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失血性休克模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模型

班级:2014级临床专升本班

组别:第2实验室第1组

组长:郭财进

组员:徐冰孙荣贺顾春晓

杨飞飞周志豪

家兔失血性休克的模型

郭财进徐冰孙荣贺顾春晓杨飞飞周志豪

(吉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院2014级临床专升本班,吉林132013)

【摘要】学习失血性休克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观察休克各期的主要临床变化、了解其代偿机制,方法:家兔麻醉后,分离并进行左、右两侧颈总动脉、右侧颈外静脉插管,正确连接管道并用肝素冲洗,进入电脑程序,描记正常血压,快速放血,使血压维持60mmHg,血压稳定后,夹闭右颈总动脉,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待血压稳定后,再放血,使血压降至40mmHg并维持,在维持期间的20min 内记录并观察血压变化。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抢救。

【实验目的】

1.观察失血性休克发生后机体变化;

2.掌握急性失血性休克模型复制方法;

【实验原理】

动脉放血是循环血量减少,当少量失血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通过机体的一系列代偿措施(包括微循环的灌流量明显减少),使血压不出现明显的降低。但当快速失血量超过30%或大量失血时,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超出机体的代偿能力,引起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和微循环严重和长时间缺血与缺氧,引起休克。

休克分为三期:微循环缺血期(缺血性缺氧期);

微循环淤血期(淤血性缺氧期);

微循环凝血期(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实验材料】

1.实验对象:成年健康家兔1只,体重

2.5kg左右。

2.实验药品:20%乌拉坦溶液,0.7%肝素,台式液。5%葡萄糖生理盐

水,

兔手术台,电子秤,微循环生物信号处理系统,静脉输液及中心静脉压测量装置一套,微循环观察装置,手术器械一套,动脉插管2个,气管插管、静脉插管各一个,5ml、20ml、50ml注射器各2支。

【实验步骤】

1. 麻醉与固定

(1.1)取成年家兔一只,称重,于耳缘静脉缓慢注射20%乌拉坦(以5ml/kg 体重计算麻醉剂总量),作全身麻醉。

(1.2)动物固定:将动物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颈前部和腹部等手术部位剪毛备皮。

2. 气管插管颈部剪毛,正中切口,切口长约5~7cm,在气管上剪一“V”形切口,插入气管插管并结扎固定。气管插管一端通过压力换能器

3. 动脉插管

(3.1)逐层钝性分离颈前部组织,在胸锁乳突肌内侧下方分离出左侧颈总动脉,分离的长度约2.5~3cm。

(3.2)动脉插管前,远心端必须先结扎,用动脉夹夹住近心端。

(3.3)然后在颈总动脉远心端结扎部位用眼科剪刀剪开动脉,开口大小约为动脉壁的三分之一(注意遮掩,小心喷血)。该动脉导管已充满0.7%肝素溶液,并经三通开关与血压的压力换能器相连接。记录一段正常呼吸、血压曲线。

(3.4)少量放血,打开颈动脉插管,用肝素化的烧杯收集流出血液,并使放出血量为总血量的1/10(家兔的血量按80ml/kg计算,2.5kg家兔大概放20ml)关闭动脉夹,观察机体变化。

(3.5)大量放血;少量放血10分钟后开始大量放血,放血量大概为总血量的1/5或1/4,放血需缓慢进行(切勿过快),家兔正常血压为90mmHg,大量放血后血压维持在30mmHg~40mmHg(即失血性休克状态),观察家兔机体变化。

(3.6)比较两次放血后机体的血压、呼吸、心率有何变化。

(3.7)将注射器内的血液从颈外静脉输回原血。输血后,观察血压是否恢复正常。然后再输入生理盐水进行抢救,直至血压恢复正常。

失血性休克发生前后机体的各项指标变化

项目时间(min)心率(/min)呼吸(/min)血压(mmHg)

正常—280 51 90

小量放血0 283 49 79

5 281 50 80

10 276 54 88

大量放血0 247 67 32

5 253 77 35

10 264 72 37

【实验结果】机体少量失血时,可通过自身的代偿功能使血压和组织灌流不足保持基本正常,但当机体快速大量失血时,组织有效血液灌流不足而发生休克。随着失血量的加大,家兔的心率下降,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增加,后面在随着失血量的进一步加大,反射性的心率增快,呼吸频率增加,血压开始回升,即家兔对自己的血压有一定的代偿能力。最后把原来抽出来的血输回给家兔,家兔血压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李韬,《医学功能学科—实验原理与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年1月第1版第2次印刷;

2、李悦山,董伟华,梁仲培,《机能实验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5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