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5月河北学刊May.,2011第31卷第3期Hebei Academic Journal Vol.31No.3
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思考
叶梅
(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61)
[摘要]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中伴随的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制约的问题,中国政府开始寻求经济增长的新模式,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要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有效载体,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中国;发展模式;选择
[作者简介]叶梅(1968—),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河北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高级会计师,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071(2011)03-0159-03[收稿日期]2010-12-16
循环经济利用生态学原理,把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循环经济是一种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发展模式。
中国经济社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余年高速、持续发展,经济总量有了巨大的增长。但是,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矛盾的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经济社会要可持续发展,必须引入循环经济作为支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一、当前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
循环经济概念于1990年代末引入中国,并在中国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理念倡导阶段(2002年)、国家决策阶段(2002—2005)、全面试点示范阶段(2006年以来)。
首先,加强发展循环经济的宣传力度。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公众树立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这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首要前提。树立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不仅需要政府和企业作出努力,更需要公众积极的支持和参与。中国加强循环经济的宣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部门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或通过开展有影响力的活动,鼓励单位和个人树立循环经济观念;二是相关部门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对循环经济进行广泛宣传,使民众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循环经济纳入了国家决策层面。中国政府意识到当前经济模式对环境资源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越加严重。通过一些积极的举措,如制定法律法规,采取一些优惠政策,在社会、企业中积极推广循环经济模式。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于2008年8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并于200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已经上升为指导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及战略目标,并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
再者,组织试点示范。中国已在行业、重点领域、产业园区和省市四个层面上开展了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重点行业领域在推广循环经济上,多层次、多领域地开展循环经济,对于加快中国产业化结构调整,转变生产方式,践行科学发展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政策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在中国,循环经济从理念引入、理念倡导到具体实践这一过程还不长,但围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方面已经出台了不少单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制定了4部环境法律、8部资源管理法律、20多项环境资源管理行政法规、260多项环境标准[1],初步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框架。但从循环经济的角度看,仍然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实施细则或其他保障措施。由于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政策,虽然有许多原则和做法比较全面地体
951
现了循环经济的理念,但因为缺少与之相配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措施往往只能无果而终。
(二)市场机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消极作用
发展循环经济需依靠市场机制,但不是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首要目标,主要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故与市场机制追求利益最大化相悖,是市场机制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因而在循环经济发展中,市场机制对资源与环境进行有效配置的能力是有限的。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循环经济处境两难,将资源与环境成本内部化,企业难以承担改造成本,导致生产成本、价格过高又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其次,很多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市场还没有发育起来,或者根本不存在,因而自然资源与环境的价格严重扭曲的现象限制了资源的循环利用。资源与环境显然不是无限供给的,它是否会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扩展起到限制作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反映自身真实成本的价格[2]。资源与环境的价格严重偏离其真实价格,亦导致资源无偿占有、无偿使用、消耗加速、环境恶化。
(三)行政主体权责不明确,企业积极性不高
各行政主体责任不明确,动力不足。其一,认识不统一。中央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指导原则,但一些地方政府仍一味追求经济发展,没有把发展循环经济落到实处。同时因政出多门,部门之间易出现政策盲区。其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不足。首先,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对社会发展缺乏全局观念。其次,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难以实现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规模效益和技术要求。再者,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识不强。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时期,公众着眼于经济利益,看不到或无法顾及社会和生态效益对人的作用,故循环经济发展尚缺乏来自公众的动力。
(四)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目前,中国重化工业项目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失调,高能耗、高投入、高污染重化工业的比重还在不断提高,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化、建材等重点行业产业均处于大发展阶段。中国的工业用能占能源总消耗的70%,而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及电力蒸汽热水供应这四大重工行业能源消耗之和占工业能源总消耗的一半以上[3]。重化工行业对循环经济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这也成为制约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大了实施循环经济的难度。
(五)缺乏关键技术
循环经济是一个体系不断建立、完善的过程,这个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法律法规的保障、相关政策的支持、资金的投入,更需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作为支撑。众所周知,作为循环经济完整的产业链,可回收企业更多的是通过高新技术使回收既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不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当前,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低,原创性科技成果少,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科技投入不足,与国家有关政策和企业实际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推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
立足中国环境与资源的现状,加紧制定一部指导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基本法,在基本法的指导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环境保护、治理、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等方面的综合法律。在此基础上,在相对成熟的领域制定相关的法律,使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有法可依,并与现有资源、环境法律相协调。
(二)加强各部门协调,共同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级政府的职责,需要经济综合部门和资源环境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能定位,从不同角度共同发挥主导作用,科技、财政、金融、税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由政府倡导,组织制定法律,使循环经济在循环基础上实现经济效应,政府应通过积极倡导和采取实际行动发展循环经济,进而成为循环经济的主体。
(三)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循环经济政策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实现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形成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政府适当给予直接投资、资金补助、贷款贴息,发挥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构建和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落实、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
(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及提升传统产业建设,形成以节能、节材、节水为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工业生产体系,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对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给予税收优惠,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先进科学技术促进循
061
河北学刊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