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响八孔竖笛的音乐之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叩响八孔竖笛的音乐之门
王静娴
八孔竖笛是一种简便易学的乐器,它发音纯正、音色优美。

学生学习竖笛能培养音准,增强音乐表现能力,尤其在视唱、唱歌和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竖笛皆可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对于扩大音乐视野,培养乐感来说,竖笛作为一种乐器,也有着其它艺术表现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功能。

下面是我在音乐课堂中进行竖笛教学的几点做法:
1、叩响竖笛启蒙课中的第一扇大门。

在常规的竖笛启蒙课中,我们除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八孔竖笛的相关文化、演奏姿势及气息控制要求等外,还要让孩子们聆听感受竖笛的音色之美,这就是需要我们在启蒙课中叩响的第一扇大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如何让孩子们聆听感受,教师现场示范演奏,要精选两首曲目(通常演奏一首,但以满足孩子们强烈的续听要求需另备一首),让孩子们在教师现场精彩的演奏中充分感受到竖笛“人小鬼大”之神奇,音色之优美,促发孩子们对教师深深的敬意和对竖笛的喜爱之情。

在每届的竖笛启蒙课中,我都现场吹奏《瑶族舞曲》及《欢乐的竖笛手》,年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在与竖笛初次见面之时就对它产生了浓郁的兴趣,当然,教师个人也得到了孩子们充分的认可,成为孩子们认真关注的对象,这无疑对竖笛教学乃至整个音乐教学是一大幸事。

2、竖笛启蒙教学形象化。

三年级孩子们好奇,好动,模仿力强,好表现,喜欢吹奏竖笛。

但由于生理条件限制,如手指太短或方法不到位,不能将孔闭实,加之气息控制不当,经常在启蒙课堂上吹奏出“怪音”、“尖音”,影响了教学效果。

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

首先帮助孩子们获得良好的音色,如用“闻花香”(吸气)、“吹伤口”(缓吹奏法)、“远吹腊烛”(中吹奏法或急吹奏法)的方法加强气息的控制。

其次用“指肚肚按孔法”(用每个手指头的皮肤的螺纹圈圆心对
准竖笛相应的孔眼)提高孩子们按孔的严实性。

再次采用“徒口练习法”(将竖笛的吹嘴靠在下嘴唇的下面,左右手呈正常演奏的姿势,口中唱谱,双手运行相应的指法。

)以获得良好的教学环境及提高手指的灵活性,熟练指法等。

像一些在竖笛启蒙教学中较为专业的方法与要求,我们都这样把它形象化,赋于它学生感兴趣、所熟悉
的方法,孩子们在熟悉或喜欢的活动当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相关技能,自然学的兴味盎然且事半功倍。

3、竖笛教学简单化。

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普通的音乐教育像鸽子一样能够自由飞翔就可以了。

不要苛求其飞翔的姿势、高度和距离,更不可用专业意识的标准去要求规范孩子们。

” 竖笛的教学常常穿插在常规音乐课堂中进行,为了竖笛练习与常规课堂教学内容适时有机结合,会要求学生进行一些教材歌曲的演奏,这就需要教师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去创造方法,把演奏技术难度减少到最低程度。

初学阶段,三年级孩子们兴趣很高,表现欲很强。

但单独完成某首曲子,会有所困难。

如演奏《乃哟乃》,虽然只有do、mi、sol三个音,但手指变化较多、较快,孩子们难以达到要求。

如果把全班孩子们分成三个大组,每个组代表一个唱名,让孩子们合作吹奏,共同完成,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每个孩子们都参与到教学中来,集中全体孩子们的注意力,降低了吹奏难度;另一方面,吹奏中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合作能力。

4、精心选编练习曲。

音乐课标中写道:“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少年儿童对自己的事情比较关心,比较感兴趣,对自己身边的事情,对联系自己实际情况的谈话容易引起兴趣、容易集中思想。

因此,教学中要用孩子们熟悉的简短、优美、流畅的旋律作练习曲,把以前学过的歌曲、电视电影插曲、主题曲,作为竖笛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和持续孩子们兴趣。

如《闪烁的小星》、《两只老虎》、《世上只有妈妈好》、《七子之歌》
等。

另外也可以自编一些旋律,如在学习C大调so、la、si三个音的指法后让孩子们歌唱、演奏以下旋律,再分两组(演唱组及演奏组)进行歌唱伴奏练习。

既可让孩子们迅速熟练so、la、si的指法,又可让孩子们在歌词与旋律中找到自信心,获得成就感,
5-6|7--|7-6|5--|5-7|6-5|6--|5-6|7--|7-6|5--|5-7|6-6|5--‖
我爱吹竖笛,我爱吹竖笛,天天练,月月吹,很快就学会。

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郁。

5、常用竖笛参与音响探索和音乐创作。

苏霍姆林斯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因此在竖笛教学中常常可以设定一些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持续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让孩子们用竖笛自由探索模仿生活的声音,如救护车的声音:“14??14?|?14?14?|”警车的声音:“51??51?|51??51|?”布谷鸟叫声:“3 1|3 1|”八哥鸟叫声“33 31 0 |33 31 0|”……也可用竖笛为生活中的某一情境为主题进行创作,如涨潮“11?11|3 —|”,退潮“33??33 |1—|”,冲锋号:“ 55 55 |1— | 11??11 | 3 — | 33??33 | 5—|”等等。

还可用竖笛创编音乐故事,如:让孩子们用竖笛吹奏出“11 22 |33 44| 5—|”等表现“农夫在地里播下种子,种子发出嫩嫩的小芽,并快乐的成长”;吹奏“55 44|33 22|1—| ” 等表现“可好景不长,农夫地里的庄稼苗都得了病,倒了下来”;吹奏“55 44 |55 44| 55 44|”等表现“农夫赶紧给庄稼苗喷洒农药”;吹奏“11 22 |33 44| 5—|”等表现“农夫的庄稼苗又活过来,并茁壮的生长着”。

6、竖笛教学与其它音乐教学内容有机穿插,巧妙结合。

在课堂中把竖笛、歌唱、打击乐、舞蹈、欣赏等融为一体,有机结合,进行各种音乐活动。

例如,可以用竖笛为歌曲伴奏;可以用竖笛为合唱教学服务;可以用竖笛吹奏欣赏曲的主题音调;
可以结合打击乐为竖笛伴奏,丰富其演奏效果;可以与柯达伊手势练习相结合;还可以做做“猜一猜”的游戏,由一孩子用“xx??x”的节奏编创三个音的旋律,背对着其余孩子们吹奏,让他们听辨、猜测唱名,再由那位孩子判断正确与否,然后由猜对的孩子们创编,循环进行。

这样即拓宽了我们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也有效地应对了小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发生转移的学习心理特征。

7、偶尔给孩子们布置点竖笛家庭作业。

竖笛作为一种课堂辅助乐器,仅仅靠课堂练习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应把竖笛教学延伸到课外,偶尔给孩子们布置点音乐家庭作业,这对于习惯于做语文、数学家庭作业的孩子们来说做做音乐家庭作业也算是一件新鲜事儿,他们会乐于完成。

如布置一个浪漫的课外作业:夕阳西下,坐在田埂边吹奏《樱花》;下雨了,坐在窗前吹奏《小雨沙沙》;月夜下,坐在床前吹奏《萧》。

一、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师的示范吹奏相当重要:一节课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示范吹奏。

初教学生吹竖笛时,我精心,准备了五首曲子(有民歌、名曲、有中国的、外国的,有活泼的、有抒情的)在课上逐一吹奏。

由于我能"吃"透味,吹奏出乐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来,所以,赢得学生阵阵的掌声。

是啊!当学生听到悦耳的笛声,看到教师富有表情地吹奏,他们完全会被那优美的笛声感染,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接着再"趁热打铁",讲述竖笛的结构、吹奏方法,学生便能很快地掌握,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掌握方法后,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可在班内、在课堂上开展比赛。

在这种比赛中,"小评委"一本正经;"参赛选手"认认真真。

同学们相互评比,好在那里,从而评出了水平,评出了体会,得到了学问,提高了鉴费力,也提高了兴趣。

二、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重视基础练习,逐步提高吹奏水平
初教学生学习竖笛,要普遍重视并加强基础练习,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切不可操之过急。

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指法。

不同音区口风的运用等等,教师是需要费一番功夫的。

如不同音区口风的运用就存在普遍的问题。

学生初学时气息不会控制,就影响了口风的运用,常出现低音吹"冒",中音吹"燥",高音吹"啸"的情况。

通过比较口风的强弱,以及不同程度的口风在各音区运用所发出的声音,使学生懂得吹低音时应该把唇肌放松,用宽松缓慢的口风来吹,才能吹出饱满的低音,中音区的口风较低音区稍强一些,才能吹出圆润、华丽的声音,吹高音时,口风要急一些,唇肌微缩,让气流细细地吹出来,这样吹出来的高音才明亮悦耳。

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单独开、闭某一音孔比较容易,连续不断地开闭若干音孔则常会引起紧张,或顾此失彼。

这种情况是由于手形不好造成的。

一是因为手形紧张;二是由于握笛姿势不正确。

握笛时,手指应与笛声基本垂直,采用横按并用指肚去按音孔,学生往往用指尖去按孔,这样音孔不易按严,影响发音;三是指距与竖笛上的音孔距离不相吻合,为了使学生掌握吻合,我在课上让学生多作协调、纠正手形的练习:用右手抓住笛尾,左手同时闭严一二三孔,并沿笛声方向反复作上下牵拉的活动,使手的姿势和指距完全放松地吻合于这三个音孔上,反复体会并进而记住这一特定的手形感觉。

或左右手同时闭严一二三匹孔及至更多的孔,再同时松开,如此反复练习并体会达到特定的手形感觉。

有的学生手指紧张,按孔不严,影响吹奏效果,更影响以后形成良好的手指动作技巧。

为此,我在课上花了不少时间进行反复的讲解、示范,提醒学生按孔时手不能紧张,用指肚去按孔时要找到按严孔和没按严孔的感觉,做到心中有数。

并采取"一帮一"的办法,让学生做小教师相互检查、督促,逐渐养成良好的手指动作和按孔感觉。

总之,在学生初学竖笛时,一定要重视抓基础,才能保证日后逐步提高吹奏水平。

三、竖笛合奏教学与视唱教学相结合
在音乐课教学中竖笛合奏重视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合奏能力,而视唱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把二者进行有机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按声部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分别熟悉自己声部的旋律。

通过视唱或听唱,让学生正确地唱出所应掌握的曲谱。

接着按组进行试奏或交错试奏,进行比赛,激发兴趣。

这一过程也是进一步巩固音准的过程。

最后进行合奏练习,间或插入视唱练习。

较简单的乐曲,采用先慢后快来练习,再加工细排;较复杂的乐曲,可采用分段练习,再总体加工细排。

通过这样较扎实的反复练习,学生的合奏能力明显提高,视唱水平出日趋渐蒿。

总之,通过以上方法的实践,孩子们对竖笛的兴趣有增无减,有的同学在竖笛演奏上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主动要求加入学校的竖笛乐团,走上了准专业之路。

在竖笛趣味化的教与学中,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竖笛作为学具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地全面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我们坚信,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雷响彻大地的今天,八孔竖笛教学一定会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