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9 :" ; <"
% 12342563 -7689:;< =>?>@695 AB>C95D>4; #’#""’ 1@>B6 ) =0> ?%&5@ E>B F6> G9CH324>HB I2B J64 / D9B KH895B>L64>HB AB#$&(’$@ E>BF6> G9CH324>HB M6D 4@9 3>BN D4642D HB 4@9 O5H79DD HP 1@>B9D9 :H895B>L64>HB, Q6 7HB4>B2498 6B8 89C93 / HO98 4@9 9BR 495O5>D9 HP 4@9 SH25TH>D G8PH5:>D4D 6B8 1HBD4>424>HB3>D4D D>B79 #.*"DU VB 4@9 H4@95 B6B8< IH:9 HP 4@9 9B495O5>D9D HP B9M 89:H7567; 59CR H324>HB 6B8 DH7>63>D4 W2>38>BT 659 WH4@ 4@9 7HB4>B264>HB 6B8 89C93HO:9B4 HP I2B J64 / D9B X D HO>B>HBD,
#
四川保路运动的目的之一是争取政治权力,即 “ 立宪派所追求的政治目标, 如蒲殿俊所言: 国内政 治已无可为,政府已彰明较著不要人民了。吾人欲 救中国, 舍革命无他法。我川人已有相当准备, 望联 , + * 他们试用以 “ 和平手段” 络各省, 共策进行。 起初, “ 达到争路目的, 和平争路” 惨遭镇压后, 则变为保路 同志军的武装起义。起义的参加者既有立宪派人 士,也有革命党人,立宪派人与革命党人的暂时合 流, 是斗争的需要, 并非两派间共同意志的统一与结 合。不久, 同志军遍布四川各地, 其斗争形势如火燎 原, 排山倒海。 四川保路运动和武装起义,大大鼓舞了革命党 人的士气和增强了以武装推翻清政府的信心,使革 命党人感到“ 近以蜀路风潮激烈, 各主动人主张急进
. + * 成局, 自当尽死报命。” 随后, 通电呼吁各省响应独 “ 立。电文说: 清廷无道, 自召灭亡, 仓皇宵遁; 长江
此, 人民应享有参与政治、 管理国家的权利, 选举自 己的代表组织国会,讨论和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权 利; 享有监督行政、 财政和外交的权利; 享有言论、 出 版、 集会结社自由。等等。 立宪派所传播的内容几乎完全相同于革命派, 而且是在同一时间和空间里进行,其配合虽非自愿 和自觉, 但其效果却殊途同归, 大大提高人民民主觉 悟, 其结果, 可以说与革命派共同奠定了辛亥革命的 思想和群众基础。 二、立宪派领导的爱国运动加速了辛亥革命爆 发进程 辛亥革命前夕,立宪派所发动和领导的爱国运 动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进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则 是四川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是由蒲殿俊为首的立宪派人士所 发动的一场爱国的群众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导火 “ 线。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 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 ) 的起义, 武昌革命或要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先生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留给后继 者的可贵的思想主要有:在政治思想方面:&+ 为中 国的独立、 富强和统一而百折不挠地革命精神; !+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 的斗争精神; 不仅不去侵略 "+ 中国成为世界头等强大国家, 别的国家, 而且要联合世界上弱小民族, 共同反对帝 国主义的霸权主义,求得世界解放。他认为国际间 的阶级斗争, 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 是公理和 强权的战争。它们为了“ 永远维护这种垄断地位, 再
〔 作者简介 〕 薛子奇 % #&’( — ) , 男,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从事世界史、 日本史教学与研究。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态度基本相同。立宪派认为 “ 天下大事, 国家大业, ! 非数人所得自私, 亦非数人所能独任” 。 坚持“ 君主 “ 无责任” 原则, 即: 对于君主, 只求其于宪法上有不 " 可犯之尊荣, 不求其于国事上有负责任之危险。” 将国家政治权力中心, 从君主转向国会, 君主让位于 民权。革命派则将君权看成 “ 国害” ,认为 “ 国害一 除, 则国力自兴, 而富强之基于是乎立。”
+ * 办法, 殆有弦满欲发之势。” 诸如, 湖北的革命党人 “ 急谋起义” ; 湖南的革命党人“ 计划加紧发难办法” ;
第二,立宪派要建立君主立宪制与革命派所追 求的民主共和制,两者的理论基础都是西方的民主 主义,只不过直接来源不同而已。立宪派主要是受 英国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影响,而革命派汲取了卢 梭的激进民主理论。这两种理论的核心,都强调国 民是国家的主人, 享有无上权利。于是, 立宪派与革 命派不约而同地以国民作为争取民权的主体,唤起 国民觉醒,或为实现君主立宪或为建立民主共和而 “ 斗争。立宪派说: 立宪之事不可依赖政府, 而维护 “ 吾民自任之” 。$ 革命派讲: 无论何时, 政府所为, 有 干犯人民权利之争,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之政 % 府, 要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 立宪派通过其所控制的传播媒介,大力宣传民 ” 权思想。诸如封建国家是 “ 君主私有之国家, 是家 天下。这种专制体制使君有权而民无权,有百害而 无一利; 立宪国家是“ 君主与人民公共之国家” , 是公 天下。 强调“ 君主为客体, 人民为主体” 。 人民之所 ( “ 以是国家主人决定于 人类固有的自然之权利” 因
重镇, 日月重光。立乾坤缔造之丕基, 待举国同心之 响应。特次通电告慰, 望即不俟剑屦, 奋起挥戈, 还 我神州, 可不血刃。诸公久立悬崖之下, 同怀伐罪之 忱,必当见义勇为,当仁不让,立举义旗,争先恐 / + * 后。” 汤化龙与革命党人合作, 从事革命活动, 其主要 作用有三: 一是通电各省响应独立, 使革命形势迅速 向全国发展; 二是为革命政府草拟组织章程, 稳定了 武昌起义后的紊乱局面;三是与汉口各国领事馆交 涉, 获列强承认湖北命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
湖南谘议局议长谭延闿继焦达峰任都督后对革 命事业有两大贡献:一是说服广西巡抚沈秉堃宣布 独立; 致电福建新军孙道仁宣布独立; 影响蔡锷在云 南独立等。二是声援湖北革命。当清军包剿湖北民 军, 黎元洪求援湖南时, 谭延闿决定在军事及财力等 方面予以援助。除派军前往湖北增援外,还设想与 清军作战的整体方案, 即: 电请广州胡 $ 汉民 % 都督, 整顿海军, 联合吴淞军舰, 直攻天津, 以击敌兵之尾; 并请孙 $ 道仁 % 都督派精兵由海道来援; 又电贵州杨 $ 荩臣 % 都督出兵铜仁, 与我军回合, 取荆襄, 出沙洋, 以敌敌军之腰; 更电请桂林沈 $ 秉堃 % 都督, 南宁陆 $ 荣廷 % 都督,加派老练之兵,与敝省会师,克期赴 援。尚望坚守武昌, 以图合剿, 决不稍存轸域, 贻误 # " ! 中华大局。” 四川、 湖北、 湖南等省的激进立宪派主要人物如 是, 其他各省也大同小异。诸如广西、 广东、 福建、 浙 江、 云南、 直隶等省宣布独立, 都是立宪派与革命派 合作的结果。 在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与立宪派在立宪与革 命间的关系是立宪在先, 革命在后, 两者互为促进、 互相影响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二 所谓启下,是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事业对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都有所启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是孙中山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 &’() 年发表的 《 纪念孙中山先 生》 一文中指出: 孙中山 “ 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 许多有益的东西。” “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 并且 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 个革命。” “ 事务总是发展的。 &’&& 年的革命,即辛亥革 命, 到今天, 不过 *( 年, 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 就是 !))& 年, 也就是进到 !& 世纪的时候, 中 *( 年, 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 义工业国。” 毛泽东的这番话是说,孙中山的事业和政治思 想有许多是可以继承的,中国共产党就是继承和发 展了孙先生的事业和思想,并且完成了孙先生的未 竞事业,进而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成功和社 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预计到 !))& 年, 社会主义 建设事业就会更加辉煌。
齐齐哈尔
#’#""’)
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立宪派的事业;所谓启下是说新民主义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某些方面是孙中山 某些主张的继续和发展。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中图分类号 〕 +!$*, & 〔 - 〔 #"". —!’(. % !""! ) "’ / ""!# / "0
!"#$%&"’() *$($+# %, -". !(" /01%)+$"%. %. $20 3&%’0## %, $20 4%50&."6($"%. %, 72".(
一 #& 世纪 *" 年代产生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而 集其大成者则是 &" 年代的康梁等人。 他们主张对封 建的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进行全面地思想改 造。 在政治上要求变君主制为君主立宪制;经济上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文教上要求废八股、 兴学 校; 军事上要求建立 新式陆、 海军。 戊戌维新运动作 为一次救国运动, 不仅积极影响了资产阶级革命者, 尤其是对孙中山, 重要的是, 戊戌时期的维新思潮更 启迪了革命者。 !" 世纪初期,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 们大多对康梁等人所提的以天赋人权论和进化论为 指导思想的社会改良论进行革命的改造。提出了与 维新派当年主张基本相同的民权思想、经济思想和 文教改革的主张,所不同的只是要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制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资产阶级 政体和以什么方式即渐变的还是骤变的方式在中国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而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孙中山 十分欣赏谭嗣同在其《 仁学》 中所提的“ 民本君末” 思 想, 并将《 仁学》 定为革命者必读课本, 以为效法。
& ’
云南的革命党人“ 跃然欲试” 。等等。湖北的武昌起 “ 义,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爆发的。正如朱德所说: 群 众争修铁路权, 志同道合会四川。排山倒海人民力, 引起中华革命先” 。 三、 立宪派促进了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立宪派三次请愿运动失败后, 部分人转向革命, 对于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制的建立起到了不同程度 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从武昌起义到地方革命政权 的建立再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全过程中,立宪派 中的激进分子, 成为实际上的推动者, 是革命派的自 然助手。 武昌起义后,立宪派与革命党人配合先后在各 地建立了革命军政府, 发展了革命形势。 湖北立宪派代表人物汤化龙被革命党人推举为 “ 军政府的民政总长时曾表示: 既经诸君推举, 事以
〔 收稿日期 〕 !""# —#! —!$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不仅在许多 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戊戌维新思想和救国精神,而且 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直接受益于在戊戌维新运动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立宪派民权思想和立宪运动。可以 说,!" 世纪初期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并存的资产阶级 立宪派和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并行的资产阶级立宪 运动,是当时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合力和两个殊途同 归的运动形式。两者有意或无意地共同发展中国革 命民主事业,并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到来和胜利。因 为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和武昌起义的成功,以及资 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建立,都借助于立宪派和立宪运 动。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革命派的民主共和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借助 于立宪派的“ 国民立宪” 观的传播 !" 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之际,正 是资产阶级立宪运动发展之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主 张民主共和, 立宪派主张“ 国民立宪” , 尽管他们所追 求的政治体制有所不同, 但就实质而言, 他们所提倡 和传播的民权思想是一致的。因为, 第一, 要求民权 必须首先否定君权, 在这一点上, 立宪派与革命派的
《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YH25B63 HP =>?>@65 AB>C95D>4; % Z@>[ IH7 I7> )
!""! 年 ## 月 \HC9:W95, !""!
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薛子奇
(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 黑龙江
〔 关键词 〕 辛亥革命; 孙中山; 现代化 〔 摘 要〕 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所谓承上是说继续和发展了自 #& 世纪 *" 年代以
% 12342563 -7689:;< =>?>@695 AB>C95D>4; #’#""’ 1@>B6 ) =0> ?%&5@ E>B F6> G9CH324>HB I2B J64 / D9B KH895B>L64>HB AB#$&(’$@ E>BF6> G9CH324>HB M6D 4@9 3>BN D4642D HB 4@9 O5H79DD HP 1@>B9D9 :H895B>L64>HB, Q6 7HB4>B2498 6B8 89C93 / HO98 4@9 9BR 495O5>D9 HP 4@9 SH25TH>D G8PH5:>D4D 6B8 1HBD4>424>HB3>D4D D>B79 #.*"DU VB 4@9 H4@95 B6B8< IH:9 HP 4@9 9B495O5>D9D HP B9M 89:H7567; 59CR H324>HB 6B8 DH7>63>D4 W2>38>BT 659 WH4@ 4@9 7HB4>B264>HB 6B8 89C93HO:9B4 HP I2B J64 / D9B X D HO>B>HBD,
#
四川保路运动的目的之一是争取政治权力,即 “ 立宪派所追求的政治目标, 如蒲殿俊所言: 国内政 治已无可为,政府已彰明较著不要人民了。吾人欲 救中国, 舍革命无他法。我川人已有相当准备, 望联 , + * 他们试用以 “ 和平手段” 络各省, 共策进行。 起初, “ 达到争路目的, 和平争路” 惨遭镇压后, 则变为保路 同志军的武装起义。起义的参加者既有立宪派人 士,也有革命党人,立宪派人与革命党人的暂时合 流, 是斗争的需要, 并非两派间共同意志的统一与结 合。不久, 同志军遍布四川各地, 其斗争形势如火燎 原, 排山倒海。 四川保路运动和武装起义,大大鼓舞了革命党 人的士气和增强了以武装推翻清政府的信心,使革 命党人感到“ 近以蜀路风潮激烈, 各主动人主张急进
. + * 成局, 自当尽死报命。” 随后, 通电呼吁各省响应独 “ 立。电文说: 清廷无道, 自召灭亡, 仓皇宵遁; 长江
此, 人民应享有参与政治、 管理国家的权利, 选举自 己的代表组织国会,讨论和决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权 利; 享有监督行政、 财政和外交的权利; 享有言论、 出 版、 集会结社自由。等等。 立宪派所传播的内容几乎完全相同于革命派, 而且是在同一时间和空间里进行,其配合虽非自愿 和自觉, 但其效果却殊途同归, 大大提高人民民主觉 悟, 其结果, 可以说与革命派共同奠定了辛亥革命的 思想和群众基础。 二、立宪派领导的爱国运动加速了辛亥革命爆 发进程 辛亥革命前夕,立宪派所发动和领导的爱国运 动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进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则 是四川保路运动。 四川保路运动是由蒲殿俊为首的立宪派人士所 发动的一场爱国的群众运动,是辛亥革命的导火 “ 线。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 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 ) 的起义, 武昌革命或要迟一年半载。”
孙中山先生作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留给后继 者的可贵的思想主要有:在政治思想方面:&+ 为中 国的独立、 富强和统一而百折不挠地革命精神; !+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 的斗争精神; 不仅不去侵略 "+ 中国成为世界头等强大国家, 别的国家, 而且要联合世界上弱小民族, 共同反对帝 国主义的霸权主义,求得世界解放。他认为国际间 的阶级斗争, 是被压迫者和横暴者的战争, 是公理和 强权的战争。它们为了“ 永远维护这种垄断地位, 再
〔 作者简介 〕 薛子奇 % #&’( — ) , 男,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从事世界史、 日本史教学与研究。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态度基本相同。立宪派认为 “ 天下大事, 国家大业, ! 非数人所得自私, 亦非数人所能独任” 。 坚持“ 君主 “ 无责任” 原则, 即: 对于君主, 只求其于宪法上有不 " 可犯之尊荣, 不求其于国事上有负责任之危险。” 将国家政治权力中心, 从君主转向国会, 君主让位于 民权。革命派则将君权看成 “ 国害” ,认为 “ 国害一 除, 则国力自兴, 而富强之基于是乎立。”
+ * 办法, 殆有弦满欲发之势。” 诸如, 湖北的革命党人 “ 急谋起义” ; 湖南的革命党人“ 计划加紧发难办法” ;
第二,立宪派要建立君主立宪制与革命派所追 求的民主共和制,两者的理论基础都是西方的民主 主义,只不过直接来源不同而已。立宪派主要是受 英国自由主义民主理论的影响,而革命派汲取了卢 梭的激进民主理论。这两种理论的核心,都强调国 民是国家的主人, 享有无上权利。于是, 立宪派与革 命派不约而同地以国民作为争取民权的主体,唤起 国民觉醒,或为实现君主立宪或为建立民主共和而 “ 斗争。立宪派说: 立宪之事不可依赖政府, 而维护 “ 吾民自任之” 。$ 革命派讲: 无论何时, 政府所为, 有 干犯人民权利之争,人民即可革命,推倒旧日之政 % 府, 要求遂其安全康乐之心” 立宪派通过其所控制的传播媒介,大力宣传民 ” 权思想。诸如封建国家是 “ 君主私有之国家, 是家 天下。这种专制体制使君有权而民无权,有百害而 无一利; 立宪国家是“ 君主与人民公共之国家” , 是公 天下。 强调“ 君主为客体, 人民为主体” 。 人民之所 ( “ 以是国家主人决定于 人类固有的自然之权利” 因
重镇, 日月重光。立乾坤缔造之丕基, 待举国同心之 响应。特次通电告慰, 望即不俟剑屦, 奋起挥戈, 还 我神州, 可不血刃。诸公久立悬崖之下, 同怀伐罪之 忱,必当见义勇为,当仁不让,立举义旗,争先恐 / + * 后。” 汤化龙与革命党人合作, 从事革命活动, 其主要 作用有三: 一是通电各省响应独立, 使革命形势迅速 向全国发展; 二是为革命政府草拟组织章程, 稳定了 武昌起义后的紊乱局面;三是与汉口各国领事馆交 涉, 获列强承认湖北命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
湖南谘议局议长谭延闿继焦达峰任都督后对革 命事业有两大贡献:一是说服广西巡抚沈秉堃宣布 独立; 致电福建新军孙道仁宣布独立; 影响蔡锷在云 南独立等。二是声援湖北革命。当清军包剿湖北民 军, 黎元洪求援湖南时, 谭延闿决定在军事及财力等 方面予以援助。除派军前往湖北增援外,还设想与 清军作战的整体方案, 即: 电请广州胡 $ 汉民 % 都督, 整顿海军, 联合吴淞军舰, 直攻天津, 以击敌兵之尾; 并请孙 $ 道仁 % 都督派精兵由海道来援; 又电贵州杨 $ 荩臣 % 都督出兵铜仁, 与我军回合, 取荆襄, 出沙洋, 以敌敌军之腰; 更电请桂林沈 $ 秉堃 % 都督, 南宁陆 $ 荣廷 % 都督,加派老练之兵,与敝省会师,克期赴 援。尚望坚守武昌, 以图合剿, 决不稍存轸域, 贻误 # " ! 中华大局。” 四川、 湖北、 湖南等省的激进立宪派主要人物如 是, 其他各省也大同小异。诸如广西、 广东、 福建、 浙 江、 云南、 直隶等省宣布独立, 都是立宪派与革命派 合作的结果。 在辛亥革命前后,革命派与立宪派在立宪与革 命间的关系是立宪在先, 革命在后, 两者互为促进、 互相影响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二 所谓启下,是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事业对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设事业都有所启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是孙中山事业的继承和发展。 毛泽东同志在 &’() 年发表的 《 纪念孙中山先 生》 一文中指出: 孙中山 “ 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 许多有益的东西。” “ 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 并且 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 个革命。” “ 事务总是发展的。 &’&& 年的革命,即辛亥革 命, 到今天, 不过 *( 年, 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 就是 !))& 年, 也就是进到 !& 世纪的时候, 中 *( 年, 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 义工业国。” 毛泽东的这番话是说,孙中山的事业和政治思 想有许多是可以继承的,中国共产党就是继承和发 展了孙先生的事业和思想,并且完成了孙先生的未 竞事业,进而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成功和社 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预计到 !))& 年, 社会主义 建设事业就会更加辉煌。
齐齐哈尔
#’#""’)
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立宪派的事业;所谓启下是说新民主义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某些方面是孙中山 某些主张的继续和发展。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中图分类号 〕 +!$*, & 〔 - 〔 #"". —!’(. % !""! ) "’ / ""!# / "0
!"#$%&"’() *$($+# %, -". !(" /01%)+$"%. %. $20 3&%’0## %, $20 4%50&."6($"%. %, 72".(
一 #& 世纪 *" 年代产生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而 集其大成者则是 &" 年代的康梁等人。 他们主张对封 建的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进行全面地思想改 造。 在政治上要求变君主制为君主立宪制;经济上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文教上要求废八股、 兴学 校; 军事上要求建立 新式陆、 海军。 戊戌维新运动作 为一次救国运动, 不仅积极影响了资产阶级革命者, 尤其是对孙中山, 重要的是, 戊戌时期的维新思潮更 启迪了革命者。 !" 世纪初期,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 们大多对康梁等人所提的以天赋人权论和进化论为 指导思想的社会改良论进行革命的改造。提出了与 维新派当年主张基本相同的民权思想、经济思想和 文教改革的主张,所不同的只是要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制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都属于资产阶级 政体和以什么方式即渐变的还是骤变的方式在中国 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而已。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孙中山 十分欣赏谭嗣同在其《 仁学》 中所提的“ 民本君末” 思 想, 并将《 仁学》 定为革命者必读课本, 以为效法。
& ’
云南的革命党人“ 跃然欲试” 。等等。湖北的武昌起 “ 义,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爆发的。正如朱德所说: 群 众争修铁路权, 志同道合会四川。排山倒海人民力, 引起中华革命先” 。 三、 立宪派促进了民主共和制的建立 立宪派三次请愿运动失败后, 部分人转向革命, 对于辛亥革命和民主共和制的建立起到了不同程度 的促进作用。可以说,从武昌起义到地方革命政权 的建立再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全过程中,立宪派 中的激进分子, 成为实际上的推动者, 是革命派的自 然助手。 武昌起义后,立宪派与革命党人配合先后在各 地建立了革命军政府, 发展了革命形势。 湖北立宪派代表人物汤化龙被革命党人推举为 “ 军政府的民政总长时曾表示: 既经诸君推举, 事以
〔 收稿日期 〕 !""# —#! —!$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者,不仅在许多 方面继承和发展了戊戌维新思想和救国精神,而且 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直接受益于在戊戌维新运动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立宪派民权思想和立宪运动。可以 说,!" 世纪初期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并存的资产阶级 立宪派和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并行的资产阶级立宪 运动,是当时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合力和两个殊途同 归的运动形式。两者有意或无意地共同发展中国革 命民主事业,并促成了辛亥革命的到来和胜利。因 为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和武昌起义的成功,以及资 产阶级革命政权的建立,都借助于立宪派和立宪运 动。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革命派的民主共和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借助 于立宪派的“ 国民立宪” 观的传播 !" 世纪初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之际,正 是资产阶级立宪运动发展之时。资产阶级革命派主 张民主共和, 立宪派主张“ 国民立宪” , 尽管他们所追 求的政治体制有所不同, 但就实质而言, 他们所提倡 和传播的民权思想是一致的。因为, 第一, 要求民权 必须首先否定君权, 在这一点上, 立宪派与革命派的
《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YH25B63 HP =>?>@65 AB>C95D>4; % Z@>[ IH7 I7> )
!""! 年 ## 月 \HC9:W95, !""!
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薛子奇
( 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 黑龙江
〔 关键词 〕 辛亥革命; 孙中山; 现代化 〔 摘 要〕 辛亥革命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所谓承上是说继续和发展了自 #& 世纪 *" 年代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