教科书审定制度,将教材由原来的“国编制”改为“国审制”,即国家不再统一编写教材,而是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甚至是个人通过教育部立项后即可自行编写的方式编写教材,而这些教材在经过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之后即可出版使用。这种将教材的编写权下放的方式使我国的教材编写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据统计,目前现行的教材小学有12个版本,初中有8个版本,高中有5个版本。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各具特色,国家下放出版权更有利于教材结合地方的特点,体现地方的特色。“一纲多本”充分地调动了教材编写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教材编写的市场化,教材由出版社编写,编写的时间较久,机制也不健全,使得教材编写的质量良莠不齐,贪污腐败也应运而生,社会上对教材、尤其是语文教材十分关注。因此,自2010年以来,在出版界中就流传着义务教育阶段“三科”教材(语文、德育、历史)将重新由国家主持统一编写。而在2016年8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官方网站主持的“部编本”教学问题直播答疑中,“部编本”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也在直播答疑中表示三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广大师生希望能早日实现教材统编,教材统编已是大势所趋,是迟早的事。因此“部编本”自2012年由教育部组织的“部编本”教材开始启动编写工作,历经4年,终于在2016年秋季正式出版使用。虽然这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但是这与严格意义上的统编教材还有一定的差异。“部编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取代了原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2001年出版的一年级语文教材,但是其他版本的教材依然同时使用,并没有强制撤销其他版本的教材。
四、初步设想
(一)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语文教材编写理论的指导对比研究新旧教材的特点,分析新旧教材的共性和差异之处,从而对新教材做出客观的评价,指出新教材的创新之处以及旧教材值得后面的教材语文教材编写借鉴的方面。
(二)创新点
由于新教材出版的时间很短,目前尚没有专业的关于部编教材成文的对比分析研究,对于新旧教材的专业系统的对比分析研究还算是一片空白。并且对于两个单本的语文教材的对比分析研究也较少,因此这也是一个较少学者较少研究的角度。
五、论文撰写拟采取的方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如今,对于语文教材的研究可谓十分丰富。综合分析,对于语文教材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对不同版本两套系列的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比较的相关研究,对不同版本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比较是最常见的一种小学语文教材的对比方式。这类的研究又可以分为三小类:一是有对现行的不同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二是将大陆和台湾的语文教材进行对比;三是将香港和内地的语文教材进行对比。在这三类对比研究中,主要是将人教版的教材与其他版本的教材进行对比。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材的对比中,不论是对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还是对同一版本教材的对比,大多是以一整套教材为研究对象,但是这本新新教材的特殊之处在于“部编本”目前在小学语文阶段只更新了这一本教材,虽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但与以往人教版出版的系列教材不属于同一系列,所以不适合对教材进行整套的对比。也正由于这是一本部编教材,所以社会对这本教材也比以往的新教材更加关注,因此在教材还未正式投入使用时在众多报纸和新媒体中就已经有了关于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对比分析。但是这些对比分析多是对新旧教材的具体表象进行对比,缺乏理论的指导和系统深入的研究,这也为这两本新旧教材的对比研究留下空间。
(三)难点
首先是本人当前的学识尚为浅薄,无法对这一课题有完美的把握,因此在分析问题的时候无法做到完美。其次,目前尚没有专业的关于部编教材成文的对比分析研究,而对于两个单本的语文教材的对比分析研究也较少,可借鉴的经验有限。再者,虽然只是将两个单本的新旧语文教材进行对比研究,但是却涉及到语文教材对比的方方面面,对比的内容较为系统全面,恐难以处理面面俱到和重点突出的关系。
“部编本”教材编写人员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是由学科专家、大学教授、作家、诗人组成,二是由优秀的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成,三是由人教社教材编写人员组成。“部编本”在选文、教材编写体系、内容结构等方面与人教版2001年出版的教材有很大的不同。本研究的对象即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2001年第一版)(以下简称为“旧教材”)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2016年第一版)
二、选题意义
目前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共有12个版本,在众多的版本中,人民教育出版社作为教育部所属的一家大型专业出版社,人教社所出版社教材依然占领了全国的大部分市场。旧教材自2001年发行第一版开始至今已印刷了16版,使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新教材自2016年秋季起正式取代旧教材投入使用,可谓影响很大。新教材在选文、教材编写体系、内容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动,与旧教材有很多不同之处。而社会对于基础教育的教材一直是十分关注的,尤其是语文教材更是社会对教材所关注的焦点,因此早在新教材还未正式出版之前,在众多报纸和新媒体中就已经有许多关于人教版新教材与旧教材之间的对比文章。但是由于新教材还没有正式出版,研究条件有限制,所以之前的文章更多的是对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编写体例进行对比,并有进行全面、系统地将新教材和旧教材进行对比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从教材的编写体系、语文知识的内容要素等方面对新教材和旧教材进行全面深入的对比研究。
绪论
一、选题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快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教育部推行了中小学生教科书审定制度,将教材由原来的“国编制”改为“国审制”,即国家不再统一编写教材,而是鼓励有条件的单位甚至是个人通过教育部立项后即可自行编写的方式编写教材,而这些教材在经过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之后即可出版使用。这种将教材的编写权下放的方式使我国的教材编写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据统计,目前现行的教材小学有12个版本,初中有8个版本,高中有5个版本。由于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各具特色,国家下放出版权更有利于教材结合地方的特点,体现地方的特色。“一纲多本”充分地调动了教材编写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教材编写的市场化,教材由出版社编写,编写的时间较久,机制也不健全,使得教材编写的质量良莠不齐,贪污腐败也应运而生,社会上对教材、尤其是语文教材十分关注。因此,自2010年以来,在出版界中就流传着义务教育阶段“三科”教材(语文、德育、历史)将重新由国家主持统一编写。而在2016年8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官方网站主持的“部编本”教学问题直播答疑中,“部编本”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教授也在直播答疑中表示三科教材统编是大趋势,广大师生希望能早日实现教材统编,教材统编已是大势所趋,是迟早的事。因此“部编本”自2012年由教育部组织的“部编本”教材开始启动编写工作,历经4年,终于在2016年秋季正式出版使用。虽然这是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但是这与严格意义上的统编教材还有一定的差异。“部编本”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取代了原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2001年出版的一年级语文教材,但是其他版本的教材依然同时使用,并没有强制撤销其他版本的教材。
四、初步设想
(一)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语文教材编写理论的指导对比研究新旧教材的特点,分析新旧教材的共性和差异之处,从而对新教材做出客观的评价,指出新教材的创新之处以及旧教材值得后面的教材语文教材编写借鉴的方面。
(二)创新点
由于新教材出版的时间很短,目前尚没有专业的关于部编教材成文的对比分析研究,对于新旧教材的专业系统的对比分析研究还算是一片空白。并且对于两个单本的语文教材的对比分析研究也较少,因此这也是一个较少学者较少研究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