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尹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尹默谈书法

进入现代文化背景之下,成为一种展览机制催动的大众艺术之后,创作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文人士大夫把玩的高雅艺术,已经迅速转型为工农商学兵广泛参与的大众行为。对各守经典的沈尹默书法的褒贬之争,正是这一历史时期所不可避免的。细细想来,历史上从“书圣”王羲之到巨擘颜真卿到开一代风气的赵孟顺等都曾遭到过非议,那么,沈尹默受到一些批评则应是意料之中的事,问题是这些批评中究竟有多少是真知灼见。从目前看到的一些批评沈尹默的文章来看,大都是皮毛之论,多从一些枝节上去纠缠不休,更有一些人以反传统斗士的心态将沈尹默作靶子,仅仅在其书法创作中的细枝末节上挑些毛病,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举出沈尹默作品中某字的“雁尾欠饱满沉着”,或某件楹联“难以入目,其若放在今天,恐怕连入选全国书展都难”……这种以局部代整体的批评方法就如同只看到一个人脸上的一只痦子,便说这个人黑得不堪入目一样。何况沈尹默的眼睛高度近视,又患白内障,晚年更是几近失明,有些作品是在别人的帮助下凭感觉写出来的。至于批评沈尹默“整天给初学者念叨最基本的写字方法”、“纠缠于技法层次”,则更是吹毛求疵,涉嫌深文周纳了。沈尹默早就指出过书坛一些夸诩自饰、轻诋讥玩者“说理者多,通理者少”。

沈尹默重视书法的技法,缘自他对传统书学理论与书法创作实践的深入学习和深切体会。传统书学中技道不二、由技进道、道进乎技等思想,几乎是一种古今中外相通的普遍理念,西哲亚里士多德就认为:“一种技术,只要不是当做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而是把本身当做最后目的,它的追求便是无限止的。”海德格尔则径直表述为:“技术是通向天道的桥梁。”当代书坛一些满脑子昏昏然“新观念”的人信手涂鸦却自诩为“创新”,对技法的漠视和对形式的痴迷使得他们将书法本末倒置,以至于专以恣意的否定和破坏来对待古代经典书法和优秀传统,以掩饰自己的学养不足与技术低能。因而,今天我们研究沈尹默的书法学习、创作与理论著述,对当代书法艺术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新中国的书法艺术发展中,沈尹默功不可没。全国解放不久,沈尹默就写信给毛泽东主席,陈述对书法艺术发展的计划和设想。1959年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时,沈尹默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就新中国的书法事业提出建议,并对陈毅同志说:“陈老总,新中国成立了这么多年,国际威望越来越高,围棋你倒很重视,有了组织,书法为什么不抓一抓呀?日本现在学书法的人很多,我们再不抓紧,今后怎么与人家交流?”(褚保权《忆尹默二三事》)很快,陈毅便委托上海市人民政府转达中央意见,毛泽东主席同意在上海成立书法篆刻研究会。1961年4月8日,“上海市中国书法篆刻研究会”成立,沈尹默任主任委员,郭绍虞、潘伯鹰等任副主任委员。研究会成立的同时还举办了上海市首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到1965年,研究会有了5名专职人员。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书法还被某些文化官员视为非艺术的实用技能,而沈尹默却在为书法取得应有的艺术地位鼓与呼,其先见之明、先行之举着实令人佩服。而今天一些享受着书法带来的名利双重实惠的人,却在对沈尹默横加指责,无异于在树下纳凉者嘲讽种树者。

沈尹默书法擅正、行、草诸体,尤以行书名重一时。一代儒宗马一浮誉其诗、书为“子昂与太白,连袂飘然来”、“独喜桑皮书淡墨,袖中一字抵千城”(《上九得尹默和诗奉谢》》姜半农推之为“胜于明代文徵明”(郑逸梅《艺林散叶荟编》)。其所著《执笔五字法》、《二王法书管窥》、《书法论》、《学书丛话》、《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不尚玄谈,嘉惠后学,金针度人,务求实用。

沈尹默书法承碑学与“二王”体系,其气质、禀赋、个性多与帖学相合,清秀圆润,平和隽逸,多以腕力运笔,平中见奇,秀中含苍,一时声誉满华夏。沈尹默于书学重技法更重修养,主张去俗取雅。他在《观履川家二童子作大字,因赠》一诗中说:“此虽艺耳胜穹蒲,亦可养性习勤劬。”在《湖帆、蝶野各为拙书卷子题句,辄以小诗报之》一诗中说:“李赵名

高太入时,董文堪薄亦堪师。最嫌烂熟能伤雅,不羡精能王觉斯。”沈尹默一生致力于书法技法规律的探索,他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东西,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或者是思维的,都各有其客观存在的规律,这是已经被现代科学实践所证明了的。规律既然是客观存在着,那么,人们就无法任意改变它,只能认识了它之后,很好地掌握住它,才能做好一切要做的事情,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所以不懂得应用写字规律的人就无法写好字,即便是有些心得,写字时偶然与书法暗合,但还不能称之为书法家。”(《书法论》)他将书法分为书家之字和善书者之字两种,认为“凡是汉字笔法,无一点不合者即是书家,若钟、王以至文、董诸公皆是。善书者则不必如此严格对待,凡古近学者、文人、儒将、隐士、道流等,有修持、有襟抱、有才略者,都能写出一手可看的字,但以笔法绳之,往往不能尽合,只能玩其丰神意趣,不能供人学习。”这对初觅书法学习门径者应是十分有益的启示。

沈尹默是“笔法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他说:“要论书法,就必须先讲用笔,实际上是这样,不知道用笔,也就无从研究书法。”(《书法论》)的确,笔法是中国书法的核心技法,那种“结构第一”的认识,不过是步西方美术理论的后尘,流于对一般美术字守株胶瑟的结构分析模式之中,从而忽视了中国书法的核心精神与本质特征。沈尹默的书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他的几篇论文中。郭绍虞在《书法论丛序》中说:“他(沈尹默)善于吸收古人书法理论中的长处,但又不受这些理论的束缚,无不学而又无不舍。……清季有碑学帖学之争,而他则兼收并蓄,学碑能不涉于僻,学帖能不流于俗。其于书论也是这样,对于古人的书论无不融会贯通,以丰富自己的营养,真能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也是一般书家所少见的。”对于书法的学习与创作实践,沈尹默主张“不可株守一家,应该从各人用笔处比较来看,求其同者,存其异者”(《二王法书管窥》)。

沈尹默的书法理论不尚玄谈,不故作高深,而是直接与学习、创作实践相联系,远非今日书坛一些曼词自饰、托言自高、下笔千言而离题万里的“弯弯绕”文章可比。

(来源:中国书法文化网作者:李庶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