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土石坝的施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土石坝的施工
【摘要】土石坝是目前世界坝工建设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和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与其他坝型相比较,无论从经济方面还是从施工方面,土石坝具有绝对的优势,据不完全统计世界土石坝占大坝总数的82.9%,而在中国土石坝数量占到大坝总数的93%。

因土石坝的施工所用材料一般采用就地开采,同时在施工中充分利用各种开挖料,包括当地土料、石料或混合料,土石坝的施工即是将这些材料经过抛填、辗压等方法堆筑成的挡水坝,故土石坝又称作当地材料坝,对于坝体材料以土和砂砾为主比例时,称土石混合坝。

【关键词】土石坝;施工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6-0278(2015)09-158-01
一、土石坝的分类
土石坝按施工方法的不同,土石坝可分为:碾压式土石坝、冲填式土石坝、水中填土坝和定向爆破堆石坝等。

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碾压式土石坝,其主要特点是对基础要求低、适应基础变形强。

土石坝按坝高可分为:低坝、中坝和高坝。

而高坝筑坝技术是近代才发展起来的。

碾压式土石坝按照土料在坝身内的配置和防渗体所用的材料种类,又可分为均质坝、土质心墙坝、土质斜墙坝、多种土质坝、人工材料心墙坝、人工材料面板坝等。

二、土石坝的优缺点
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坝型。

其优点包括:就地取材,节省钢材、水泥、木材等重要建筑材料,减少了建坝过程中的远途运输;结构简单,便于维修和加高、扩建;土石坝的坝身是土石散粒体结构,有适应变形的良好性能,因此对地基的要求低;施工技术简单,工序少,便于组合机械快速施工。

其缺点是坝身一般不能溢流,施工导流不如混凝土坝方便,黏性土料的填筑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大等。

土石坝建设最大的病害即是渗流。

如何控制和预防渗流是土石坝工程建设中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所谓渗流,即是指由于填筑土石坝的土料和坝基的砂砾是散粒体结构,颗粒间存在大量的孔隙,因此具有一定的透水性。

当水库蓄水后,在水压力的作用下,水流必然会沿着坝身土料、坝基土体和坝端两岸地基中的孔隙渗向下游,造成坝身、坝基和绕坝的渗
漏。

假如这种渗流是在设计控制之下,大坝任何部位的土体就不会产生渗透破坏,则为正常渗流,此时渗流量一般较小,水质清澈透明,不含土壤颗粒,对坝体和坝基不致造成渗透破坏;反之对能引起土体渗透破坏,或渗流员过大且集中,水质浑浊,透明度低,使坝体或坝基产生管涌,流土和接触冲刷等渗透破坏,这种影响蓄水兴利的渗流则为异常渗流。

三、渗流的控制
根据我国早期的土石坝工程的资料统计,由渗流而引起的破坏事故率约占31.7%。

其中大型水库占11座,而对于中小型水库而言,漫坝冲垮者最多,占51.5%,其次就是渗漏导致垮坝,占29.1%,由此可见渗漏造成的溃坝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因此确保对坝体和坝基的渗流控制是保证土石坝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渗流控制的控制理论是在工程实践中的发展和运用起来的,是实践反馈的结果,其中渗流的基本原理、渗流场的分析方法、土体渗透稳定性三大部分,是渗流控制理论的基础。

而渗流控制技术是渗流基础理论的实施措施,它主要包括灌浆技术、反滤坝技术、土石坝坝坡滑动破坏加固技术、土石坝坝体灌注粘土浆加固技术、坝体和坝基的密度加固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加固技术以及防渗墙及其坝体坝基加固技术等。

总结起来产生异常渗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坝体填土与排水体之间的反滤层设计不正确,层间系数过大,或施工时有错断混层现象,或填土不够密实,过大的渗流使填土向排水体流失,都会造成反滤层破坏失效。

反滤层在整个防渗体系中是尤为关键的环节,即使前面的防渗体裂缝或出现渗漏通道,只要反滤层工作正常,排水降压,渗漏破坏就不会扩大。

2.防渗体没有直达基岩或底部连续可靠的粘土层,在开挖截水槽时,因施工困难,半途而废,从而留下隐患。

3.土石坝两岸岸坡产生台阶状。

应该开抢成较平顺的坡度,为减少开挖可以变坡,在上下两坡度转折处,两坡角之差不应大于15°~20°,若有平台,则平台处填土高度与平台的两端的填土高度,高差悬殊沉陷量突变,容易产生裂缝,导致渗透破坏。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