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积极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高职教学改革,深刻地认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是每个高职教育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创新高职教育卓有成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2009年教育部提出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指明了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第三部分体制改革”中“第三十二条”中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与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它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特点。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特定性、时间性和多样性三大特性,这三大特性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体现,也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的集中体现。
1、市场导向。
这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之一。
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得到社会的认可或企业的欢迎,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职业技术教育成败的重要指标之一。
2、职业本位。
“职业本位”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学科本位”的重要特征。
职业本位要求我们在学生在校期间就要进行职业意识的培养、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训练、职业习惯的养成,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3 、产学合作。
“产学合作”是培养高职人才的根本途径和必由之路。
主要表现在:一是坚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服务的方向,根据职业岗位群的需要确定培养目标,与相关行业、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努力做到“双向参与、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二是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使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见习、实习或顶岗工作。
4、工学交替。
一方面,把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交流中获取知识;另一方面,把在校学习与在岗工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工学交替,在理论知识指导下参加实践,在实践中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技术,提高技能,成为应用型
人才。
5、实践主导。
高职教育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必须放弃学科教学体系,按照生产、建设、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职业岗位来制定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方案,设定职业技术和业务课程,设计基础课程,训练和考核职业基本功。
这些课程都必须重在实践,体现实践的主导地位。
二、创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结合专业建设而言,最好的切入方式对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来讲可能就是专业建设产业化,实现真正校企一体化,学校与企业直接融合,办学体制和机制完成新的突破。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工学结合”是指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对
于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各国都有一些自己习惯的称呼,如:美国称之为“合作教育”或“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英国称之为“三明治教育”,我国则称之为“工学结合”或“半工半读”。
三、积极探索构建高职教育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1、“订单式”培养模式。
这是一种由用人单位根据其对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情况跟院校签定培养协议,然后由院校按照用人单位提出的人才规格和数量要求进行培养,学生毕业后主要面向协议单位就业的教育模式。
“订单式”培养的学生,职业导向明确,就业率很高,这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
2、“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指的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的过程,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统一起来。
在教学组织上采取分段式教学,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模块课程,第二、三学年学习专业模块课程,实行工学交替制,校企磋商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实习工作岗位或按学生学习进度轮换岗位。
“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3、“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企业(行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培养任务,包括联合开发新产品,指导毕业生搞项目设计等。
这种校企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随着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的深入
而不断深化,逐步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教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唐永泽,卢兵,霍雄飞.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
[2]马树超.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r].2009. 参考文献
[3]郑国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j].职教论坛,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