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化学键 分子间力 高分子材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键的离子性和共价性
大多数物质的化学键都具有离子性和共价性 双重性质。 离子键和共价键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离子键 中包含着共价键成分,共价键中蕴藏着离子 键成分。
二、范德华力、氢键和次价力
1.分子的极性 分子中,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的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负
电荷的电量相等,所以就分子总体上说是电中性的。但从分子
如: F2
Cl2
Br2
I2
沸点升高
分子体积越大,变形性越大,色散力越大。 说明下列物质熔沸点的高低:SiF4 、SiCl4 、SiBr4 、SiI4。
PF3 、PCl3 、PBr3、 PI3。
4. 氢键
氢键:分子中与高电负性原子X以共价键相连的氢原子,与 另一个高电负性原子Y之间形成的弱键。 X—H…Y X、Y:高电负性的F、O、N。
分子轨道理论
Basic Principles: 分子轨道由原子轨道线性组合而成. 原子轨道线性组合遵循三原则: ①对称性匹配; ②能量相近; ③最大重叠. 分子轨道上的电子排布同样遵循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原则: ① Pauli 不相容原理; ② 能量最低原理; ③ Hund规则.
配位键:在分子中某些原子提供未成对电子,另外的原子 提供空的原子轨道,然后两者共享这些成键电子。即一个原子 有杂化空轨道,另外的原子有孤对电子,两者结合形成一种稳
( Mg 3s2) ( Zn 3d104s2) ( Sn 5s25p2) ( Fe 3d64s2)
2. 共价键 当同种元素或电负性相差不是很大的不同种元素相互 靠近(反应)时,一般以共价键结合形成共价型单质或共
价型化合物。即生成分子的两原子分别提供未成对电子参
与成键,这些电子为两者共有。共价键的本质是两个原子 有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它们原子轨道发生重叠, 使体系的能量降低。 由相同原子形成的单质分子(如H2、O2、N2)和由电负性
①结构特征
离子键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②性能特征 a. 熔点高、硬度大、挥发性低、韧性和延展性差;
b. 固体一般不导电,融熔态或水溶液可导电 c. 溶解度有很大差异
离子的类型 离子半径 d=r++r离子电荷 得失电子数 离子的电子构型 2电子构型 如:Li+、Be2+ 8电子构型 如:Na+、Mg2+ 18电子构型 如:Zn2+、Sn2+ 18+2电子构型 如:Sn4+ 不规则电子构型 如:Fe2+
电偶极矩,通常用μ表示:μ=q.l。
偶极矩越大,分子的极性就越大。
H H H Cl F F
Cl
Cl
H
Br
F
H
O +
H
非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极性共价键
μ=0
μ=q·d
μ=0
μ=q·d
3. 范德华力 (分子间作用力)
Dipole—dipole forces(取向力) Dipole-induced dipoleForces(诱导力) Dispersion forces (色散力) 取向力(极性分子间):由固有偶极之间的作用而产生的分子间力。 δ- δ+ δ- δ+ δ+ δδ- δ+
内部正负电荷的分布情况,可以把分子分成极性分子和非极性 分子。设想在分子中有一个等效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中心,正负 电荷等效中心完全重合的分子就是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等效 中心不完全重合的分子就是极性分子。 显然,离子键结合的分子是极性分子,不同非金属元素形 成的共价键分子,且空间排布不对称时是极性分子;同种原子 形成的双原子分子是非极性分子,不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共价
生成离子键的条件:原子间电负性相差一般要大于2.0.
Na
Cl
NaCl
+
-
ຫໍສະໝຸດ Baidu
(1) 本质: Electrostactic attraction between anion (Mn+) & cation (Xn-). (2) 特点: * 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 (3) r+/r- 越大,周围异号离子越多。
polar covalence in an “ionic” solid
分子正负电荷重叠------非极性分子
shared electron pair (Covalent) bond
F
+
F
F
F
Two fluorine atoms
a fluorine molecule
δ-
O
O
δ+ C
δ-
O
O
homon unclear molecule, no permenanent dipole moment
键分子,且空间排布对称时是非极性分子。
分子正负电荷不重叠------极性分子。
δO H δ+ H H δ .. O δ+ H H
..
N
H
107.30
H NH3 δ+ δO
water molecule
water molecule
Li
F
Li
F
C
252pm
156pm
carbon monoxide
μ = 0.1D
δ-
A +
δ+
δ-
B +
δ+
偶极-偶极间力
诱导力(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间) :诱导偶极与固有偶极之间的
分子间力。 δδ+
A +
B +
δ+ δδ+ δ-
δ-
A +
δ-
δ+
δ-
B +
δ+
δ+
诱导偶极
δ+ δδδ+
诱导偶极
δ+ δ- δ+ δ-
吸引
吸引
色散力(所有分子间) :瞬间偶极之间的异极吸引而产生的分子 间力。
配位键可用以下3种理论来解释
①价键理论。认为配体上的电子进入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 例如钴(Ⅲ)的配合物〔CoF6〕3-中F的孤对电子进入Co3+的 sp3d2杂化轨道,这种配合物称为外轨配合物或高自旋配合物, 有4个未成对电子,因而是顺磁性的。〔Co(NH3)-6〕3+中NH3的 孤对电子进入Co3+的d2sp3杂化轨道 ,这种配合物称为内轨配合 物或低自旋配合物,由于所有电子都已成对,因而没有顺磁性 而为抗磁性。 ②晶体场理论。 将配体看作点电荷或偶极子,同时考虑配体产生的静电场对中 心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的影响。 ③分子轨道理论 。 假定电子是在分子轨道中运动,应用群论或根据成键的基本原 则就可得出分子轨道能级图。再把电子从能量最低的分子轨道 开始按照泡利原理逐一填入,即得分子的电子组态。分子轨道 分为成键轨道和反键轨道。分子的键合程度取决于分子中成键 电子数与反键电子数之差。
A +
B +
δ- δ+ A +
δ-
δ+ A +
δ-
B +
B +
δ+
B
定向力(极性分子间) 诱导力(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间)
色散力(所有分子间)
分子间力的特点
(1)能量小:几个~几十KJ.mol; (2)近距离的(作用范围约几百pm)、无方向性、无饱和性。 (3)色散力为主,定向力只在极性很强的分子的分子间作用力中 占较大比重。 分子间力对理化性质有影响。
轨道重叠时必须相位相同(即方向相同)。
轨道以最大程度重叠构成一个共价键,且不能 再与第三个电子结合。
2)共价键的特性 具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B: 具有一定的键长、键角、键能。
A:
键长:分子内两个成键原子核间的平均离。 键角:分子中相邻两个键间的夹角。 键能:原子轨道重叠释放出的能量。
1 x
1 y
0 z
*
1
1 x
1 y
1 z
杂化
sp 3
②
BeCl2
③
BF3
B[He]2s 2p B [He]2s 2p 2p
2 1 x * 1 1 x
1 y
杂化
B [He](sp ) (sp ) (sp )
*
2 1 1
2 1 2
2 1 3
sp
2
非等性杂化
NH3
H2O
说明:
杂化轨道理论是对价键理论的发展,很好的解 释了许多分子的成键情况和多原子分子的空间 结构 , 但也有一些分子的空间结构无法解释。 如硫酸根是正四面体构型。
离子键的强度与离子的电荷成正比,与离子的半径成反比。
离子晶体的性能比较
编号
晶体 核间距d/pm 晶格能
U/kJ· mol-1
1
NaF 231 933
2
NaCl 279 770
3
NaBr 294 732
4
NaI 318 686
熔点/K
硬度(金刚石=10)
1261
3.2
1074
2.0
1013
935
离子键特征
Cs+
Cl-
Na+
Cl-
(4) 离子半径 吸引力(正负离子间)=排斥力(电子间、原子核间),d=r++r离子半径越小,离子间的吸引力越大,离子化合物的熔 点、沸点越高。 LiF NaF KF 856℃
r(M+)
m.p.
60pm
95pm 133pm
1040℃ 995℃
(5)离子电荷:离子电荷越高,对反离子的吸引力越大,使化 合物熔点越高。 如:CaO----2590℃; KF----856℃.
表 键长和键角
分子式
H2O H2S NH3
键长 / pm
95.8 133.6 100.8
键角
104°45’ 92.1° 107°18’
PH3 CH4
CO2
145.9 109.1
116.2
93.6 109°28’
180°
3)共价键的类型
键:
成键轨道沿键轴方向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可绕键轴自由旋转。
carbon dioxide zero parmenant dipole moment because bond dipole cancel out
2.电偶极矩 (Dipole moment) 分子的极性可用偶极矩来定量地量度。若正负电荷所带 的电量为q,正负电荷等效中心的距离为l,则两者的乘积就叫
2)常见的杂化轨道即空间构型
SP 杂化 直线 SP2 杂化 三角 形 SP3 杂化 四面 体 SP3d 杂化 三角 双锥 d2SP3杂化 八面 体
实例
C[He]2s 2p 2p 2p C [He]2s 2p 2p 2p
2
①
3 1 3 1 3 1 CH4 C*[He](sp3 )1 (sp ) (sp ) (sp )4 1 2 3
第三章物质的结构和材料 的性质
3.3
化学键(Chemical Bond )
一、化学键:大多数物质通过某种强的相互作用将两个或多个 原子(离子)结合成分子,这种强的相互作用就称为化学键。 化学键主要包括: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1.
离子键:当电负性较小的活泼金属和电负性较大的活泼非金 属元素相互靠近(反应)时,前者易失去电子成为正离子, 后者易得到电子成为负离子,从而正负离子之间以静电引力 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离子型化合物。
硫原子以sp3杂化轨道成键、离子中存在4个σ键,离子为正 四面体形。 硫酸根是一个硫原子和四个氧原子通过共价键连 接形成的正四面体结构,硫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位置上, 而四个氧原子则位于它的四个顶点,一组氧-硫-氧键的键角为 109°28',而一组氧-硫键的键长为1.44埃。因硫酸根失去两 个电子才形成稳定的结构,因此带负电,且很容易与金属离 子或铵根结合,产生离子键而稳定下来。
定的离子或分子。
四面体形[Zn(NH3)4]2+配离子(4个sp3杂化轨道)。
NH3
Zn2+
NH3
NH3 NH3
ligends
3.配位键
例如氨和三氟化硼可以形成配位化合物:图片式中→ 表示配位键。在N和B之间的一对电子来自N原子上的 孤对电子。
配位键是极性键,电子总是偏向一方,根据极性的强弱,或接 近离子键,或接近极性共价键。在一些配合物中,除配体向受 体提供电子形成普通配位键外,受体的电子也向配体转移形成 反馈配键 。例如Ni(CO)4中CO中碳上的孤对电子向镍原子 配位形成σ配位键 ,镍原子的d电子则反过来流向CO的空π*反 键轨道,形成四电子三中心d-pπ键,就是反馈配键。非金属配 位化合物中也可能存在这种键。
相近的元素原子形成的化合物(如HCl 、 H2O、NH3)不能用离
子键理论解释。因为原子的核外电子间是互相排斥的,原子 之间不应结合在一起。 为了解释以上事实,可用共价键理论。
电子配对理论(价键理论)
1)形成 价键理论认为 若原子在未化合之前有未充满电子的轨道则这 两轨道相互重叠形成共价键。
键:
成键轨道垂直于键轴而且相互平,以行肩并肩的方式重叠。不能
绕键轴自由旋转。
杂化轨道理论
价键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有许多现象不能解释,导致了 杂化轨道理论的发展。 例如:CH4 (C 2s22p2) BF3(B 2s22p1)
1)Pauling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在形成分子的过程中,由于原子间的相互影响,若干类型不同而 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相互混杂,重新组合成一组能量相等 , 成分 相同的新轨道,叫做杂化轨道,这一过程称为杂化。 杂化轨道 ,相互以最大距离分布在原子核周围。与其他原子轨道 重叠时形成σ键。 轨道在杂化前后的数目总和相同、能量总和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