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的编写
摘要:文化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文化项目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的编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和不足,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应重视文化项目的编排。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编写策略
一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
文化教学对对外汉语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语言与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二、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三、语言与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提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应体现语言的、交际的、对外的三条原则。

在如何对待第二语言教学与文化的关系问题上,目前对外汉语学科内部已基本达成这样的共识:对外汉语教学应该以语言教学为主,同时紧密结合相关的文化教学。

张英提出应从教学实践出发,区别“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2004) ,确为的论。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背景下,文化教学有别于文化因素教学,文化是第一位的。

两者的差异在于:在进行语言教学时文化因素的讲解不可喧宾夺主;同样,在学生语言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后进行的文化教学中,语言也可暂时退居此次要的地位,二者并不矛盾。

因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无论哪种文化教学都是服务于理解、使用汉语这一目标。

二文化因素在对外汉语教材出现的形式
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指出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文化因素教学应是三个层次,即对外汉语教学学科范围内语言的文化因素、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和虽不属于本学科但为本学科所设专业(如汉语言专业、中国语言文化专业)所需要的专门性文化知识。

韩秀梅提出对外汉语中的文化知识教学,目前主要体现于两类教材:一类是语言教材;一类是专门的文化教材(2006)。

前一类在学习语言的同时,通过课文、注释、阅读文章等向留学生间接介绍中国文化,主要以交际性文化知识为主,其主要目的是为更好地掌握语言服务的。

包罗万象,但分布零散、就事论事、不系统、不全面。

后一类教材包括《中国概况》、《中国文化面面观》、《中国文化史》及诸如此类的专门为留学生设计的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著作,主要目的是较为系统地传授中国文化知识,使留学生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

三浅谈国内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编排的优势和不足(以《桥梁》为例)
《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中文化项目的编写体现了语言的、交际的、对外的三条原则。

其文化要素主要附着在课文和练习中。

《桥梁》的教材采用主课文匹配副课文的办法,在以语言教学为本的前提下融入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中语言的原则;从这套教材编写的出发点来看,编写者在编写说明总明确提出“注意交际性原则”的这一特点,这同样也可以从课文中的文化因素中体现出来:副课文中的“听力课文”绝大多数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作为“听力课文”的内容;而副课文中的“会话课文”更是全部以对话体的形式呈现出来,充分体现了交际性的原则。

文化教学中的对外原则是指针对外国学习者实际需要的那部分文化,这也可以在《桥梁》中的很多地方得到了体现,如第二课副课文中的会话课文《我该怎么回答》选取的是关于留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礼貌问题以及同中国人的问候方式,这些都是外国学习者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所需要的。

另外,要特别指出的是,《桥梁》这套教材每一课的结束部分即练习的最后一题“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这道题目别出心裁地选取了中国文化中的汉字文化,日常生活交际文化,教育教学文化,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等等的文化因素,通过练习的形式把相关的文化因子贯穿其中,在提高学习者听说读写的同时更加深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感性认识,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大的作
用。

这是《桥梁》这套教材让人耳目一新的亮点。

不足方面,刘珣在《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中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原则,其中包含了“要有针对性”“要有代表性”这样的特点,通观《桥梁》这套教材,在这两方面尚有不尽人意之处。

给人的感觉是《桥梁》中文化因素的编写系统性不强,略带一点随意性,因此在“针对性”上所下的功夫似乎还不够。

另外,《桥梁》这套教材似乎在注释这一块不是特别突出,生词和专名只是简单地用英语和法语加以翻译。

赵宏勃(2005)指出现有的文化教材虽然比较丰富,既有针对本科生的系列文化教材,也有针对语言进修生的综合文化教材,还有不受课堂约束的课外阅读读物。

但这些教材的针对性大多只是体现在编写思路上,编写者意识到课本使用者的特殊性,在材料选取和语言应用上费了一些心思,但这些教材还是多多少少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内容或过于庞杂,追求完备和系统,或过于专业,容易使学生在艰涩的词汇面前望而却步。

四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的编写应注意的问题及其编写思路探索
(一)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编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对外汉语教材应导入哪些文化项目
沙平在《论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导入》(1999)一文中指出能够诱导学习者对目的语产生良性的学习动机的文化因素(我们可以将这种文化因素称作“动机诱导文化因素”) 应该在第二语言文化因素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

如果一定要将动机诱导文化因素与大小文化因素或交际文化与知识文化因素进行类比的话,动机诱导文化因素似乎更多地与大文化或知识文化属于同一文化范畴。

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例,汉字丰厚的文化底蕴,汉语音节铿锵悦耳、词汇丰富多采、语法简捷严谨的语言美感,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传统文化,我国人民勤劳勇敢的性格、朴实善良的民风,中国大地的名胜古迹、锦绣河山,无不令人叹服、神往,这些大多属于大文化或知识文化的内容,都是帮助汉语学习者克服文化心理障碍,引导强烈学习动机的极好文化因素。

2重视文化差异
学习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不同。

赵宏勃在《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写思路初探》(2005)中做过一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如果在介绍中国历史时能够同时兼顾同一时期自己国家的历史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其他的文化课程,如社会风俗课,如果在介绍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时引导学生对自己国家的节日风俗进行比较,也能使他们更加关注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只是由教师阐释中国文化的内容,缺乏学习者的呼应,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对比时同时还应尽量摆脱浅层的文化对比,避免以狭隘的思维方式简化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倾向,引导学生在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进行对比和思考,将自身感受和客观的叙述结合在一起,超越由教师陈述文化事实、学生接受一个简单的文化的定型的教学模式,将文化教学也转变为人际沟通的过程(张勇,2005)。

3 文化项目的编排要有针对性
通观国内现有的对外汉语教材,我们发现存在着一个明显的问题,即对外汉语教材中文化项目的编排忽略了教学对象的文化针对性。

由于当前的对外汉语的教学前沿阵地集中在北方,一些优秀的对外汉语教材也集中由北语、北大这样的学校编写、出版,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一个问题:教材文化项目的编写主要局限在北方尤其是北京这一区域。

这对于在南方的一些高校使用这些教材的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往往产生错位的问题。

加上来华留学生成分复杂,遍及全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而文化课教材却应该在设计内容之前,首先考虑教学对象的文化差异。

但就目前文化课教材的情况看,绝大多数都选择了把中国与欧美文化的差异突出出来说事儿。

也就是说,教材假设的教学对象是来自于欧美国家,围绕他们在中国遇到的文化与交际的困惑为中心,这种困惑主要来自于他们的母语文化与中
国文化的不同,通过老师或中国朋友对这种文化差异的解释,学习到中国文化某方面的知识。

这类教材的典型例子是《说汉语谈文化》(吴晓露主编)。

(二)对外汉语教材文化项目的编写思路探索
1选择的文化项目应具有代表性
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许多区域性的文化板块和模式。

那么,语言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到底应教给留学生哪些东西呢? 我们认为,既然交际文化项目的教学是为了更好地让留学生理解交际对话中的文化内涵,所教的文化项目当然应是现实中常用的。

2注重趣味性
注重教材的趣味性是老生常谈,文化教材在趣味性方面可以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赵宏勃在《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写思路初探》(2005)调查发现,留学生对中国文化有较为浓厚的兴趣,有借助文化课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愿望,也就是说学习汉语的动机是否是工具性的和他对目的语文化的好奇并不矛盾。

不可否认,许多留学生并不是抱着成为汉学家的目的来学习汉语的,但这也不意味着他们只愿意学习语言,不愿意学习相关的文化课程。

因此对外汉语教材在文化项目的编写应尽可能提供图片、报纸、杂志、音乐、电影等不同来源的资料,在使教材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同时,从中发掘学生兴趣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讨论对中国文化的感受,一举两得,既可以学习文化,也可以激发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兴趣。

3对文化交际项目的编排处理方式可灵活多样
笔者着重考察了《桥梁》这套教材发现,《桥梁》似乎在注释这一块不是特别突出,生词和专名只是简单地用英语和法语加以翻译。

笔者个人认为,不妨在生词和专名这两块的后面加以注释,对相关词语和专名的文化内涵给予交代,这样可能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生词和专名的量特别大,笔者认为不必对所有的生词和专名加以注释,而是根据编写者的教学经验就学习者感兴趣的一些语词做一些说明。

基于文化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应重视文化项目的编排,目前文化教学的质量并不尽如人意,与精品文化教材的缺乏很有关系。

除了提高文化教学质量的需要,就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的发展来看,加强文化教材的研究和编写也是当务之急。

目前,组织力量编写一套系统的、堪称精品的中国文化教材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2赵宏勃《对外汉语文化教材编写思路初探》语言文字应用2005 年9 月
3沙平《论第二语言教学的文化导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 年第1 期4王雅南《如何突破对外汉语教学的“瓶颈”——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的教学》
社会科学家 2005 年5 月增刊
5韩秀梅《昆曲作了黄梅声——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内容错位问题初探》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6 年11 月第4 卷第6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