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如何有效利用课本例题习题的.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落实三基训练,做好查缺补漏 高考考的好不好呢?对我们学校大多数同学而言,其
实最关键的还是基本题和中档题做的怎么样?事实上从历 年高考题来看,有不少题目是课本上基本题目的直接引用 或稍作变形而得来的, 这类题主要考查基本概念、公式和 运算。这种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目的在于引导师生重 视基础,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这也突出体现了 高考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特点。然而有很多同学 考完之后才发现,这个知识点忘记了,又或是那个题目隐 含条件没有注意到等,后悔莫及。那么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呢?我觉得要重视课本的例题习题,学生容易犯错误的一 些问题在课本上都有所体现。
例 1.(2011 理 6)若 0<< , - <<0 , cos( ) 1 , cos( ) 3 ,
22
4
3
42 3
则 cos( ) (
)
2
A. 3 3
B. 3 3
C. 5 3 9
D. 6 9
(必修 4 第 137 页习题 A 组题第 4 题)已知, 都是锐角,cos 1 ,cos( ) 11
高三第一轮复习有效利用课本 例题、习题的建议
余姚二中 袁建甫
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回归课本的目的 就是要寻“源”。每一道高考题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应 的例题习题。例题是解题最规范的解答过程,它和习题一 起控制了教材的深度和知识辐射范围。课本例题习题既是 如何运用知识解题的精典,也是思维训练的典范。
例 4. (不等式选修第 21 页例 2)如果用 a kg 白糖制成 b kg 糖溶液,则糖的质量分数为 a , b
若再上述溶液中再添加 m kg 白糖,此时糖的质量分数增加到 a m ,将这个事实抽象为熟悉 bm
问题,并给出证明。(提示:糖水浓度越大越甜)
可以把上述事实抽象为如下不等式问题:已知 a,b, m 都是正数,并且 a b ,则 a m a bm b
7
14
则 cos( ) ________
技巧一样:关注角之间的关系 ( ) ( ) , ( ) ,
24
42
一样要关注角的范围 < <3 , < <3 , sin( ) 0,sin( ) 0
在数学必修 4 第 138 页习题 B 组第 4 题又提出了,考虑点 A(1, 0),
P1(cos,sin ), P2 (cos( ),sin( )), P(cos( ),sin( )) ,你能从这个图出发,推导出 公式 C :cos( ) cos cos sin sin 吗?
设弦的两个端点 A(x1, y1 )B(x2 , y2 ) , A, B 在准线 L 上的射影分别为 A1 , B1 ,则
(1) x1 x2
p 4
和
y1 y2
p 2 (2) A1OB , AOB1三点共线
(3) S OAB
p2
2 sin
(4) 1 1 2 | AF | | BF | p
X
0
1
2
1 P
3 且 E(X ) 1,求 a和b
a
b
考察的都是分布列中的知识:概率之和等于 1,期望和方差的计算。
2、梳理知识脉络,构建框架体系 在新课的时候,由于后续的一些内容没有上过,所以
导致了在上新课时有些内容只能点到为止。在全部新课结 束后,高三复习就可以把前后各章节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 来,形成有机整体,做到纵向成一条线(以知识点为主线), 横向成一片(各数学分支知识形成网络),纵横成一体(相互 渗透形成有机整体)。这样学生看到题目,就能够快速的 联想起相关的内容,并做出合理的选择,提高了解题的速 度。通常可以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的方式,构建知识 网络体系,包括了知识的体系和方法的体系。
又比如:抛物线的焦点弦问题,在高考中频频出现,要多 挖掘。源于课本选修2-1第70页例5: 例8、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交抛物线于两点,通过点和抛物线 定点的直线交抛物线的准线于点,求证:直线平行于抛物线的 对称轴。 课本选修2-1第81页B组第7题探究以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准线 的关系做一个深入的专题探求,得到过焦点弦的几个重要性质:
将不等式两边相减,得 a m a m(b a) ,因为 a b ,所以 b a 0;又因为 a,b, m 都 b m b b(b m)
是正数,所以 m(b a) 0, b(b m) 0 ,所以 m(b a) 0 ,即证 a m a 0
(2010 四川理数 19)
(Ⅰ)○1 证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C : cos( ) cos cos sin sin ;
○2 由 C 推导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S : sin( ) sin cos cos sin .
(2)一些相对容易忘记但又是经常要考倒的知识,难度 不大,却很容易失分,如: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二项 分布,组合数的两个性质,柱体、椎体、台体、球体的 体积、表面积公式等 (3)学生容易犯错误的题目
例 6.选修 2-2 第 65 页复习 A 组题第 7 题:
已知函数 f (x) x(x c)2 在 x 2 处有极大值,求 c 的值。
4、突出重点内容,强化专题训练 数学有将近140个知识点,对于这些知识点要有所区分,
有些知识点属于常考题,有些知识点相对来说不是很重要, 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有所侧重,多研究多总结,强化专题训 练。往往重点内容在课本例题习题中的比重也比较高。 比如:必修4第160页复习题A组第11题:
证法 3:(综合法) 由已知: b 0, m 0 ,bm am 又 a,b 0
ab
bm
ab
am ,即 ba
m
ab
m ,即
a b
m m
a b
.
证法 4:(数形结合)设 O0,0, Ab, a , Bb m, a m a,b, m 都
1 a b c d 2 abd bca cd b d ac
1、对照高考真题,追溯课本原型 以历年高考真题与教材内容对照,引导学生回归教材。
有许多高三学生误认为高考题与课本关系不大,只要做好 复习资料中的题就可以应对高考了。为了防止学生出现这 样的倾向,我在复习每章教学内容前,都把近几年的高考 题与本章教材相近的原始题进行对照,旨在启发、引导学 生相信:教材是高考试题的基本来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大多数试题都是在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组合、加工和发展的, 激发他们重读教材、回归整理的兴趣。这里引几例予以说 明。
(5)以 AB为直径的圆恰好与 L 相切与 A1B1中点
(6)以 A1B1为直径的圆恰好与 AB相切于 F
(7)弦长公式
AB
p (x1
x2 )
或
AB
2p
sin 2
5、深挖例题习题,运用变式教学 高考命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高考题往往不是
简单的复制拼凑,而是加入了新的元素,从不同角度、不 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做出有效的变化,使其条件 或形式发生变化,而本质特征却不变。利用变式训练,可 以把一个看似孤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向外扩散,并形成一 个有规律可寻的系列,帮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去寻 找解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学生也不需要大量、重复地做同一样类型的题 目,切实从题海中走出来,实现真正的减负与增效。而往 往大部分学生是没有这样的能力去探索发现题目的本质的, 这就需要教师去深挖例题习题,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透 过现象看本质。
44
44 4 2 4
4
42
0<< ,0< < , sin 0, sin( ) 0
2
例 2.(2007 理 15)随机变量 的分布列如下:
1
0
1
P
a
b
c
其中 a,b,c 成等差数列,若 E 1 ,则 D 的值是
.
3
(选修 2-3 第 68 页第 2 题)若随机变量 X 的分布列如下:
(1)课本的例题习题没有真正落实掌握 例 5.书本在证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时,先证明了两角差的余弦公
式 C :cos( ) cos cos sin sin ,然后再把两角差
的余弦公式中的 用 来代,得到了两角和的余弦公式。然而
P y P1
A
0 P2 X
最大值_______
6、提炼教材结论,总结思想方法 教材中的有些例题习题的结论价值很高,怎么样的题目
可以用这些结论,怎么运用这些结论就需要好好总结。比如 前面我们介绍的“糖水不等式”,它的应用范围就很广,分 式不等式的证明可以考虑使用这个不等式。
例 10.(不等式选讲第 28 页例 3)若 a, b, c, dR+,求证:
例 9.(必修 2 第 135 页 B 组第 3 题)
已知点 M 与两个定点 O(0,0) , A(3,0) 的距离的比为 1 ,求点 M 的轨迹方程. 2
变式 1:(2003 年北京春季卷)设 A(c,0), B(c,0)(c 0) 为两定点,动点 P 到 A 点
的距离与到 B 点的距离的比为定值 a(a 0) ,求 P 点的轨迹.
bx bx
m 0
f m
f 0即 a m
a 0 ,故 a m
a
.
bm b0 bm b
证法 6:(解不等式法)由 0 a b ,考虑关于 x 的不等式 a x a b a x 0
b x b b(b x)
x x b 0 ,其解为 , b 0, R ,而 m R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变式 2:(2005 年江苏卷)如图,圆 O1 与圆 O2 的 半径都是 1, O1O2 4 . 过动点 P 分别作圆 O2 、 圆 O2 的切线 PM ,PN ( M ,N 分别为切点),使得
PM 2PN .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变式 3:(2008 年江苏卷)满足条件 AB 2, AC 2BC 的三角形 ABC 的面积的
那么我们应如何在高考复习中真正发挥例习题应有的 教学价值呢?我认为首先应理解其深刻的用意:即在例习 题所要求的数学知识或方法基础上,充分挖掘它的内涵和 外延,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改造或拓展, 以满足高考的需要,同时也表明数学教学应以课本为本。
高三第一轮复习有效利用课本例题、习题的建议 1、对照高考真题,追溯课本原型 2、梳理知识脉络,构建框架体系 3、落实三基训练,做好查缺补漏 4、突出重点内容,强化专题训练 5、深挖例题习题,运用变式教学 6、提炼教材结论,总结思想方法
例 7.已知函数 f (x) 2sin x(sin x cos x) (1)求 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最大值;
(2)画出函数
y
f
(
x)
在区间
2
,
2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上的图象。
涉及到较多知识,分散到三角函数各节内容。另外9,10,12 题都是遵循这样的解题过程:二倍角公式(和差展开公式) →合一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b(b m)
bm b
结论 a m a (a,b, m 0,且a b) 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应用,我们在教学时要引导 bm b
学生挖掘和探究其寓意。
证法 2:(分析法)由结论:a m a ;变形 ba m ab m 推
bm b 出 b a (已知).
y
Bb m, a m
Ab, a
O0,0
x
图1
是正数,并且 a b, A, B 两点都在第一象限,如图 1,直线 OA的斜率
K OA
a b
,直线 OB 的斜率
KOB
am bm
,显而易见,
K OB
KOA 即
am bm
a b
.
证法 5:(构造函数) a b f x a x 1 a b 为[0, ) 上的单调递增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