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跨文化交际论文开题报告doc

中泰跨文化交际论文开题报告doc
中泰跨文化交际论文开题报告doc

中泰跨文化交际论文开题报告

篇一:中泰班教育过程中跨文化交际存在问题及处理经验中泰班教育过程中跨文化交际存在问题及处理经验【摘要】作为一个特色教学项目,中泰实验班(后文简称中泰班)自XX年10月成立以来一直是梧州学院经济系的重点,而作为该班的班主任,本人认为在管理过程中,令人最头疼的无非是日常的生活管理以及教学过程管理。如何妥善的处理好这类问题是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难题,同时,亦对今后在相类似的班级的问题中积累经验,有助于更好,更快,更准确地解决问题。

【关键词】中泰班;跨文化交际问题;教学管理与生活管理

一、中泰班成立的背景。

第一个中泰实验班成立于XX年10月,由当时的经济系所建立,行政班别为11国际经济与贸易4班,又称中泰班。当时建立实验班的目的是为了让一批素质较高的中国学生与外国学生进行交流,以提升双方沟通能力与外语运用能力为基础,进而提升双方国际贸易能力。为此,从一开始构建之时,我系从新生里挑出一批语言能力以及交流能力都较优秀的学生作为中泰班的中方基础,然后与泰国学生进行交

流合并,成为一个新的班级。

在此前提下,中泰班成立已拥有了一定的学生基础。并拥有一定比重的教学资源偏向。

二、中泰班组建之初所面临的问题

中泰班成立之初,由于其本身成员的复杂,以及沟通交流存在障碍,特别在日常与学习中存在大量的沟通方面问题。而且,由于整个班级的组建是由多国学生构成的,包括泰国,老挝,以及中国学生。所以,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问题。

1、沟通问题

由于班级成员组成的复杂,所用语言也相当混杂,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上,同学们都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对中外双方学生都是一个挑战。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日常的活动中,中方学生意愿上偏向与自己本国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而外方学生愿意与自己本国的同学进行交流。从而出现一种自己本国之间扎堆的情况,导致了教学工作开展相当困难。而且,由于这种现象的出现,令学生自身对在中国学习产生怀疑,而且,泰国学生与中国学生在自身交流中存在盲点,而且该盲点严重影响其本身的对现存问题的思考能力,认为该问题并不存在。

2、学习问题

作为学生,学习是主要任务,而中泰班的构成,在学习上却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泰国同学在中文的理解上存在问题。虽然每位泰国同学来华之前都进行过中文培训,但是,由于中文学习的难度较大,而且每个人语言天分的高低

篇二:开题报告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英语专业

《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论文

姓名:____王鲁楠_________

班级:_____英语08-1______

学号:_____22080409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XX.10

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论文题目:Analysis of Pragmatic Failure in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一、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1. 研究现状

珍妮·托玛斯(Jenny Thomas)于1983年在其“跨文化语用失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语用失误这一概念,这位跨文化语用失误及其原因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国内,黄次栋于1984年在其“语用学与语用错误”一文中首次提出了“语用错误”这一概念。他详细阐述了十种不同的语用错误并且指出,在语言学习中,除了要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和词汇等外,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不同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的非言语语境和背景下的运用。他还建议有关言语行为中的语用内容应该增加到大纲中并且教授给学生。自此,有关语用失误的研究日益增多,许多学者对学习者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减少语用失误的方法。

继黄次栋之后,何自然、严庄(1986)对语用失误进行了量的研究,他们以托玛斯的理论为基础,在其“中国学生在英语交际中的语用失误——汉英语用差异调查”一文中,对来自几所大学的79名语言教师在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方面的汉英差异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语言语用知识和社交语用知识的缺乏。由此,他们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教授跨文化语用知识。他们的研究对于探索和分析中国学生的语用失误有极大的实际价

值。他们所采用的问卷也为今后语用失误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范例。此外,王得杏(1990)将语用失误的研究扩展到跨文化语用失误的研究,并且解释了语用失误的原因及减少语用失误的方法。贾玉新(1997)提出,正是文化差异导致了行为举止、问候语、社会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戈玲玲(XX)认为语用失误主要源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由于说话者与听话者分别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之间会产生不恰当的言语行为。戴伟栋、张红玲(XX)指出,文化迁移时导致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之一,他们认为,文化迁移有两种,即表层结构迁移和深层结构迁移,语言语用失误属于表层结构迁移,而社交语用失误属于深层结构迁移。郝钦海(XX)的“广告语言中的跨文化语用失误”中提出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是违反了语用规约。在语言教学方面,鲁健冀(1993)提出,我们在教学中总是忽略了汉语语言原则的变化,从而导致了母语的迁移,因此母语迁移特别是母语的负迁移是产生语言失误的主要原因。

2.水平和发展趋势

内学者对语用失误分别进行了质的研究和量的研究,并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综上所述,造成语用失误的主要原因有文化差异、文化迁移、母语迁移和违反语用规约,众多学者研究了言语行为或非言语行为方面的

语言失误及其成因,他们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对语用失误成因的分析也非常具体,但是关于语用失误原因的分析仅限于文化方面,这些研究也没有同时对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方面的语言失误进行具体的研究,很多学者只是对语用失误原因进行了分析,

却没有提出有效的提高语用能力的方法,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当考虑到言语和非言语交际两个方面,通过调查、对比和分析对语用失误的原因进行更全面得分析并总结出避免语用失误和提高学习者语用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本选题的意义、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1. 意义

语用失误是异文化冲突的常见现象。本选题重点关注日常交流中常犯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现象,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在跨文化交际的视野里,界定和区分了语用失误的几种类型,通过列举语用失误的案例,分析了语用失误的种种原因,以期在注重语言知识的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交际失当,从而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日常对话中避免语用失误的出现,即使出现也能很快认识并改正。

2. 重点

本选题侧重于语用失误的概念、分类和产生原因进行阐

述,并着重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语用失误的相关理论,包括言外行为理论、会话含义理论等等相关理论,和一些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实例分析。重点在于使用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来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而优侧用。

3. 难点

本选题的难点在于相关资料过多,过于复杂,归纳总结时稍有难度。本选题注重实用性,但理论到实际是有一定的距离和困难的,应为相关理论相对抽象,从理论中精炼出来,再用来指导实践不具备直观性;可以看到,许多人在跨文化交际中已有避免语用失误的意识,但是具体如何避免的方法和做法还有待规范化,而大多数语用学家和学者多把注意力集中于语用失误现象分析上,这与完成一套能直接指导跨文化交际实践的方法论还有一定距离。

4. 创新点

多运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借助也已有的原理和理论,从具体的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中发现可以指导实际活动的方法,进而更方便的为实践活动作为指导。

三、本选题的研究手段和可行性分析

1. 研究手段

案例和实例分析的方法,根据基本的原理,联系实际,旨在从实践活动中找到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一般性并加以分析,最后加以对实践的指导。

2. 可行性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尤其是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在跨文化中的语用失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语用失误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已经有了长期的研究,为我们的研究创造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根据,是我们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人们对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的重视,是本选题研究的核心。最终带来一些实际意义的作用来指导实践是本选题的最终落脚点。

四、论文的结构

Abstract

摘要

Conten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of pragmatic failure

1.1 The concept of pragmatic failure

1.2 The type of pragmatic failure

Chapter 2 Potenti

al sources of pragmatic failure

Chapter 3 The analyses of the cases of the pragmatic failure

3.1 The cases of the pragmatic failure on the premise of relative theories

3.1.1 The case study on the premise of the theory of the illocutionary act

3.1.2 The case study on the premise of the 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3.1.3 The case study on the premise of the relevance Theory

3.2 Other cases of the pragmatic failure i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hapter 4 The feasible measures for the pragmatic failure

Chapter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五、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4.

【2】Thomas,J. 1983.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J]. Applied Linguistics 4(2):91-1 12.【3】朱艳梅,语用失误分析及语用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河南.Z-,3K 大学学报,XX,(3):65—67.

【4】黄次栋.语用学与语用错误[J]-外国语,1984(1):13-18.

【5】Davis L. Doing Cultu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XX

【6】Ungerer F. & Schmid H.J. 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 [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XX

篇三:论文开题报告

xx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注:开题报告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填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书范文 论文(设计)题目残疾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 学生姓名冯冰洁学号101330130 专业10级学前音乐所在院系师范教育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彭鹏助教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研究现状: (一)选题背景 教育部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强调了特殊儿童身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指出特殊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已有研究显示,残疾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显著低于国内普通正常学生,状况不容乐观。近年来,我国兴起了新一轮的

残疾儿童心理教育改革,以提高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为目的,在此背景下,实现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针对这个问题应该从残疾儿童心理教育入手,将残疾儿童心理教育与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进行研究,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策略。 (二)选题意义 针对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殊性,在研究时要充分考虑儿童身心的具体特点和特殊需要,通过对残障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和问题的掌握,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开展对策研究,从而促进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 (1)促进残疾儿童心理的发展。 促进残疾儿童的发展,主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促使学生在适应的基础上获得最有效的发展,使学生的潜能和人格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完善,它包括智力开发和情感培养两个方面,此目标的达成代表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较高境界,也代表着将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向。

(2)促进残疾儿童心理的适应性。 促进残疾儿童心理的适应性,主要着眼于学生的现在,培养学生一定的社会适应能力,包括学校、家庭、一个新的组织等各种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各种程度的要求;建立学生正确的自我观和适当的生活方式,此目标的达成是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 (3)有利于残疾儿童心理的矫治。 对残疾儿童心理的矫治,主要着眼于学生的过去,了解不良心理和行为的根源,采取有的放矢的措施,矫正学生的偏差行为,消除心理障碍,此目标虽然针对面不广,但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研究现状 残疾儿童的健康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在残疾儿童中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其中心理健康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目前,针对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研究,在教育实践中对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依然不够,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十分薄弱,

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是XX最新发布的《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的详细范文参考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XX。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 论文题目:试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思路 学生姓名:*** 学号:*** 系部:经济与法学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在我国工业化发展初期,为了加快我国工业化发展步伐,国家提出农业哺育工业、加快工业资本原始积累的政策。在此政策指引下,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年来,我国的工业发展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可是与我国蒸蒸日上的工业生产和日新月异的城镇发展不相协调的是我国农村发展的滞后、农民增收的缓慢,农民收入的绝对数和增长速度都远远跟不上跟不上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步伐。我国工农业两条腿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我国贫富差距的拉大,带来了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快农业发展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平衡发展和转型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临的重要问题。认识到农民增收的迫切性之后,近几年我国政府也从多方面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的举措,

从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减缓了城镇农村居民贫富拉大的步伐。可是我国的农民收入还较大的落后于城镇居民,无论从其收入增加的迫切性上还是从农村发展的潜力方面,进一步加快农村发展步伐、让农民进一步增收成为大势所趋,是我国经济发展一个新增长点,也是解决我国很多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R]、范文TOP10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xx、 [2]王庆关于黄冈市农民增收的思考[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xx (2)。 [3]顾馨梅新农村建设中促进苏中地区农民增收的对策研究以江苏省扬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xx(23)。 [4]赵航。王庆乡村旅游与农民增收[J]-乡镇经济xx(12)。 [5]胡青丹国外财政支农政策对中国的启示[J]-企业导报xx (3)。 [6]曾晓玲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与对策研究[D]硕士xx、 [7]谢勇。徐倩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探源[J]-城市问题2003(5) [8]吕军书有效调控我国收入差距的对策建议[J]-湖湘论坛xx (07)

跨文化交际论文

Mysterious Nuer Wedding Customs B12英语2班费丽莎 121101224 Abstract A wedding is a ceremony where two people are united in marriage. Wedding traditions and customs vary greatly between cultures, ethic groups, religions, countries, and social classes. Most wedding ceremonies involve an exchange of wedding vows by the couple, presentation of gifts( offering, rings, symbolic items, flowers, money), and a public proclamation of marriage by an authority figure or leader. Special wedding garments are often worn, and the ceremony is sometimes followed by a wedding reception. Music, poetry, prayers or readings from religious texts or literature are also common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ceremony.Marriage is sacred the world over, and that is definitely true in Africa , no matter which region or which culture you come from, and no matter what your religious beliefs. In this article, the author list the cryptic wedding customs of Nuer ,one of African nations , by revealing their cultures and wedding traditions and to make its culture clear. Key words: ghost marriage , nuer, cattle , Pater, genitor Content 1.Introduction Ghost marriage: Marriage among the Nuer ,a woman is married to a dead man , this kind of marriage is almost as frequent as marriage to a living man . A living man is found to physically father a child for the dead man. To understand this, one must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Genitor-biological father and the Pater- legal father. The ghost marriage often takes place when a man is killed in a feud. Blood wealth payments are used to pay the bride price for the dead man's marriage. The point is to fulfill the dead man's lineage and the children of the dead man may eventually avenge him, despite the payment of blood wealth . In this way , bride's wealth and blood wealth are fluid and tied together in a cycle. 2.Nuer cattle cultures Nuer is located in southern Sudan, whose territory has access to the White Nile, because the proximity to this river and the high annual rainfall, Nuer territory floods often and has lots of diverse wildlife with very dense jungle in most areas but also savannah and swamp .Therefore ,everything revolves around cattle in Nuer life, and cattle is essential for their survival as people. The payment of cattle is usually the only way to square up between wronged parties. Without this resource there is no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

跨文化交际知识点: 1.L.S.Ha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20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交际为特征的。 2.跨文化交际学首先在美国兴起,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3.Edwar Hall《无声的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奠基之作。 4.1970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 5.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 6.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是《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7.Jenny Thomas《跨文化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 8.前苏联的跨文化交际学主要表现在国情语言学方面。 9.传播种类:(1)人类传播①社会传播A交集传播B组织传播C大众传播②非社会传播(2)非人类传播 10.早期影响最大的传播模式是Harold Lasswell提出的5w模式。即who、say what、in what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rffects。 11.1949年Claude Shannon和Warren Weaver共同提出了线性模式,增加了“噪音”(干扰因素),把媒介分解。 12.50年代,Charles Osgood和Wilbur Schramm提出循环式的模式,加入“反馈”。 13.社会学家Jack Lyle与M.Lyle把传播过程看作是社会过程之一,特点是把传播放在社会环境中考察。 14.我国最早的辞书《尔雅》。 15.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基于对印第安语的研究。 16.red caipet treatment用红毯接待red-light district红灯区red flags提高警惕预防出事的状况in the red赤字 17.politics—“中性”含贬义,为争权夺利不惜采取各种手段的意思;政治—“中性”,实际用时有褒义。 18.intellectual—致力于研究的人,衍生出纸上谈兵的贬义;知识分子—受过大学教育的脑力劳动者。 19.peasant—没有受过教育,举止粗鲁、思想狭隘的人;农民—直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 20.dragon—表示罪恶、邪恶,令人感到恐怖,战争的旗帜,形容人指飞扬跋扈令人讨厌;龙—用于好的意思。 21.phoenix—“再生”、“复活”;凤凰—天下太平,有圣德的人。 22.owl—智慧的鸟,比喻人聪明;猫头鹰—不详之鸟。 23.peacock—通常是贬义,含有骄傲、炫耀、洋洋得意的意思;孔雀—吉祥的象征,大吉大利。 24.dog—中性褒义的情况多;狗—一般用于贬义。 25.Cinderella(灰姑娘)泛指不受重视的人或部门或指有才干但一时未被赏识的人。 26.Shylock(夏洛克)指心肠狠毒唯利是图的小人。 27.to meet one’s Waterloo遭到决定性失败 28.Catch-22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29.韩国人写文章—归纳法;美国人写文章—演绎法。 30.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是“桥式”,直接明白地传达给对方。 31.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是“垫脚石式”,采取迂回、隐含的手法。 32.非语言交际的特点:(1)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固定的结构(2)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3)有连续性的(4)一部分是本能,一部分是后天习得(5)信息右脑处理 33.阿拉伯人在讲话时总是盯着对方的眼睛。 34.将手掌平放在脖子下面,中国指杀头,英国指吃饱了。 35.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广东指感谢,北方表示不耐烦。 36.美国人站在公路旁边伸出拇指(thunb a ride)表示希望搭车。 37.英美人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let’s keep our fingers crossed.)表示希望某事成功。 38.手兜起来,放在耳后,表示听不见或听不清楚。

(完整word版)跨文化交际教学大纲

《跨文化交际》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考核类别:考试 适用对象:本科 适用专业:英语 总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一、课程教学目的 该课程旨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对西方文化的不同层面有所了解,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在传统的外语教学中, 人们往往忽视文化的重要作用, 只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而未能顾及交际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国内学者认识到外语教学必须引进文化知识的对比,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 更好地与外国人沟通, 减少和避免误解。 1

二、课程教学要求 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更有效地与外国人进行交际,为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三、先修课程 跨文化交际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 是在完成了精读、泛读、综合英语、写作等基本技能训练后开设的,旨在增强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助于英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翻译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学生先期完成英语听说读写等技能训练基本课程,如《基础英语》、《英国文学选读》等课程。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 该课程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 2

了解及跨文化交际意识, 提高驾驭英语语言的能力, 从而使其能得体地运用语言与操英语的外国人士进行交流。教师的讲授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分析文化差异的根源, 帮助学生深化对西方文化的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表层上很容易识别,但对造成差异的原因却需追根溯源。东西方在历史,思维方式以及哲学等方面的差异则是造成中国学生对西方文化不解的主要原因,也是该课程的难点。 五、课程教学方法(或手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资源进行探索性、研究性学习。 六、课程教学内容 Unit 1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4学时) 3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最新)

本科毕业论文开篇论文(最新) 一,专题来源及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问题的根源:来自xxxxxxxx 大学xx 大学xxx 年毕业论文题目 2.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党的xx 专业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于1999 年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被载入宪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加强执法监督,促进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管理体制与发展的要求相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仍然不适合。面对许多体制障碍; 制度建设反映客观规律不足,难以全面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行政决策程序和机制并不完善; 有些情况下法律不受尊重,执法不严格,不考虑违法行为。行政行为的监督和控制机制不够健全。一些非法或不正当的行政行为不能及时有效地制止或纠正。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妥善解决; 一些行政人员在法律上行政管理的概念还比较薄弱,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些障碍和问题不仅具有法律意识,执法者个人素质的原因,还有制度 和制度上的原因。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和政府的形象,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从长 远来看,他们将难以回归,变得不明智,成为依法行政的障碍,这将不 可避免地影响到依法治国的进程。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要解决这 些问题,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依法治国的新形势,必须全面推进依 法行政,建设依法治国。法。 2.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综述 1.国内法律管理研究成果和研究趋势摘要: 党的xx 专业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它于1999 年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被载入宪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也取得了重大进展。1999 年11 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1999] 23号)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不断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 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明确提出“加强执法监督,促进行政管理” 依法“。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依法治国的进程,建立了依法治国的目标,指导了明确界定了未来十年全面推进法治的意识形态,具 体目标,基本原则和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为推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 文明建设,国务院于2003年3月22日发布了“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新编跨文化交际期末复习资料

1.Iceberg:{Edward. 7. Hall.--标志着“跨文化交流”学科的开始} Culture can be viewed as an iceberg. Nine-tenths of an iceberg is out of sight (below the water line). Likewise, nine-tenths of culture is outside of conscious awareness. The part of the cultural iceberg that above the water is easy to be noticed. The out-of-awareness part is sometimes called “deep culture”. This part of the cultural iceberg is hidden below the water and is thus below the level of consciousness. People learn this part of culture through imitating models. / Above the water: what to eat, how to dress, how to keep healthy;Below the water: belief, values, worldview and lifeview, moral emotion, attitude personalty 2.Stereotype:定型主义 a stereotype is a fixed notion about persons in a certain category, with no distinctions made among individuals. In other words, it is an overgeneralized and oversimplified belief we use to categorize a group of people. 3.Ethnocentrism: 民族中心主义Ethnocentrism is the technical name for the view of things in which one’s own group is the center of everything, and all others are scaled and rated with reference to it. It refers to our tendency to identify with our in-group and to evaluate out-groups and their members according to its standard. 4.Culture:Culture can be defined as the coherent, learned, shared view of group of people about life’s concerns that ranks what is important, furnishes attitudes about what things are appropriate, and dictates behavior. 5.Cultural values: Values inform a member of a culture about what is good and bad, right and wrong, true and fals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nd the like. Cultural values defines what is worth dying for, what is worth protecting, what frightens people, what are proper subjects for study and for ridicule, and what types of events lead individuals to group solidarity. 6.Worldview: A worldview is a culture’s orientation toward such things as God, nature, life, death, the universe, and other philosophical issues that are concerned with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with “being”. 7.Social Organizations: The manner in which a culture organizes itself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institution within that culture. The families who raise you and the goverments with which you associate and hold allegiance to all help determine hoe you perceive the world and how you behave within that world. 8.Globalization: refers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world economy, in which national borders are becoming less and less important a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existing everywhere and nowhere, do business in a global market. https://www.360docs.net/doc/ed17361863.html,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s any behavior that is perceived by others. So it can be verbal and nonverbal, informative or persuasive, frightening or amusing, clear or unclear, purposeful or accidental, communication is our link to the rest of the humanity. It pervades everything we do. 10.Elements of communication process:交流过程的基本原理 (1).context: The interrelated conditions of communication make up what is known as context.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 不论哪个学校,相信每个学生在确定好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后导师首先都会催促撰写开题报告,由此可见开题报告的重要性。下面是作者为大家带来的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欢迎阅读!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内容1 题目:玻璃仿型磨削工艺及自动夹具的设计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本设计来源于企业玻璃加工,从企业的角度来讲,改进磨削工艺及夹具的设计,有利于企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玻璃制造业的发展,机床的生产要求,在其特有的技术领域中发展岀符合机床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度及多任务复合等概念的独特产品。而且产品的工艺越来越复杂,工部越来越多,需要特定的夹具。在玻璃仿型中,玻离的装夹定位非常重要,所以要提高玻璃仿型效率,精密度。玻璃仿型磨削工艺参数: 1、进给速度:600~800mm/mim; 2、下刀速度:1000mm/mim; 3、刀具直径:60砂粒度:450#; 4、主轴转速:8000rPm。 材料:玻璃,首先要防且璃滑动,自动夹具的设计可以解决滑动问题,同时可以减少装夹玻璃的时间,也对玻璃仿型提高了效率和精度。由于如今夹具很实现同步、且气压缸漏气严重,保护措施差,安全系数低,所以要对这些问题要进行充分考虑,并改善设计方案。设计的目的要设计岀适合不同玻璃仿型的夹具,解决装夹上带来的所有不便问题,设计的意义设计岀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减少装夹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玻璃加工的精度,提高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安全性。这些就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研究目标: 近年来,玻璃加工磨削发展趋势:平板玻璃深加工的产品品种繁多,但基本包括以下内容:机械加工产品(磨光玻璃、喷砂或磨砂玻璃、喷花玻璃、雕刻玻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__最佳范文!(免费)

CWL/JL/JWC/ZY012-02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论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影响 学院:学院 专业:广播电视新闻学 年级(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5月 19 日 从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看快速阅读的重要性 海滨 我国的高考制度对大学生而言一般是“严进宽出”,无论是大专生还是本科生,学生在经过三到五年的学习后最重要的就是临近毕业的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最后一门实践课,每名学生本应认真对待,因为它是检验你在这几年中所学知识的总结,是精华,是验证。一篇好的毕业论文往往就是自己在大学生涯结束时画上的最完美的句号。但从实际大学生们完成毕业论文的情况、效果、过程和质量上看都并非如此。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餐文化时代,而我们大学毕业论文也难逃此厄运,经过抄袭、拼接、粗制滥造而成的毕业论文成了大学教育的一块心病。 在长期应试教育积弊的影响下,我们从小就没有接受过养成严谨学术作风的教育,单是这一点上来说,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就落后一大截。像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从小学义务教育开始就培养学生严谨的作文(论文)写作作风,绝大部分学生的每篇文章或是论文都必须在广泛的查阅相关资料后,再经过自己的锤炼加工,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来完成。(当然也不排除少数学生仍然存在作弊写文章和论文的事例)但从我国当今高等教育的状况来说,除了那十来所全

国重点大学重视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水平和完成情况相对好一些外,相当多的高校出于市场经济压力和本校学生毕业率考虑,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毕业论文仅仅只参考了三五本书,但只要观点没什么大的问题或错误,教师和校方大都会让其通过。 这些问题的存在往往有多种原因。从我们对大学生的访谈中可以看出: 一方面与当今高校对毕业生毕业论文重视不够、导师对毕业生论文指导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因为高校扩招,每年就业压力很大,临毕业前一年大多数学生都在外寻找工作或是在企业、公司实习,根本没时间去从事毕业论文写作,因为一篇毕业论文无论从理论或是实践方面来说,至少需要三个月,而这三个月的时间对于即将毕业,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毕业生来说实在是太宝贵了,三个月时间他们可以跑十场以上的招聘会,可以在公司、企业得到三个月的实践锻炼,为就业打下经验基础,而很少会有毕业生花三个月时间埋在学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写论文。 但是,我认为大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质量不高,很大程度上突显了我国大学生阅读能力比较薄弱的问题,相当多的大学生由于自身低效的阅读能力,他们往往只能在学校借阅五到十本相关书籍就开始毕业论文写作,并且由于不能有效提取参考书籍的信息,往往采用直接引用原版书籍的文字、观点,或者直接从互联网上搜寻相关资料,通过复制、粘贴的简单粗糙的方式完成论文写作。 从国外高等教育强化快速阅读技能培训的实践看,如果我国大部分大学生都接受过快速阅读训练或教育的话,就能在参考书籍中迅速准确捕捉信息,并将其纳入自己的思考体系作为参考,就能够避免毕业论文抄袭、雷同等问题。因而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学生毕业论文阅读广度和深度的问题。在这方面这些发达国家做的显然要比我们好的多,由于他们很早就普及快速阅读教育,从小学生到中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快速阅读能力,因为他们的论文写作必须参考大量的书籍,一般至少会参考三十到五十本,如果不能快速阅读并准确获得所需知识,那面对这些书籍和写作任务,根本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的作业。这也是造成国外图书馆里查阅资料的人比国内相对来说显得凋零的图书馆人多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快速阅读能力的普及已经是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令人欣慰的是,国家教育部已经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纳入教学要求中,教育部新大纲规定了中小学生阅读一般现代文的速度:小学生高年级学生300字/分,初中生500字/分,高中生600字/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这种快速阅读的普及,学生快速阅读能力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并逐步缩小同发达国家如水平如美国快速阅读训练的差距,而我国大学生也将受到这种技能教育的影响和培训,从快速阅读开始,逐步重视学习技能的提高,掌握快速阅读记忆技能,出现更多的学习能力强学风严谨的新世纪精英再造之才。 【免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体验:(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点击鼠标进入精英特快速阅读训练软 件官方下载)】 重庆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跨文化交际论文中文

浅谈跨文化交际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

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4.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复习指南】 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的基本理论及较为常见的日常交际礼仪,在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中所占比例较少,但与案例分析部分紧密结合;建议考生复习此块内容时,注意相关理论概念在实际案例中的运用。考生可重点看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或吴为善的《跨文化概论》,这两本书对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等都有全面介绍。 【知识点归纳】 1.重点概念: (1)文化:culture,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不同研究者有不同定义。 广义文化: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式。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71年在《原始文化》中提到的定义影响很大。 总的来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创造的财富,包括食物、器具,也包括信念、价值观、习俗、知识。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 其特性是:人类独有;来自后天习得;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是行动的指南;动态,与一定历史时期相联系。 (2)交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交际活动,文化在交际中得到发展与传播。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主要指人际间通过语言等交际工具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活动。 (3)编码与解码 交际是一个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编码是把思想、感情、意识等编成语码的过程,解码是对外界接受的符号或信息赋予意义或进行解释的过程。

“他定势” 定势概念应用到跨文化交际上后,称为文化定势(又译文化定型或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际研究或跨文化实际交往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和国家成员的笼统的、先验的看法。 (4)文化冲突 指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文化相互接触所产生的竞争和对抗状态。最早由由哈佛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萨缪尔·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 )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提出。 (5)文化曲解 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的文化,有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其他文化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会有不顾客观事实歪曲原意或作错误理解。文化曲解既是文化冲突的诱发因素,也是文化冲突的表现。 (6)主流文化与亚文化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受到倡导的、起着主要影响、具有群体认同的文化。 亚文化(subculture):又称小文化、集体文化或副文化,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那些非主流的、局部的文化现象。 (7)文化距离 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程度,主要包括语言方面的差异、生活习惯的差异、社会文化方面的差异等。 (8)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是1958年美国人类学家奥博格(Kalvero Oberg)提出来的概念。是指一个人进入到不熟悉的文化环境时,因失去自己熟悉的所有社会交流的符号与手段而产生的一种迷失、疑惑、排斥甚至恐惧的感觉。 文化休克常见于移民当中或者是在一个社会内,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因文化生活环境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时候。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读后感 AP0802325 钟欣奕 在学习《跨文化交际》这门课程和看完《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之前,我对“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是: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组织或是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就是跨文化交际,而同一个国家的两个不同地区的文化的交流并不是跨文化交际。因为我认为既然是“‘跨’文化”,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应该是很大的,有非常不一样的文化来源和文化背景,有不一样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过程,形成了两种很不一样的文化内涵。比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幼发拉底河孕育的文化、黄河孕育的文化都是各有各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成了人们的需求,成为经济全球化和“地球村”的需求。 但是,《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这本书中的第一部分第一章中提到:任何两份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这让我对“跨文化交际”有了一种新的认识。 有些学者就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探讨。地区之间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饮食方面还是比较明显的。在肇庆一些地方,番薯和南瓜是很少被当做是一道菜,更多的是当早餐或者是相当于正餐的米饭,但是同属广东,有一些地方又偏爱“蒜炒南瓜”。又比如,在我的家乡—海南,人们很爱吃生芒果,吃法也很特别:有的人会蘸盐吃,但更多人,包括我,更喜欢蘸调料吃,这种调料是用酱油、白砂糖、海南灯笼椒、或虾酱调制而成的。我周围的朋友都觉得这种吃法很奇怪,无法想象竟然用水果蘸酱油吃。不过我们当地人觉得味道还挺不错的。 正所谓“隔行如隔山”,每种行业之间虽然有互通的知识,但是之间的差别还是挺大的。对大多数学习文史类的人来说,理工科的公式换算简直就是“鬼画符”一样难懂。具体来说,要一个只专长与计算机编程的人去欣赏充满意境、“形散神聚”的散文,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doc

本科毕业开题报告- 题目:*** 系(部):中文系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科:中国现代文学 学生:袁** 指导教师:雷** 一、研究的来源及意义 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才红遍大江南北的著名诗人汪国真来说,青年人尤其是在校的大中学生,可谓耳熟能详,汪诗因此有一大批忠实的读者,汪诗不仅有青年人的生活和那种明白晓畅的表达方式,而且汪诗更有一种超然、豁达、平易、恬淡的人生态度,这种人生态度来自于诗人汪国真对中国宋元以来传统诗歌的那种豁达、飘逸和洒脱的人生哲学的二次创造。诗人汪国真的这种人生态度被现今社会称为汪国真式的人生态度。毋庸置疑,它是可以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的,能够让广大的青年人在复杂的生活中得到极大的启迪,坚实理想信心。

本篇通过对汪国真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研究探索,旨在为广大的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肤浅的价值理论,让更多的人广泛地认识并认同这位上世纪盛名卓越的抒情诗人及其诗歌特点,明确汪诗在诗坛上的地位,从而期望有更多的读者和文学爱好者对汪国真及其诗歌添加关注的眼神。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汪国真作为当代一位抒情诗人,他完全不同于闻一多、徐志摩、顾城、舒婷等这些早期中国诗坛上的领军人物,汪国真的诗歌创作阶段比较晚,将近不惑之年才功成名就。值得注意的是,在他的诗歌中没有一丝一毫的政治色彩,用平凡的语言抒发着平凡的人、事、物,朴实无华却隽永深刻,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诗风是难能可贵的,因此其诗歌在广大的读者中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尽管如此,现今中国文学界对其诗歌的研究屈指可数,缺少广泛而有力的学术性的研究和探索,而在国外这块广褒的文学土地上,依然没有他光辉的影子。当然,这种现状的产生,尤其多面原因,一是汪诗的影响力几乎只局限于青年人这一层面上,诗歌内容通俗易懂,不需深入体味,因此在创作上不必进行权威的学术解析;二是现今文学界里,诗歌这以文学形式的地位每况愈下,已经处于文学的低潮阶段,其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所以,对于汪国真诗歌的研究,我觉得应该着力加强。 三、研究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