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解读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建设。
指标要求:
1)80%的乡镇(街道)文化站建有单独设置的综合文化站,面积达 到300平米;
2)达到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标准》和文 化部制定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等文件的要求。
解读提示: 1)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必须是单独设置,不能设在乡
※ 上述指标以2014年底图书馆的统计报表数据为依据。
(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建设。
指标要求:
80%的市县两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
解读提示: 1)未评估定级的图书馆、文化馆:提供达到部颁三级馆
必备条件的证明材料;
2)在建馆舍:提供项目立项、项目投资、馆舍设计等文 件,并确已开工。
我国: 每46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有效服务半径57公 里
2)进入网络时代,公共图书馆建设不能取消。
●信息网络不但取代不了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阅读,反而促使读者回归实 体书。
3)城市文化设施建设不能一味地追求“高大上”。
●“设施孤岛”与基层文化设施缺乏现象并存; ● 文化设施建设的重心转到城市社区和乡村基层。
(二)公共图书馆建设。
●目标: 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 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配套 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
(一)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指标要求:
1)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实现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 2)群众性文体活动经常化、体系化; 3)群众参与率达到本省的先进水平; 4)人均参加文体活动的时间不少于3小时。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方面
(一)市县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合理、网络健全。 指标要求:
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影剧院布局合理,方便群众参加活动。
解读提示: 1)市级“三馆一院”和县级“两馆”选址符合要求; 2)必须是独立建制,不能搞“一馆挂多牌”; 3)非遗展示馆:不要求单独设置,可放在文化馆、博物
指标要求:
1)80%的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达到部颁三级以上标准; 2)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0.4册以上; 3)市县两级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0.5次以上; 4)人均年增新书在0.02册次以上; 5)人均到馆次数0.2次以上。
解读提示: 1)指标调整(第三批):
公共图书馆人均占有藏书:0.4册 0.6册 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0.5次 0.6次 人均年增新书:0.02册次 0.04册次 人均到馆次数:0.2次 0.4次
解读提示:
1)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重要文化项目不少于3项;
2)要形成本地区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体系。
关于均等化:
●均等化是相对均等而非绝对均等,均等化并不意味着 公共文化服务的简单平均化和无差异化;
●均等化是在最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上的均等,具有“保 基本”和“兜底线”的性质;
●均等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 应该有不同的均等化标准和目标。
●力争达到调整后的指标。
2)藏书量的计算方法: ●包括市、县两级图书馆、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图书室、 农家书屋的总藏量; ●农家书屋必须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3)人均占有藏书量: ●总藏量除以本区域常住人口总数; ●省会城市可将省级图书馆藏量计算在内。
4)人均年增新书量:
●注意各层面图书增量及市、县图书馆的购书经费增长情况。
馆内。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现 状:
设置上 按行政层级进行 建设上 实行分级负责制
布局不合理
要 求: 1)“全覆盖”:健全四级公共文化设施。 2) 均等覆盖 :根据城市人口数量和服务半径规划建设。
需要注意的问题:
1)省级或市级文化设施不能替代所在地的市或区公共文化设 施。
国际 图联:
每5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有效服务半径4公里
解读提示: 1)乡镇(街道)、社区配置标准:《“公共电子阅览室计划”
实施方案》《乡镇基层服务点配置标准》《村级基层服务点配 置标准》;
※2014年底数据一览表和证明材料。
2)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
●要求:
60%的行政村(社区)要建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 不低于200 平米,并配套建有群众文化广场。
关于标准化:
●《国家标准》:是“底线标准”,对政府的“强制性标 准”;
●《国家标准》:是“指导标准”,制定地方实施标准;形 成上下衔接的标准指标体系;
●《国家标准》:以县为基本单位重点推进。
(二)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指标要求:
1)各类公共文化设施设置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活动区域和服务项目; 2)县级以上文化馆针对上述人群组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专题文化培训。
解读提示: 1)特殊人群的范围增加了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
难群众; 2)市县图书馆有盲人服务设备或资源开展面向盲人的服务; 3)将农民工文化建设纳入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4)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有面向农民工的服务项目; 5)农民工文化活动常态化。
※验收时查看政府的实施意见或推进计划,要有具体的活动资料。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创建标准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委员会
示范区创建验收由五个方面构成:
制 度 设
过第


实会 地议
计 课
管 方

检集 查中
题 研


验评

核评
收审
第二批创建标准(西部)分为六大部分,30项任务。
一、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方面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面 三、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支撑方面 四、资金、人才和技术保障措施落实 五、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方面 六、其他方面
镇政府办公楼内; 2)综合文化站设置完备率达到80%:有多功能厅、图书室、
培训室、共享工程活动室并配备相应设备,有室外活动场地。
※综合文化站数据一览表和证明材料:包括面积、建成时间、投资数额、 人员设备等。
(五)电子阅览室(含共享工程支中心、基层服务点)建设。 指标要求:
1)市和县图书馆、文化馆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设置率100%; 2)乡镇(街道)文化站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设置率60%; 3)社区公共电子阅览室标准配置的电子阅览室设置率60%。
文化部:农民工文化建设“六个纳入”
纳入当地政府的基本职责; 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纳入当地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 纳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重要服务对象; 纳入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 纳入当地文化体制机制创新范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