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海洋经济与宁波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答题(20%)
1. 海洋经济的概念、内容及其特点
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及保护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海洋水体、海洋动植物、矿产、能源、海底、海面、岛礁及空间等资源;海洋产业包括海洋第一、二、三产业及其与各海洋产业相关的经济活动,即与海洋有某种依赖关系的经济活动。海洋经济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公共性、高技术性、关联性、复杂性、高风险性。
海洋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或服务对象等对海洋有特定依存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
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一览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
海洋经济的特点:涉海性(涉海性是海洋产业的判断基准,即生产和服务活动与海洋存在直接关联关系。)、综合性
2.海洋经济有哪些主要产业? 如何选中主导产业?
海洋产业由主要海洋产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两部分构成。主要海洋产业涵盖: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海洋矿业、海洋化工、生物医药、海洋电力、海水利用、海洋船舶、海洋工程建筑、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包括: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服务、海洋保险与社会保障业、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地质勘查业、海洋环境保护业、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社会团体等。
主导产业通过扩散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业结构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和模式。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1.国情
2.需求收入弹性基准
3.生产率上升基准,即选择技术进步快、技术要素密集的产业。
4.关联度基准,即优先考虑那些对较多产业有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5.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
6.短缺替代弹性基准(重点扶植那些具有无法替代的短缺性产业,以满足社会最迫切而又必不可少的需求),增长后劲基准(重点扶植那些对产业体系整体的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产业)和瓶颈效应基准(重点扶植那些瓶颈效应大的产业,以减少瓶颈制约所造成的其他产业生产能力的非正常滞存)。
综合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分析,并充分考虑海洋产业的特殊性及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多个衡量指标作为评价的指标。
优先发展状况良好,领先于其他海洋产业,而且对产值、就业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具备成为主导产业的条件。这里应该强调的是:确定海洋主导产业的意义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各海洋产业的均衡发展,因此重点发展海洋主导产业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忽视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而是应当在一定时期内有一定的侧重点。同时,还应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之间、政府与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着重发展海洋主导产业,并带动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使真正实现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性转变。
二、论述题(20%)
1.对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做出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宁波北濒杭州湾,南临三门湾,中有象山港,辖区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线总长1562公里,发展海洋经济优势明显。宁波港紧靠国际航运干线和长江黄金水道,岸线资源丰富,海域水深浪静,陆域腹地广阔,具有全球意义的深水大港;宁波临近海域内渔业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种群恢复能力强,尤其是象山港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栖息、生长、繁殖的优良场所。此外,宁波拥有象山东门岛、渔山岛、宁海横山岛、北仑大榭岛群等面积在500 平方米以上的海岛共531个,开发旅游潜力巨大。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各种新的变化和挑战,宁波惟有把握重大发展机遇,发挥资源优势,才能加快推进海洋经济的大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宁波发展海洋经济,要依托港口等资源优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科技兴海”,加快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重点发展港口运输业、临港工业、现代渔业、海滨旅游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海洋产业,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形成更具比较优势的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壮大海洋经济总量,促进海洋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新跨越。
宁波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工作基础扎实,具备发展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区的现实基础和条件。
港口优势得天独厚。宁波港口岸线总长为1562公里,占全省的30%以上,其中可用岸线872公里,深
水岸线170公里。现有生产性泊位300多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60多座,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港口通航。20XX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12亿吨,居大陆第2位、全球第4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00.4万标箱,居大陆第3位、全球第6位。港口岸线资源既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龙头性资源,也是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上浙江”最为独特的优势和载体。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丰富的“岛、涂、渔、景、油”等海洋资源,组合优势明显,适宜较大规模
开发。岛屿资源良好,共有500平方米以上海岛516个,约占全省的1/5,岛屿面积524平方公里,岛屿岸线长758公里。滩涂资源充裕,拥有可围滩涂资源约140万亩,占全省滩涂总面积的34%,主要分布在杭州湾、大目洋和三门湾北岸等,围垦开发条件良好。渔业资源优良,紧邻中国四大渔场之一的舟山渔场,象山港是具有国家级意义的大渔池。海洋旅游资源优越,滨海地区具有“滩、岩、岛”三大特色,主要集中在象山港内和象山县沿岸。油气储量丰富,春晓油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达700多亿立方公尺,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战略区位十分突出。宁波位于我国长江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T”字形交汇处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
海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紧邻亚太国际主航道要冲,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联结纽带。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的顺利推进,使沿海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的建成和杭甬运河通航设施不断完善,宁波由交通末端发展成为连接上海、江苏和海峡西岸地区的枢纽城市,成为浙江温台和浙西地区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
特色优势比较突出。20XX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806亿元,海洋产业体系比较完备。在临港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