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中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
1.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人的身份是通过( )确定的。
A.自己的意愿B.他人的任命
C.传统习俗D.社会关系
2.下列行为中,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小军在公交车上发现有人偷窃,立刻拨打“110”电话报警
B.城市广场的菊花刚刚摆好,便有市民将花偷偷搬回家中观赏
C.某司机酒后驾车,将一行人撞伤,并驾车逃逸
D.某食品厂将过期肉制品重新加工包装后再销售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明代大学者顾宪成的一句名言。
它给我们的启示是()
A.要参加社会实践,热心为公众服务。
B.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C.要事必躬亲,大小事都要亲力亲为D.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4.随着校园ISDN的安装和投入使用,上网更加方便,网络交往更加快捷。
上网冲浪、网上交友已成为校园的时尚。
我们在网络交往时要警惕网络中的陷阱,这是因为( )
①有的人通过设置陷阱进行网络诈骗
②网络交往都是虚假的东西
③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④网络交往不受道德、法律的约束,可以为所欲为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①④
5.比起去实体店购物网购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因为网购物美价廉,省事省心,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消费方式。
这说明
A.网络生活比现实生活好得多
B.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C.网购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实体店购物方式
D.人们对网络的痴迷已经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
6.我国多部门联合启动扫黄打非、净网行动。
作为个人,在网络交往中要
A.遵守道德和法律
B.沉溺于虚拟空间
C.浏览各类信息
D.随意约会网友
7.有人认为,网络是个开放的世界,每个人都有自由发表见解的权利,因此,在网上我们可以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种观点错误的原因是()
①上网要遵守道德规范
②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
④网络的应用是把双刃剑,有利也弊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8.在十字路口,尽管人多车杂,但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道路也就畅通无阻。
这一现象告诉我们()
A.人们要遵守道德行为规范B.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C.人们要学会尊重他人D.遇事要谦恭礼让
9.下列属于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是
A.采用暴力手段教育子女
B.自觉维护公共环境
C.故意破坏公共设施
D.遵守社会公德
10.下列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事事都要忍让
②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③在人际交往中,要善解人意,对人持平等、尊重和友善的态度
④实质是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11.下列关于诚信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②诚信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
③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④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A.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社会发展之基。
下列做法体现诚信的是()
A.考试时和同学互相对试题答案
B.妈妈答应给我买一部手机,后来因为嫌贵就没有买
C.某月饼商为了节约成本,将上年的月饼重新包装上市
D.某出租车司机归还乘客遗忘在车内的钱包
13.欠债不还的行为属于
A.刑事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
C.犯罪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
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些话告诉我们( )
①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一定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②自觉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③要重视道德修养,防患于未然
④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5.“许多违法犯罪行为往往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这警示我们
①要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
②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③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不要拘泥于日常小事,要从大事着眼,依法自律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16.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这说明()
A.青少年犯罪可以不受法律制裁B.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错误的
C.法律只制裁犯罪分子D.中学生年龄小,违法犯罪是难免的
17.无数事实说明,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 )
①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②杜绝不良行为
③不与其他人打交道
④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8.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违法行为就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②违法行为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③违法行为是指一般违法行为
④违法行为危害社会,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②③B.①④C.①②④D.②④
19.作为合格的现代公民,我们应该()
①自觉树立法律意识
②维护法律的尊严
③自觉依法自律
④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⑤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
20.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的一种手段,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是A.诉讼B.调解C.仲裁D.投诉
二、分析说明题
21.材料:2017年4月1日下午,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真爱志愿者服务站启动仪式在天鹅湖校区报告厅顺利进行。
启动仪式前期,五十中新校团委充分利用三月“学雷锋月”这一良好契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多样,形式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如义务植树造林、
安全用电宣传、防空防灾宣传、文明交通引导、环境卫生清扫等,并在全校范围内发起倡议,积极招募志愿者,为五十中新校志愿服务工作搭建了一个新平台,有助于志愿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1)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属于亲社会行为吗?中学生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2)联系你参与的社会活动,谈谈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22.[规范市场管理共享网络文明]
材料一近来,李克强总理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强调:不管是网上还是网下的实体店,都要讲究诚信,保证质量,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材料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便捷的网络购物已成为现代年轻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但同时,因网络购物、快递包裹而引发的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频繁出现,每年因账号被盗造成的损失已超过10亿元,增强消费者个人信息自我保护意识迫在眉睫。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理论探究)
(1)为什么说“不管是网上还是网下的实体店,都要讲究诚信”?
(我在行动)
(2)我们该怎样践行诚信?
23.初中生小强对网络上不健康的东西非常着迷,经常逃课上网。
在网吧,他结识了一帮“朋友”,染上了抽烟、吸毒的坏习惯。
为了弄到吸毒的钱,他和“朋友”一起拦路抢劫,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1)小强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哪些行为是违法犯罪?
(2)小强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的?
(3)小强的经历给青少年哪些警示?
24.在杭州东开往怀化南的G1421次列车上,男子赵某躲在高铁厕所抽烟,引起列车烟雾报警器报警,导致正在加速运行中的高铁自动紧急减速。
铁路公安部门根据相关规定,给赵某开出了一张500元的罚单。
据悉,赵某是2016年首个在高铁上吸烟被处罚的乘客。
(1)赵某受到处罚是因为他违反了什么规则?
(2)这些社会规则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3)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请你说一说:我们中学生在学校里应遵守哪些规则?
三、情境探究题
25.材料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近。
经调查,学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这些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的中学生极易产生负面影响。
对此,很多地区开展了建设和谐网络环境的活动。
材料二:
(1)请你对材料二漫画中主人公的言行进行评析。
(2)我们应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3)我们应怎样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四、简答题
26.材料一:初中生丁某,读初一时经常旷课逃学,在家玩电脑,屡教不改。
升上初二后,他更沉迷于上网。
为了去网吧上网,他花完了零用钱就偷家里的钱,后来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和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去卖,结果被处以行政拘留。
初三上学期他在网上结识了一些损友,并和他们一起在社会上滋事。
一天,为了网友的“哥们儿义气”,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成重伤,受到刑罚处罚。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丁某的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属于犯罪是什么?
材料二:中学生魏某在上学的路上被一辆汽车撞倒,造成右腿骨折。
肇事司机贾某要求将此事与魏某父母私了,答应承担治疗等一切费用,并替魏某交了住院押金5000元。
见此情景,魏某父母也同意了私了。
两个月后,魏某出院,共花去各种费用37258元。
当魏某父母要求贾某兑现诺言时,贾某见数额太大,只同意承担一半的费用。
结果,双方争执不休。
魏某及其父母盛怒之下将贾某打伤,贾某一纸诉状将魏某及其父母推上了被告席。
(2)根据违反的法律类别,判断魏某打伤贾某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贾某的诉讼又属于那种类型?
(3)请分别说说丁某和魏某的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
依据教材知识,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所以D符合题意;其余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D。
2.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
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属于亲社会行为。
选项A 属于帮助他人,符合题意。
选项B是不文明的行为,不符合题意;选项C属于违法行为,不符合题意;选项D属于违法行为,会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不符合题意。
本题选A。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学生不但要用功读书,还要有社会责任感,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大事,选项B正确。
题干没有体现要参加社会实践,选项A不符合题意;“大小事都要亲力亲为”不符合实际,难以做到,选项C错误;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很多,养成亲社会行为不一定是关心国家大事,选项D不符合题意。
本题选B。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网络的消极影响。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
在网络时代,人人能够参与信息发布,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有的人通过设置陷阱进行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说法①③正确。
“都是”一词太绝对,没有看到网络的积极影响,说法②错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网络交往也要受道德、法律的约束,不能为所欲为,说法④错误。
本题选C。
5.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文描述,网络购物受到人们的青睐,这说明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是对网络与人们生活关系的认识,所以B符合题意;题文并没有从生活的角度评价网络与现实,A与题不符,故排除;网络购物盛行,但传统实体店依然存在,C说法错误,故排除;D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
6.A
【详解】
本题考查网络的相关知识。
本体侧重于考察个人怎样利用网络,多部门联合推进扫黄打非·净网专项行动,说明在网络上违反法律的行为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们上网必须要遵守道德和法律,A正确。
沉溺于网络空间说法是错误的,沉溺于网络影响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B错误。
浏览各类信息说法是错误的,我们要浏览有用的健康的信息,C错误。
随意约会网友的说法是错误的,我们在网络交友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D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7.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说法①②正确;我国公民有言论自由,但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说法③正确。
说法④虽然正确,但不是题干中观点错误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本题选C。
8.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护秩序靠规则的认识和理解。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题干中十字路口秩序井然,就是因为有交通规则的保障,因此,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B符合题意。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9.C
【解析】
【详解】
题目要求选出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C中的故意破坏公共设施的做法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表现,符合题意应入选。
A中的做法是违背家庭美德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的做法;BD中的做法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表现。
这三个选项中的行为都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故该题选C。
10.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换位思考。
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应该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就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说法②③④正确。
“事事都要忍让”的说法太绝对,说法①错误。
本题选C。
1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诚信。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赢得信任;说法①②③④全部正确。
本题选D。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践行诚信。
考试时和同学互相对试题答案,是作弊行为,选项A错误;妈妈答应给我买一部手机,后来因为嫌贵就没有买,是没有遵守诺言的行为,不符合诚信的要求,选项B错误;某月饼商为了节约成本,将上年的月饼重新包装上市,是欺骗消费者的违法行为,选项C错误;某出租车司机归还乘客遗忘在车内的钱包,说明司机没有见利忘义,是坚持诚信的行为,选项D正确。
本题选D。
13.B
【解析】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根据所学,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的义务,都是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民事权利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题文中欠债不还,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所以ACD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B。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要求学生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1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预防犯罪。
题干描述表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犯罪行为往往是从沾染不良习气,有了一般违法行为而不及时纠正发展而来的,启示我们要有法律意识,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一个人有了不良行为,就要及时加以纠正,避免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说法②③④正确。
“一定会”的说法太绝对,说法①错误。
本题选C。
【点睛】
选择题中出现绝对化说法时,一般都是错误的。
常见的绝对化说法有,一定、必须、杜绝、所有、如果……就……、只有……才……等等。
15.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联系,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根据所学知识,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有过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发展下去,很可能发展为犯罪。
所以,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也要拘小节,④的说法错误,故应排除;所以本题选择B。
16.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加强自我防范的认识和理解。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我们是未成年人,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也不要紧,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远离犯罪,B符合题意。
ACD观点错误,排除。
故选B。
17.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预防犯罪。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惯,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说法①②④正确。
生活在社会中我们无法做到不与其他人打交道,说法③错误。
本题选C。
18.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说法①③错误;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说法②正确;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行为,都会对社会造成危害,都要承担法律责任,说法④正确。
本题选D。
19.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就要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增强法治观念,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要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加强自身法律修养,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要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做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治观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五个说法都符合题意。
本题选C。
20.A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善用法律的认识,根据所学,我们可以通过调解、仲裁、投诉、诉讼等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其中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的一种手段,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最后保障,所以排除BCD,正确答案选A。
21.(1)属于亲社会行为。
①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②我们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
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①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亲社会的含义、意义,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的能力。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利于帮助他人、服务社会,属于亲社会行为。
结合教材知识,亲社会行为的意义可以从获得接纳与认可;发展和成就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方面来回答。
(2)本题考查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热心帮助他人等方面来回答。
22.(1)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是为人之本.“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
(2)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诚实首先要对自己诚实.
诚信必须做到信守承诺,言而有信.①许诺要慎重.②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③信守诺言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履行.【解析】
【详解】
(1)本问考查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难度值一般。
不管是网上还是网下的实体店,都要讲究诚信,诚信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润滑剂。
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是课本中的重要知识点,属于基础知识部分。
在回答时,我们可以依据教材知识,具体围绕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为人之本”“公民的第二代身份证”“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等角度进行回答、组织问题的答案。
(2)本问属于做法类问题,旨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难度值一般。
如何践行诚信,对此问题的回答,需要我们首先清楚诚信的含义,诚信就是内诚于己,外信于人。
为此,要做到讲诚信,就首先要对自己诚实,对他人守承诺。
所以,具体来说,我们应围绕着“信守承诺”“言而有信”“不轻易许诺”“对待承诺有选择地履行”等角度进行说明。
【点睛】
本题通过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向我们说明了践行承诺的必要性以及做诚信的人等相关内容,既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也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答本题,一方面要紧密联系教材知识,另一方面也要结合具体情境,二者相结合得出问题的结论。
23.(1)经常逃课上网和抽烟、吸毒是不良行为;拦路抢劫是违法犯罪行为。
(2)①交友不慎,没有拒绝不良诱惑。
②没有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导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③法治观念薄弱,没有认清犯罪的危害。
(3)①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惯,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教材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材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小强对网络上不健康的东西非常着迷,经常逃课上网”、“染上了抽烟、吸毒的坏习惯。
”属于不良行为;“一起拦路抢劫”属于犯罪行为。
(2)本题要求回答小强是怎样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交友不慎、没有及时纠正不良行为、没有认清犯罪的危害等方面来回答。
(3)本题考查预防犯罪,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结合教材知识,可以从认清犯罪危害;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从小事做起,防患于未然等方面来回答。
24.(1)违法了.赵某涉嫌谎报险情、虚构事实,扰乱了社会秩序,这种行为是违法行为(2)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每个社会成员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只有大家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中,我们享有人身自由和财产安全,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从而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
③我们的生活需要秩序.依法处罚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有利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正常生活.
(3)言之有理即可。
如:上课要认真听讲,在课堂上不能随意讲话,课下认真完成作业,在图书馆要保持安静,在校园里不能大声吵闹,不随便乱扔垃圾。
等等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