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1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1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总结1

③大宗小宗具有相对性,大小宗是政治隶属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④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2课

1、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2、秦朝制度

(1)皇帝制度:①“皇帝”称号的由来②皇帝制度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2)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制和地方推行郡县制

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太尉全国军务。影响:主要官职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郡县制: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郡、县、乡、里。郡守督责各县,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影响:①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颁布秦律②统一

财政上,地方赋税留小部分,其余归中央

军事上,兵权归中央,充实禁军

作用:①改变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中央集权②冗官、冗兵、冗费,埋下积贫积弱病根

元行省内容:

除了河北、山西、山东等设中书省以外,地方上,设行省。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有经济、军事大权)

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

影响: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④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国省制的开端。

二、君主专制的演变

汉朝:因为丞相权重,设内朝(尚书令、侍中)分相权

唐朝:三省六部制(历朝沿袭)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长官=宰相。

影响:三省互相牵制监督,削弱相权,保

明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在中央,废宰相制度,权分六部,

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布政司【行政】、按察司【监察】、都指挥司【军事】)

影响:1、皇帝集大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废宰相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宦官专权。

二、内阁的创设

原因:政务繁多,皇帝力不从心。

形成:明太祖选拔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

明成祖设内阁,为内侍机构

明宣宗授予大学士“票拟”的权力

明神宗内阁的权力达到了顶峰

小知识点:票拟,大臣代拟好“御批”的稿本,供皇帝采纳。

评价: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三、清中枢机构演变

议政王大臣会议:掌管军国机要,所作出的决定连皇帝都无法更改,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康熙设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

雍正时设军机处,军机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军机处:

起因: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军机处。

职责: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按皇帝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特点:简、速、密

作用:提高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达到顶峰,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