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写作活动中灵感思维[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写作活动中的灵感思维
摘要:灵感思维是作家因偶然机遇,情感受到触动而豁然开朗的一种精神境界。
它是作家在长期的生活积累中进行知识储备和艺术构思的结果。
灵感思维之于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写作灵感灵感思维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活动,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时会感觉某种思想或感情突然而至,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就会产生一种如痴如醉的精神状态。
这种精神状态被柏拉图称为“神灵附体”,被屠格涅夫称为“神的昵近”,被普希金称为“缪斯的恩宠”,这就是——灵感。
一、灵感思维的产生
灵感作为思维的一种形式,与其他形式的思维一样,是对客观存在的一种反映。
虽然是“偶一得之”,但却是建立在主体的生活积累和艺术文化修养的基础上。
近代学者王国维所列举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可借鉴作为灵感来源的一种说法,即总要历经“望尽天涯路”和“消得人憔悴”的艰辛,才能得到“蓦然回首”的惊喜。
二、写作活动离不开灵感思维的参与
灵感思维作为人类创造性活动中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在写作活动中更是如此。
由于创作灵感的出现,作家的思路变得明朗,情绪高涨,语言饱满,创作也就从容不迫。
巴尔扎克在《论
艺术家》中曾这样描述创作灵感:“某一天晚上,走在街心,或当清晨起身,或在狂欢作乐之际,巧逢一团热火触及这个脑门,这双手,这条舌头;顿时,一字唤起了一整套意念,从这些意念的滋长、发育和酝酿中,诞生了显露匕首的悲剧、富于色彩的画幅、线条分明的塑像,风趣横溢的喜剧……”灵感的到来,使得思维中闪现的种种与生活的现象凝炼在一起,一丝一缕,灵动无限,整个作品也就呈现出丰富的情趣和曼妙多姿的色彩。
三、灵感思维在写作活动中的表现特点
灵感看似倏忽而来,飘然又去,难以捉摸,但它仍然表现为一个由浅入深、由非本质深入到本质、由局部把握到驾驭全局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灵感思维的突出特点。
(一)突发性
灵感往往由外界偶然的机遇触发,是不可预期的。
正如费尔巴哈所言,“热情和灵感是不为意志所左右的,是不由钟点来调节的,是不会依照预定的日子和钟点迸发出来的”。
灵感不仅表现为突然到访,还容易转瞬即逝,所以,创作主体一旦与灵感的火花相遇,就必须立刻投入到创作中,废寝忘食,以免错过这突然而至的精彩。
(二)模糊性
灵感思维带给创作主体的只是“电光火石”的线索,不全面也不完整。
灵感在闪现的刹那只能从整体上描述思维的精髓所在,却无法确定其细节部分,因而总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因此,对于灵感思维的这种模糊的结果,我们还需要做出科学的分析和验
证,以保证创作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三)创造性
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因此,创造性也是灵感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
灵感产生时,创作主体可能会陷入一种如痴如醉的境地,神游其中,全情贯注,在这种状态中完成的作品往往高于现实,具有极大的创造价值,使作者兴奋不已,使读者惊艳叫绝。
(四)综合性
灵感思维并非简单的单向性思维过程,而是一个综合的创新性活动。
无论是抽象与形象的互补,还是感性与理性的互补,都体现了灵感思维的高度灵活。
它弥补了单纯写作的不足,使创作主体的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五)意象性
在灵感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总伴有思维意象运动的存在,这是一种灵活自由、具有特殊意义的形象。
爱因斯坦说:“作为思想元素的心理的东西是一些记号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意象,它们可以由我随意的再生和组合”。
实际上,没有意象的暗示与启迪,也就没有了灵感之光。
四、灵感思维的培养
灵感思维是一种能力,致力于写作的人,更应该培养这种能力。
根据自身的素质和积累,创设灵感产生的条件,推动创作的发展。
(一)创设灵感产生的情境
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在严肃的工作情境中创作出来的。
创设灵感
产生的情境,要求写作主体对于写作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强烈的渴求性,对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同时,对已有的写作材料进行分析、筛选,尽可能深入广阔的开展写作方案。
(二)寻找灵感产生的触发点
灵感来源于触发,但这触发要被点燃,就必须有丰富的生活。
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丰富的生活中悉心观察,留意凡有可能点燃创作激情的火花。
正如康·帕乌斯托夫斯基说过:“谁知道一次邂逅、一句记在心中的话、梦、远方传来的声音、一滴水珠里的阳光或者船头的一声汽笛不就是这样的刺激。
”
(三)向其他学科、艺术门类拓展
文学作品诞生的土壤,还需要其他学科艺术的浇灌。
音乐、美术、影视作品等都能带给人无限的启迪和遐想,很可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了创作主体敏感的神经,激发其创作的欲望。
并且,有了这些艺术门类的参与,文学作品也就呈现出更加深刻的内涵和多样性。
(四)不断丰富积累,发挥优势所长
灵感思维是建立在长期的经验积累和艰苦思考的基础上的,勤于积累和善于思考是激发灵感的动力,也是推动文艺创作的动力。
创作主体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都要勤于积累和善于思考,并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点和特长,使作品灵动鲜活,也就更加引人夺目。
五、结语
我们常说:逻辑思维需要大彻大悟,灵感思维则需要大喜大悲。
在这种饱满的情绪体验和强烈的情感冲动之下,灵感这束智慧的火花伴随着心灵的悸动、多彩的的形象和澎湃的语言而跃动喷发,最后必将定格成为不朽的佳作。
参考文献:
[1] 张鲁明. 灵感思维与写作[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4).
[2] 张晓磊. 灵感思维与写作[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6).
[3] 覃可森. 论写作活动中的灵感思维[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3).
[4] 张天定. 写作心理学[m]. 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9.
[5] 尹均生. 写作学概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赵文静,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从事语言应用与写作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