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讲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郭有安(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

2003年6月

摘要: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已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根据水资源主要影响因子降水、蒸发及生产、生活用耗水历年变化情况,按不同年段进行了统计分析及趋势检验,对流域内天然径流量和水质的变化进行了探讨,在流域内生产、生活用耗水水量增加情况,揭示了流域水量日益短缺、水质日趋恶化的根本原因,供有关部门及关心滇池问题的专家参考。

关键词:滇池流域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一、流域概况

云南是全国湖泊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形态大小不一的众多湖泊分布在六大水系中,位于昆明市南部的滇池是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高原湖泊之一。

滇池流域是云南省省会昆明市的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云南省人口最稠密、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人口快速增长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流域内的水资源情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入湖河流水量锐减、水质下降、滇池生态环境恶化,湖中凤眼兰、蓝藻等大量繁殖,湖泊富营养化严重,景观及供水等功能下降,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水资源严重短缺、水质型缺水地区,引起了中央领导、有关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治理的“三江三湖”之一,其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已制约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对流域内水资源演变情势进行分析研究,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配置、保护治理、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及水资源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滇池流域地处金沙江水系一级支流普渡河的上游,范围包括昆明市盘龙、五华、西山、官渡四区及呈贡、晋宁、嵩明等县市区部份地区,流域面积2920km2,其中滇池水面面积292 km2,其流域水系见图1。

图1 滇池流域河流水系图

滇池流域也是云南省人口最稠密、社会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据2000年统计资料,流域内人口311万人,占全省人口的6.5%,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的32%,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全省之首,但滇池流域也是全省乃至全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300 m3,资源型和水质型缺水是制约区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流域内的滇池是一个断层陷落的构造湖泊,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分为山地丘陵、淤积平原和水域三个层次,相对高差100~1000mm,具有鲜明的高原地貌自然景观特点,湖体呈弓形,弓背向东,南北长40km,东西宽12.5km,平均湖宽7km,湖岸线长163.2km,北部有天然湖堤海埂将水面隔为南北两个水区,中间有船闸相连,南区称外海,是滇池的主体,北区称草海,1996年于西山龙门村修凿西园隧洞,穿越西山,泄草海湖水及环湖截污水入汇于安宁长坡沙河,最终汇入螳螂川。湖底由北向南倾斜,坡度平缓,中部较平整,属浅水底湖,平均水深4.0m。

由于流域地处长江、珠江、红河三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入湖河流大多源近流短,常年汇入滇池的河流20余条,均沿湖的北、东、南方向呈向心状汇入湖内,其中集水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有盘龙江、宝象河、洛龙河、大河、东大河、柴河、捞鱼河、新河等8条,流域内为我国磷化工基地,分布有昆阳、海口等磷矿,盘龙江、宝象河等入湖河流流经昆明区、农田和磷矿区,大量氮、磷等物质被带入湖内,导致湖泊富养化。

海口河是滇池唯一的出口河道,湖水出海口河经螳螂川入普渡河汇入金沙江。滇池流域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受西南季风和热带大陆气团昆明~贵阳准静止峰的交替影响,年平均气温14.9℃,多年平均降雨量931.8mm,全年无霜期227天,具有低纬高原的季风气候特征,东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干湿分明,垂直差异大的气候特点。

截止2000年底,流域内已建成各类水库136座,总库容4.03亿m3,兴利库容2.47亿m3,其中大型水库有松花坝一座;中型水库为柴河、宝象河、大河、横冲、松茂、东白沙河、西白沙河等7座;小(一)、(二)型水库及小坝塘128座。

二、流域水资源量变化情势分析

流域水资源量是指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根据滇池流域1951~2000年50年资料系列,进行分析计算。

滇池流域按功能大致分为三个区域,上游水库群控制径流面积1616km2,占全流域的55%,水库群至滇池沿岸占流域面积35%,水面占流域面积的10%。

1.降水量变化情势

降水是径流径流形成的基础,是地表水资源形成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滇池流域地处低纬高海拔区,受大气环流和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年内分配不均,汛期5~10月降水占年降水总量的85%左右,单点暴雨和灾害性暴雨频发。

根据流域内1953~2000年滇池流域降水等值线图成果的分析计算,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31.8mm,折合水量27.21亿m3,年最大降水量为1147.6mm,最小降水量为557.8mm。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丰、枯悬殊。最大年降水量比最小年降水量多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过程看589 mm,最大年降水量为最小年降水量的2.06倍,最大年降水为多年均值的1.23倍,最小年降水量仅为多年均值的60%。

流域年降水经历了偏丰~正常~偏枯~偏丰4个阶段;从各年段降水看,80年代流域处于枯水期,60年代处于相对丰水期,其余年段属正常偏丰年段,根据肯德尔秩相关检验,各年段无明显增减趋势。详见图2。

根据降水量5年滑动平均值过程线看,经历了1962~1967年相对增长期;1967~1981年的相对减少期;1981~1985年的相对增长期,1985~1990年的相对减少期,进入90年代以来,整体呈现增加的态势,为相对丰水期。其过程见图3。

进入21世纪以来,流域内降雨量略有减少趋势,根据趋势分析,已进入相对平枯水期,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保护中需引起高度重视。

2.蒸发演变情势

蒸发是流域水资源主要耗损项,根据流域内海埂、中滩站蒸发观测资料以及昆明、呈贡、晋宁气象站蒸发资料的分析计算,滇池流域内主要代表站点多年平均水面蒸发为1360.8mm,水面蒸发量60年代接近于多年均值,50年代、80年代高于多年均值的5.0%、2.0%,70、90年代降水偏多,流域内水面蒸发低于多年均值的2.1%、2.6%,而80年代降水少,流域内气温偏高,入湖径流小,水面蒸发量大,导致滇池水质急剧下降时期,流域内主要代表站点平均水面蒸发量距平见图4。

3.水量演变情势

(1)入湖水量:经还原计算,滇池流域多年平均陆地天然入湖水资源量6.65亿m3,最大12.53亿m3,最小2.61亿m3,最大与最小相差4.8倍之多。各年代入湖天然水资源量与流域降水过程基本对应,降水量偏大年份,入湖水资源量也相应偏大,其过程见图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