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和生活的关系
时下教改之风日益盛行,各门学科都在呼吁改革,以求达到教育与当今日新月异的社会共同发展。而语文这门学科在教改之风中该如何给自己定位,以求其发展呢?我认为,我们依旧可以从传统中汲取一些营养。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现今的语文教育是大有益处的。他说:“中国的教育太重书本,和生活没有联系。”“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做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而我们把这一生活教育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最为恰当不过了。语文作为一门于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学科,无疑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发展完善于生活的,并且,语文还应该是生活的反映和拔高,是生活内涵与精神的总结与体现。因此,在语文教学上,一方面,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让学生在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领悟语文的美与内涵。
一、在生活中寻找语文
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大千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片段的记忆与理解来学习语文。这一点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在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导入对语
文的学习。众所周知,许多课文的内容是学生常见的或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有时他们熟视无睹或不以为意的。教学时我们应该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和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观察是学生从生活中发掘语文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此,我们教师应当随机应变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活教材。例如,我一直都坚持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即写下当日发生自爱周围的事情,哪怕是只言片语,也要坚持完成。某日,当同学们在课堂上搜肠刮肚苦思冥想着一天值得记录的事件时,窗外传来了异常的嘈杂声,于是学生按捺不住好奇心,纷纷向窗外张望想探个究竟,于是我知道写作业此时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丝毫吸引力的,他们的心早已飞到了窗外的世界。于是我当机立断地给他们布置了一个观察作业,观察外面发生的交通事故,接着展开讨论,叫同学描述这种杂乱的场面,学生立马很活跃地纷纷发言,用自己的话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下课后,我把作业留回家做,题目就是把今日事的内容定为写窗外的一场事故。第二天我批改这次作业时得到了意外的惊喜,很多学生都能很生动地把这种场面描述出来,甚至还有学生在到现场观察了解的情况都补充了出来,可谓全面而准确。
就这样,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来认识生活,认识周遭的世界,进而进一步理解语文教学内容,这是如何封闭的课堂教学所无法获
得的,因此,要让学校自主自觉地,在轻松的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理解语文。
二、在语文中感悟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来记录一定的生活信息的,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为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挖掘语言文字中所蕴藏的生活元素,要引导他们在走入课文后还能还原回生活,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的能力。
在教学《在山的那一边》、《走一步,再走一步》等这些以人生为主题的课文时,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课文内容后更多的是对文章内涵即课文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的思索。要努力寻找生活中能和所学课文的内涵契合的结合点,进而能引发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生活的积极性,而非一味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如此才能形成良性循环,达到语文和生活的双赢。
总之,在实施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继续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的理论指导语文教学改革实践,将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既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又陶冶了情操,深化了对生活的认识,真正达到了“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成为提高语文素养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