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宗教的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文献】
[1]梁漱溟全集(第三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2]西方的智慧,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Fra Baidu bibliotek.
[3]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那么,为什么宗教的强大作用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呢?我想这与宗教自身有着为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功能及其社会作用有着直接的联系。于是我们应该看到,人类创造宗教主要是为了满足他们心灵、精神的需求,宗教信仰、宗教教义、宗教经文、宗教戒律都从自己的角度展示着宗教的功能。在人类深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矛盾的当代,宗教的精神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推崇,宗教的精神作用是其对人类影响的重要方面。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于整合社会、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应起的作用。宗教作为一种十分古老的、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着深远影响的社会文化历史现象,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过十分密切的关系,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和作用至今都不可低估地存在着,与人类社会的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
论起宗教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消极作用;第一、宗教是剥削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统治阶级一面鼓吹“君权神授”;一面对大众进行奴化教育,要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和“天国”。第二,宗教是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和渗透的工具。公元1096到公元1291约200年间的“十字军东征”,欧洲的基督教会和封建势力,利用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狂热,以夺回耶稣受难的圣城耶路撒冷为名义,对地中海东岸的穆斯林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第三,宗教阻碍科学的发展。比如,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由于信奉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天主教会活活烧死。比如,公元415年,亚历山大的女数学家希帕西娅被教徒野蛮的杀死,“罪名”是研究数学。再比如,物理学家伽利略,由于宣扬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下于狱中,含冤而死。另一方面,宗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宗教也有某些积极的作用。第一、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建筑方面: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德国科隆大教堂,既表现了宗教内容,又是建筑绘画的杰作。音乐方面:贝多芬的《橄榄上的基督》、莫扎特的《加冕弥撒曲》和佛教的《大悲咒》等。第二、宗教在历史上也曾被人民群众所利用,借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如: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是以道教的一只“太平道”为组织手段举行起义的;清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则是以“拜上帝会”起义,又以该教立国。第三、某些宗教所主张的抑恶扬善,对父母的尊敬,对劳动的尊重,以及不偷盗、不淫乱、不诬陷、不凶杀等戒律,对于改善社会风气,调整人际关系起到一定的作用。
当然我们在看到宗教的精神功能的同时也应当发觉宗教社会作用的复杂性,在当今世界,宗教不仅仍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长期存在的自然、社会及认识论因素,而且仍然拥有大量的信众、组织和活动场所。同时,宗教有着其特殊的复杂性,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广泛的影响,表现出双重的社会作用:一方面,许多宗教对促进社会和谐,提升道德教育,增进文化交流,关切社会需要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发挥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宗教又常常成为许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引发、激化、复杂化因素,特别是在当代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应当选择客观正确的态度,认真字写的学习宗教知识,理解总价理论。作为哲学专业的学生,理应有较高的精神修养,为社会精神方面做出贡献,而如何发挥宗教社会效应的积极方面,抑制和消除其消极方面,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三,宗教对陶冶情操的作用。所谓宗教的陶冶情操作用,是指宗教通过教义、教戒、规仪等对人的性情、品质进行熏染、培育,从而提升人们的情性和操守。宗教都是教人去恶从善的,而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任何一种宗教都配有完整的教义、戒律、仪规等。一般地说,信徒或爱好者阅读宗教经书、领悟宗教教义、参与宗教仪式,都会达到陶冶性情操守的效果。佛教有所谓“自性三宝”,即自调、自净、自度,也就是以持戒为自调,以禅修为自净,以智慧为自度。在佛教的基本教义“八正道”中,正语、正业、正命(是自调,正念、正定是自净,正见、正思维、正精进是自度。可以想见,如果人们都能根据佛教“八正道”进行自省、内省、自求等修为实践,那么,他的性情应该会得到纯化,他的操守也应该会得到提升。对教义的体悟和遵守,事实证明已对信徒发生影响力,从而提升人们的情操和品质。正如梁漱溟所说:“更有进于此者:宗教信徒每当对越神明,致其崇仰、礼拜、祈祷、忏悔的那一刻,心情纯洁诚敬,便从尘俗狭劣中超脱出来,这实在是一极好方法来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也就是提醒其知是知非的理性自觉,稍免于昏昧。一般人的德性品质常资籍信仰宗教而得培养,是所以说道德宗教二者实相联通也。”在梁漱溟先生看来,宗教仪式是提升人们道德品质最好的方式之一。
其次,宗教对心灵慰藉作用。所谓宗教的心灵慰藉作用是指宗教在人遭受到各种心灵或精神困境时,通过阅读教义、教理,通过做宗教仪式,通过诵经、唱词等方式,以达到对于人的心灵产生积极性、安慰性关怀,使人的心灵获得慰藉和安顿。应该说,宗教对于人心灵、精神的慰藉是很常见的。比如,所有宗教都要求信奉者对所信仰对象(上帝、真主或佛)要有敬畏、敬仰、敬献之心,通过祈祷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事实上,所有真诚祈祷过的人,都会感到满足和幸福。我们知道,伊斯兰教是以对真主的信仰为前提的,而信仰真主意味着首先要对伊斯兰教教规、教义的认同,相信真主的超世存在,相信真主力量的超凡性。由于伊斯兰教把宇宙万物归结为具有超世性的真主创造,从而为那些在自然、社会压力面前无助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此外,伊斯兰教还在真主的名义下对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进行诠释,并对每个人都将面临的死亡指明解脱和重生之路。如此,伊斯兰教便能从心灵需要满足人们的渴求,而人们亦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即使是时至今日,宗教对于心灵的慰藉作用是非常大也是非常积极的。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讲就是:“宗教在人的理智方面恒有其反智倾向即倾向神秘超绝,总要在超知识,反知识之外建立其根据:宗教在人的情感意志方面恒起着慰安勖勉作用,俾人们感情动摇,意志颓丧者,重自振作生活下去。如所云安心立命者是。”就是说,宗教不仅在精神上给人以超绝的根据,而且在意志情感上给人以稳和的慰藉。
首先,最易发觉的便是宗教对心理的调适作用。生活在尘世社会中的人,总会碰到各种不可预料的困难和挫折,这些繁杂的世事都可能给人带来心理的不适,也就是说,每个人时刻都可能遭遇物质上、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不幸和痛苦,而这种痛苦会造成人心理上的烦躁和压力。缓解决这种心理的办法虽然很多,而宗教或许是一种较好的办法。可以说,自宗教诞生以后,宗教对人的心理调适功能就开始表现出来。就佛教而言,诵读佛教经书、体悟佛的智慧,都会给人以心灵的救治。佛教有舍其自信而信他、舍其自力而靠他力的信念,就是告诉人们,你的承担有他替代,你不是一个人孤立面对这个世界,有佛帮助你。如是,人的心灵的恐惧便会减少或消除,从而使内心恢复到常态。此外,佛教认为,物质世界有成、住、坏、空,个人生命有生、老、病、死。但人绝无必要焦躁不安,因为万物因缘而生,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空”。当然,佛家也讲“有”,就是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原因必有结果。善因获善果,恶因获恶果。因果业报,他人不能代替,乃是自作自受。因此,佛教有“欲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问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之说。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在面对各种打击、挫折、祸福、灾难时,都应进行忏悔,不怨天,不尤人,不生嗔恚,安于所遇,以调伏自心。如此,人的心灵便得到调适。可见,拥有宗教信念并真诚持守,诵读并体悟宗教经义和智慧,并以之解释人所遭遇的各种问题或困境,的确可以达到调整人的心理之效果。
【关键字】宗教 社会文化现象 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精神功能
“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吕大吉
宗教是一种十分古老而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至今依然存在,在社会和人生各方面发挥着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它历尽人世沧桑,但历史的种种变迁只不过使它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态。它高踞与上层建筑的顶端,曾经使不可一世的君王俯伏于庙堂之下,使叱咤风云的英雄跪拜在神座之前。它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都打上了自己的印记,对它们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哲学要追求宇宙的真理,宗教则说最高的真理是上帝的存在;科学要破解自然的奥秘,宗教则说神灵是自然的主宰;道德要寻求崇高的善,宗教则说崇高的善是对神的信和爱;艺术要创造惊心动魄的美,宗教则说高雅的美来自神赋予人的灵感。这些宗教观念渗透在许多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的思想里,在他们标榜真善美的著作和业绩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天堂地狱之教,因果报应之说,更是深入善男信女的心灵,成为指导其生活与行为的一种准则。宗教在社会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之大,于群众生活的影响之深,是难以尽说的。
浅谈宗教的作用
(人文学院哲学系101班)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有着漫长的产生过程,同时它也必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存在。而且由于它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众多的信徒,它还将在今后的国内和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认识宗教,即要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也更要认识到它的消极作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所学的宗教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思想,去分析和认识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文化现象。本文从宗教的社会作用出发,辩证的看待其积极作用和消极方面,在此基础上,客观的分析和肯定宗教的精神功能。
[1]梁漱溟全集(第三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2]西方的智慧,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Fra Baidu bibliotek.
[3]吕大吉,宗教学通论新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那么,为什么宗教的强大作用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呢?我想这与宗教自身有着为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功能及其社会作用有着直接的联系。于是我们应该看到,人类创造宗教主要是为了满足他们心灵、精神的需求,宗教信仰、宗教教义、宗教经文、宗教戒律都从自己的角度展示着宗教的功能。在人类深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矛盾的当代,宗教的精神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推崇,宗教的精神作用是其对人类影响的重要方面。
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历史地位。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体系,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于整合社会、促进社会稳定起到了应起的作用。宗教作为一种十分古老的、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着深远影响的社会文化历史现象,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过十分密切的关系,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和作用至今都不可低估地存在着,与人类社会的现代生活融合在一起。
论起宗教的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消极作用;第一、宗教是剥削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统治阶级一面鼓吹“君权神授”;一面对大众进行奴化教育,要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和“天国”。第二,宗教是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和渗透的工具。公元1096到公元1291约200年间的“十字军东征”,欧洲的基督教会和封建势力,利用中世纪欧洲的宗教狂热,以夺回耶稣受难的圣城耶路撒冷为名义,对地中海东岸的穆斯林国家发动的侵略战争。第三,宗教阻碍科学的发展。比如,16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由于信奉和发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说,被天主教会活活烧死。比如,公元415年,亚历山大的女数学家希帕西娅被教徒野蛮的杀死,“罪名”是研究数学。再比如,物理学家伽利略,由于宣扬日心说,被宗教裁判所下于狱中,含冤而死。另一方面,宗教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宗教也有某些积极的作用。第一、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建筑方面: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神庙、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德国科隆大教堂,既表现了宗教内容,又是建筑绘画的杰作。音乐方面:贝多芬的《橄榄上的基督》、莫扎特的《加冕弥撒曲》和佛教的《大悲咒》等。第二、宗教在历史上也曾被人民群众所利用,借以表达自己的利益和要求。如:东汉末年的黄巾军起义,是以道教的一只“太平道”为组织手段举行起义的;清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则是以“拜上帝会”起义,又以该教立国。第三、某些宗教所主张的抑恶扬善,对父母的尊敬,对劳动的尊重,以及不偷盗、不淫乱、不诬陷、不凶杀等戒律,对于改善社会风气,调整人际关系起到一定的作用。
当然我们在看到宗教的精神功能的同时也应当发觉宗教社会作用的复杂性,在当今世界,宗教不仅仍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长期存在的自然、社会及认识论因素,而且仍然拥有大量的信众、组织和活动场所。同时,宗教有着其特殊的复杂性,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广泛的影响,表现出双重的社会作用:一方面,许多宗教对促进社会和谐,提升道德教育,增进文化交流,关切社会需要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等发挥着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宗教又常常成为许多社会问题、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引发、激化、复杂化因素,特别是在当代国际关系和世界政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应当选择客观正确的态度,认真字写的学习宗教知识,理解总价理论。作为哲学专业的学生,理应有较高的精神修养,为社会精神方面做出贡献,而如何发挥宗教社会效应的积极方面,抑制和消除其消极方面,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三,宗教对陶冶情操的作用。所谓宗教的陶冶情操作用,是指宗教通过教义、教戒、规仪等对人的性情、品质进行熏染、培育,从而提升人们的情性和操守。宗教都是教人去恶从善的,而且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任何一种宗教都配有完整的教义、戒律、仪规等。一般地说,信徒或爱好者阅读宗教经书、领悟宗教教义、参与宗教仪式,都会达到陶冶性情操守的效果。佛教有所谓“自性三宝”,即自调、自净、自度,也就是以持戒为自调,以禅修为自净,以智慧为自度。在佛教的基本教义“八正道”中,正语、正业、正命(是自调,正念、正定是自净,正见、正思维、正精进是自度。可以想见,如果人们都能根据佛教“八正道”进行自省、内省、自求等修为实践,那么,他的性情应该会得到纯化,他的操守也应该会得到提升。对教义的体悟和遵守,事实证明已对信徒发生影响力,从而提升人们的情操和品质。正如梁漱溟所说:“更有进于此者:宗教信徒每当对越神明,致其崇仰、礼拜、祈祷、忏悔的那一刻,心情纯洁诚敬,便从尘俗狭劣中超脱出来,这实在是一极好方法来提高人们的道德品质,也就是提醒其知是知非的理性自觉,稍免于昏昧。一般人的德性品质常资籍信仰宗教而得培养,是所以说道德宗教二者实相联通也。”在梁漱溟先生看来,宗教仪式是提升人们道德品质最好的方式之一。
其次,宗教对心灵慰藉作用。所谓宗教的心灵慰藉作用是指宗教在人遭受到各种心灵或精神困境时,通过阅读教义、教理,通过做宗教仪式,通过诵经、唱词等方式,以达到对于人的心灵产生积极性、安慰性关怀,使人的心灵获得慰藉和安顿。应该说,宗教对于人心灵、精神的慰藉是很常见的。比如,所有宗教都要求信奉者对所信仰对象(上帝、真主或佛)要有敬畏、敬仰、敬献之心,通过祈祷获得心灵上的慰藉。事实上,所有真诚祈祷过的人,都会感到满足和幸福。我们知道,伊斯兰教是以对真主的信仰为前提的,而信仰真主意味着首先要对伊斯兰教教规、教义的认同,相信真主的超世存在,相信真主力量的超凡性。由于伊斯兰教把宇宙万物归结为具有超世性的真主创造,从而为那些在自然、社会压力面前无助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此外,伊斯兰教还在真主的名义下对人的生命意义和价值进行诠释,并对每个人都将面临的死亡指明解脱和重生之路。如此,伊斯兰教便能从心灵需要满足人们的渴求,而人们亦从中获得心灵的慰藉。即使是时至今日,宗教对于心灵的慰藉作用是非常大也是非常积极的。用梁漱溟先生的话讲就是:“宗教在人的理智方面恒有其反智倾向即倾向神秘超绝,总要在超知识,反知识之外建立其根据:宗教在人的情感意志方面恒起着慰安勖勉作用,俾人们感情动摇,意志颓丧者,重自振作生活下去。如所云安心立命者是。”就是说,宗教不仅在精神上给人以超绝的根据,而且在意志情感上给人以稳和的慰藉。
首先,最易发觉的便是宗教对心理的调适作用。生活在尘世社会中的人,总会碰到各种不可预料的困难和挫折,这些繁杂的世事都可能给人带来心理的不适,也就是说,每个人时刻都可能遭遇物质上、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不幸和痛苦,而这种痛苦会造成人心理上的烦躁和压力。缓解决这种心理的办法虽然很多,而宗教或许是一种较好的办法。可以说,自宗教诞生以后,宗教对人的心理调适功能就开始表现出来。就佛教而言,诵读佛教经书、体悟佛的智慧,都会给人以心灵的救治。佛教有舍其自信而信他、舍其自力而靠他力的信念,就是告诉人们,你的承担有他替代,你不是一个人孤立面对这个世界,有佛帮助你。如是,人的心灵的恐惧便会减少或消除,从而使内心恢复到常态。此外,佛教认为,物质世界有成、住、坏、空,个人生命有生、老、病、死。但人绝无必要焦躁不安,因为万物因缘而生,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这就是所谓“空”。当然,佛家也讲“有”,就是所谓“万法皆空,因果不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原因必有结果。善因获善果,恶因获恶果。因果业报,他人不能代替,乃是自作自受。因此,佛教有“欲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问后世果,今生作者是”之说。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在面对各种打击、挫折、祸福、灾难时,都应进行忏悔,不怨天,不尤人,不生嗔恚,安于所遇,以调伏自心。如此,人的心灵便得到调适。可见,拥有宗教信念并真诚持守,诵读并体悟宗教经义和智慧,并以之解释人所遭遇的各种问题或困境,的确可以达到调整人的心理之效果。
【关键字】宗教 社会文化现象 消极作用 积极作用 精神功能
“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吕大吉
宗教是一种十分古老而普遍的社会文化现象,也是至今依然存在,在社会和人生各方面发挥着重大影响的社会现实。它历尽人世沧桑,但历史的种种变迁只不过使它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形态。它高踞与上层建筑的顶端,曾经使不可一世的君王俯伏于庙堂之下,使叱咤风云的英雄跪拜在神座之前。它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各个领域都打上了自己的印记,对它们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哲学要追求宇宙的真理,宗教则说最高的真理是上帝的存在;科学要破解自然的奥秘,宗教则说神灵是自然的主宰;道德要寻求崇高的善,宗教则说崇高的善是对神的信和爱;艺术要创造惊心动魄的美,宗教则说高雅的美来自神赋予人的灵感。这些宗教观念渗透在许多哲学家、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艺术家的思想里,在他们标榜真善美的著作和业绩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天堂地狱之教,因果报应之说,更是深入善男信女的心灵,成为指导其生活与行为的一种准则。宗教在社会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之大,于群众生活的影响之深,是难以尽说的。
浅谈宗教的作用
(人文学院哲学系101班)
【摘要】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有着漫长的产生过程,同时它也必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继续存在。而且由于它在全世界范围内有着众多的信徒,它还将在今后的国内和国际政治生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正确的认识宗教,即要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也更要认识到它的消极作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用今天所学的宗教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思想,去分析和认识当前纷繁复杂的社会政治、文化现象。本文从宗教的社会作用出发,辩证的看待其积极作用和消极方面,在此基础上,客观的分析和肯定宗教的精神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