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3期朱桦等:陕西省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分析673
图1大荔县水文地质剖面图
Fig.1HydrogeologicalprofileofDaliCounty
图2大荔县地下水水循环示意图
F螗.2SchematicmapshowingcydillgofgroundwaterinDaliCounty
mg/L以上:洛河以南地下水中氟含量相对较低,基本低于1.0m∥L,靠近渭河地下水氟含量满足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2006)(图3)。病区承压水中氟含量一般在1.1—1.3mg/L,因此,本文中提到高氟地下水指的是潜水部分。
4高氟潜水的形成条件分析
高氟潜水形成条件受地层因素、气候条件、地貌、水文地质及水化学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地层为地下水中氟提供物质来源。气候、地貌、水文地质条件共同作用.最终使得氟在地下水中富集,形成高氟水。
4.1地层
高氟水形成的首要条件是具有供氟能力的氟源——地壳富氟的岩石、沉积物和土壤。大荔县地处关中盆地东端.北依北山.北部有黄土深厚的铁镰塬.为地下水中的氟提供了丰富的物源。据资料显示.北山出露有大量的古生界碎屑岩。岩性主要为灰岩、泥灰岩、石英砂岩、泥页岩等。其中泥灰岩、页岩、泥岩含氟量较高。灰岩及砂岩次之【1l。泥灰岩全氟含量为540mg/kg,水溶氟为7.5mg/kg,泥岩全氟量为600~700mg/kg。水溶氟为6.2—12.5mg/kg;黄土中氟含量也比较高.黄土中含有云母、角闪石、电气石和大量的粘土物质.氟含量在179—490mg/kg,水溶性氟高达4.9-34.0mg/kg。在水合作用和溶滤作用下.岩石中的氟和黄土中的氟向水中迁移.导致潜水中氟含量增高。
4.2气象
大荔县区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
674中国地质2010焦
图3大荔县潜水中氟离子等值线图
F嘧.3ContourmapoffluorideinphreaticwaterofDaliCounty
多年平均气温14.40C.1月平均气温一1.40C。极端低温-16.20C。7月平均气温27.3℃,极端高温42.8℃;多年平均降水量5141TUTI.且多分布在7、8、9这3个月:多年平均蒸发度为12501TLrn。由于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蒸发作用强烈,有利于盐分累积田。4.3地貌对地下水中氟的影响
地貌是氟富集的重要条件。大荔县地势南低北高,高差142m。县内北部有黄土台塬,往南渭河依次发育四级阶地.阶地内部地势平坦.二级阶地中东部有安仁一朝邑构造洼地。随着地貌部位的不同.地势起伏不同.地下水中氟含量也有差异。通过对代表这些地貌单元的井水所进行的检测分析.洛河北部从黄土塬区到二级阶地.地下水中的氟含量逐渐增加。二级阶地潜水的氟含量达到最高(图4)。
4.4水文地质条件
地下水的交替循环速度控制着氟的迁移聚积.而含水层的岩性、结构、透水性、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又控制着地下水循环交替强度。在渭河二级、三级阶地地带,含水层结构复杂。岩土颗粒细,透水性差,加之地势平坦。水力坡度小。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径流不畅.洼地地区甚至出露成为地表水.地下水垂向蒸发作用强烈.这些因素都为氟的浓缩富集提供了条件。
大荔县高氟地下水按其成因主要分为以下2类(图5):
(1)溶滤富集型:主要在北部黄土塬区和渭河四级阶地和羌白镇一带.由于地下水的溶滤作用,含水层中的氟大量进入到地下水中.并在地下水径流滞缓区富集而形成高氟地下水。
(2)蒸发浓缩型:分布在渭河二、三级阶地的朝邑、安仁、户家乡、许庄和步昌乡一带。在地下水浅埋区。地下水排泄以蒸发为主.水分蒸发而盐分滞留在地下水中使得氟离子浓缩富集在含水介质及包气带中,形成高氟地下水。
4.5水化学特征
通过对大荔县地下水化学资料分析.大荔县高
第37卷第3期朱桦等:陕西省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分析675
●■}一
北
黄土
地点高明镇两宜镇南贝村龙门沙底霸_二村官池镇
图4大荔县地貌与水氟的关系分析示意图
Fig.4TherelationshipbetweengeomorphologyandⅥ傲rfluorideinDali
County
图5大荔县高氟地下水成因类型图
Fig.5Genetictypesofhil;11一fluorinegroundwater
氟地下水(潜水)pH值为7.5"8.4,呈弱碱性,水化学类型主要以HCO;-Na+和Hco;·CI一一Na+为主.非高氟水区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镁型水.根据有关研究资料也表明。碱性重碳酸钠型水是中国北方地区有利于氟富集的水化学类型嗍。5高氟地下水成因分析
北部黄土塬区是地下水补给区.其土壤中氟含量较高。大气降雨与地下水溶滤作用使土壤中氟进
入潜水中,在水动力作用下,沿水流方向迁移。到渭
陕西省大荔县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分析
作者:朱桦, 杨炳超, 赵阿宁, 柯海玲, 乔冈, ZHU Hua, YANG Bing-chao, ZHAO A-ning , KE Hai-ling, QIAO Gang
作者单位: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54
刊名:
中国地质
英文刊名:GEOLOGY IN CHINA
年,卷(期):2010,37(3)
被引用次数:0次
1.刘东生黄土与环境 1985
2.李昌静氟在地下水中富集条件的分析 1985
3.苏英咸阳市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水化学特征 1995(增刊)
4.黄春雷.丛源.陈岳龙晋南临汾-运城盆地土壤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2007
5.武汉地质学院地球化学教研室地球化学 1979
6.林炳营环境地学基础 1985
7.何世春我国一些天然水中的氟 1987(3)
1.期刊论文韩洪伟.吴国学.王永祥.吕志刚高氟地下水在内蒙古赤峰地区的分布与形成初探-世界地质
2004,23(4)
为探明内蒙古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情况及形成机理,寻找生产、生活急需的低氟地下水,根据多年赤峰地区的水文钻探及水文地质普查资料,运用部分物探、水文钻探、水文地质普查、水化学及水质检测方法,初步探明赤峰地区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西拉沐沦河中、下游的北部,乌尔;吉沐沦河的东部及老哈河两岸等区域,从水文地质方面基本阐明本地区高氟地下水形成的地貌条件、地层条件、气候条件、水化学特征及地下水中氟的来源,并查明该地区高氟地下水一般存在于潜水的上部,地下水中含氟量由上往下逐渐降低,深部含水层的地下水可供开采.
2.学位论文刘瑞平氟在地下水中迁移转化模拟与人体健康效应——以关中盆地大荔地区为例2009
大荔县位于关中盆地东部,洛河以北地下水氟含量普遍很高,最高达11.8mg/L,远远超过国家(0.5~1mg/L)与WHO(0.5~1.5 mg/L)所规定适宜人体健康饮用水标准上限。氟斑牙患者约27.66万人,氟骨症患者约2.04万人,占1980年该区总人口的57%。因此,本选题研究大荔地区地下水氟的成因及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实地调研,对329个水样和35个不同层位土样测试,利用水文地球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大荔高氟地下水的时空分布特征,高氟的影响因素,氟源沿水文地球化学分带中的演化规律。结合地方病资料,分析地下水氟及地方病关系,得出地下水氟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取得的主要认识:
1、通过氟含量分析得出:空间上,氟含量大于4.0mg几的潜水主要分布在渭河冲积平原区东部低洼地带,其次为黄土台塬。时间上,1984年与2007年氟含量分布情况显示,地下水中氟含量以2mg/L,为界,分布范围较一致,局部有所变化。
2、对影响研究区高氟地下水的因素分析,水化学作用、溶滤作用和蒸发作用是主要影响因素。
3、利用Netpath XL软件摸拟了氟源的水文地球化学分带规律,洛河以北,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于萤石和角闪石的溶解,洛河以南,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于萤石、黑云母、角闪石、氟磷灰石;洛河以北含氟矿物的溶解交换量远远大于洛河以南的交换量,导致洛河以北地下水中氟含量远大于洛河以南。
4、地下水氟含量与地氟病呈正相关关系。
3.期刊论文卢莉莉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及成因分析-地下水2006,28(2)
本文通过对运城盆地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探讨,确认高氟是受在本区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富含氟化物的包气带土体、碱性的地球化学环境及独特的水文地质构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并详细地揭示了区内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
4.会议论文丁来兴.罗晓慧江西省高氟地下水分布与贫困山区饮水型地氟病区改水2005
江西省高氟地下水多分布于赣南、赣西、赣西北、赣东北和赣中丘陵山区的变质岩、花岗岩分布区和断裂构造带附近.地氟病以饮水型地氟病为主,全省有59个县(区)226个乡镇602657人饮用高氟地下水.饮水型地氟病的根本防治方法是改饮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地下水或地表水.应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和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改水工作.我站在32个饮水型地氟病区找到了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地下水,改水工程竣工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饮水型地氟病区改水的防病效果评估结果显示,饮用水中氟含量均值由改水前的4.67mg/l下降为0.30mg/l,8~15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由防治前的
40.32%下降为26.76%,改水效果显著.
5.期刊论文陆斌法.杜文堂.杨会双.李曦滨.张敬凯.LU Bin-fa.DU Wen-tang.YANG Hui-shuang.LI Xi-bin.ZHANG
Jing-kai隆尧县高氟地下水的分布特征与利用-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3)
依据大量地下水化学分析资料,揭示了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和水化学特性,并从气候、地貌、地层岩性和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认为高含氟地层的存在是形成高氟水的基础,地貌、气候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是三个重要的控制因素,并建立了地下水中氟含量与相应深度地层氟盐含量的关系式,用于指导低氟地下水的寻找与开发.
6.学位论文徐冬生淮北平原钙质结核土与高氟水的形成关系研究2010
淮北平原是我国钙质结核土的主要分布区,同时也是我国地氟病的主要发病区,
在界首—利辛—固镇—线以北地区由于区域高氟水分布而引发地带性氟病和龋齿亟
待解决,成为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本文在参阅大量文献和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