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材分析】

共点力平衡是生活中既常见又重要的一个问题,前面学习了力的合成和分解,这些正是解决共点力物体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一节主要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材由浅入深地安排了两道例题,一方面使得学生加深了对平衡条件的理解,一方面对训练学生的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共点力平衡现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2.用生活情景引入课题,通过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实验中通过轻质小环,三根细绳,三个弹簧测力计探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轻质小环可以忽略重力带来的影响,同时,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容易获得,方便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并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难点: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高耸的岩石,婀娜多姿的平衡鸟,平衡木上的运动员,它们都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我们这节课来探究这一问题。

二、新课探究

探究点一共点力的平衡

1.提出问题:什么是共点力,如何理解共点力的平衡

2.小组合作:联系生活,阅读教材第88页,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

3.归纳小结:

(1)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便叫

小为()

F

例题3:下图两种情况中,球的重力均为g,斜面倾角为,挡板对球的压力分别为()

答案及解析:对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点亮高考》物理系列教案:《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点亮高考》物理系列教案:《共点力的平 衡条件及其应用》 第3讲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一、考情直播 1.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共点力平衡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 考向定位力学知识是物理学的基础,受力分析又是力学的基础,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平衡,尤其是三个共点力的平衡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同学们要多加注意. 2.考点整合 考点1 物体的受力分析 物体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同时也是关键所在,一般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步骤如下: 1.明确研究对象. 在进行受力分析时,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在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时,灵活地选取研究对象可以使问题简化.研究对象确定以后,只分析研究对象以外的物体施予研究对象的力,而不分析研究对象施予外界的力. 2.按顺序找力.

必须是先场力,后接触力;接触力中必须先弹力,后摩擦力. 3.画出受力示意图,标明各力的符号 4.需要合成或分解时,必须画出相应的平行四边形特别提醒:本考点考查考生的基本功: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处理力学问题的关键和基础,所以要熟练掌握物体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例1】如图所示,物体A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作用下,A、B保持静止.物体B的受力个数为 A.2 B.3 C.4 D.5 【解析】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B受重力,向上的外力F。 F A对B的压力N,物体B有相对A上移的运动的趋势,故A 对B的静摩擦力沿斜边向下.如图所示:【答案】C B 【规律总结】进行受力分析时必须首先确定研究对象。 N 再分析外界对研究对象的作用,本题还可以分析A的受力,同学不妨一试. f G 考点2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几个力如果作用在物体的,或者它们的作用线,这几个力叫共点 力. 2.平衡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 3.平衡

受力分析 共点力的平衡教案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适用学科高中物理适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适用区域全国新课标课时时长(分钟)60 知识点 1.共点力平衡 2.平衡条件的推论 3.受力分析,隔离、整体法的应用 4.静态平衡问题分析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共点力物体的平衡条件解决平衡问题; 2.通过解决平衡问题进一步理解共点力平衡; 5.能够熟练地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隔离、整体法等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案导学让学生自己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的应用思路 和法。 2.通过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灵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和评价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受力分析在物理中的地位,提高探究的乐趣。 学习重点受力分析正交分解法整体与隔离法 学习难点整体与隔离法,正交分解法,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综合应用。

学习过程 一、复习预习 上节课学习了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了合力和分力是等效代替的关系.学习了共点力的特性和力的合成法则。力的分解方法有哪些?合理的范围怎么计算? 本节课我们将以上节课所学知识为基础探讨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 思考: 1.一个物体在多个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那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 2.当这些力中存在变力时,其他的力怎么改变? 3.怎么通过其他的力来确定其中的某个力? 我们将带着这几个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知识讲解 考点1、受力分析 1.概念 把研究对象(指定物体)在指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力都分析出来,并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这个过程就是受力分析.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先分析重力,然后按接触面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再分析其他力(电磁力、浮力、已知力等). 3.受力分析的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的集合. ②隔离物体分析——将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物体中隔离出来,进而分析周围物体有哪些对它施加了力的作用. ③画出受力示意图,标明各力的符号. ④检查画出的每一个力能否找出它的施力物体,检查分析结果能否使研究对象处于题目所给的运动状态,防止发生漏力、添力或错力现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说课稿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说课稿 教学目标:1.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条件。 2.熟练应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合成与分解法等常用方法解决平衡类问题。 3.进一步熟悉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处理力学问题的基本技能。 本讲重点:1.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2.图解法的应用 本讲难点:受力分析 考点点拨:1.平衡条件的基本应用 2.平衡问题中常用的数学方法――相似三角形法,正交分解法 3.平衡问题中常用的物理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 4.用图解法解决动态平衡类问题 5.平衡问题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6.关于绳中的张力问题 一、物体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有两种情况:一是质点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为零;二是物体不转动或匀速转动(此时的物体不能看作质点)。 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为零,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只要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它一定处于非平衡状态。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共点力 几个力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共点力。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或F x合=0,F y合=0 3.判定定理 物体在三个互不平行的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则这三个力必为共点力。(表示这三个力的矢量首尾相接,恰能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 4.解题方法 当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这两个力一定等值反向;当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当物体在四个或四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往往采用正交分解法。 【例1】(1)下列哪组力作用在物体上,有可能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A.3N,4N,8N B.3N,5N,1N C.4N,7N,8N D.7N,9N,6N (2)用手施水平力将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在物体始终保持静止的情况下 A.压力加大,物体受的静摩擦力也加大 B.压力减小,物体受的静摩擦力也减小 C.物体所受静摩擦力为定值,与压力大小无关 D.不论物体的压力改变与否,它受到的静摩擦力总等于重力 (3)如下图所示,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受水平力F1 =10N,F2 =3N而静止,当撤去F1后,木块仍静止,则此时木块受的合力为 A.0 B.水平向右,3N C.水平向左,7N D.水平向右,7N (二)平衡问题中常用的数学方法 (1)相似三角形法:该方法在上一讲中已经讲了,本讲再举一例,加以强化。 若给定条件中有长度条件,常用力组成的三角形(矢量三角形)与长度组成的三角形(几何三角形)的相似比求解。 【例2】如图所示整个装置静止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º。AB连线与 OB垂直。若使带电小球A的电量加倍,带电小球B重新平衡时绳的拉力多大? (2)正交分解法:该方法在上一讲中已经讲到,本讲再举一例,加以强化。 【例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面上,三棱柱的斜面 是光滑的,且斜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光滑球放在三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 A和B都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支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三)平衡问题中常用的物理方法――隔离法和整体法 (1)隔离法:假想把某个物体(或某些物体或某个物体的一部分)从连接 体中隔离出来,作为研究对象,只分析这个研究对象受到的外力,由此可以建立 相关的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 (2)整体法:整体法就是把若干个运动状态相同的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只要分析外部的物体对这一整体的作用力,而不出现系统内部物体之间的作用力(这是内力),由此可以很方便地求出整体的相关的外力或加速度,使解题十分简捷。 整体法和隔离法解题的步骤是:对象过程要指明,受力分析要对应,整体法求加速度,隔离分开求内力。 【例4】有一个直角支架AOB,AO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环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比较,AO杆对P环的支持力F N和细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A.F N不变,T变大 B.F N不变,T变小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 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5节《共点力的平衡》。第三章主要讲述相互作用——力,以相互作用与**定律为学习主题。自然界的物体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正是由于这些相互作用,物体在形状、**状态等许多方面会发生变化。如何来研究这些相互作用呢?在力学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抽象为一个概念——力。在研究物体做机械**时,最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和摩擦力,本章研究这几种常见力的特点和规律。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与相互作用观念、建构模型的意识和能力、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能力和科学态度与责任,从而让学生具有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本章共有五节内容,本节是第5节,探究共点力的平衡。承载着实现全章教学目标的任务。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学情分析、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内容要求】:“1.2.2 能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节是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的第五节。本节探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用此知识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共点力平衡条件入手,继而通过典型例题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知识。教材以图片和问题导

入,注重思考与讨论,专门讲述了“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内容。三、说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衡状态,掌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推论。 2.进一步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进一步熟练掌握正交分解法。 3.能依据平衡条件利用合成或分解方法计算平衡问题。 (二)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通过研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形成相互作用观念,能用其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思维: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能依据平衡条件利用合成或分解方法计算平衡问题,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极限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推理、论证的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进一步熟练掌握正交分解法,能依据平衡条件利用合成或分解方法计算平衡问题,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知识,理解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建立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意义,去感知科学的价值和应用;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平衡概念的理解、正交分解法的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及推

共点力平衡教学教案

共点力平衡教学教案 教案标题:共点力平衡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能够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力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如何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实验设备、力的平衡条件的相关问题。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共点力平衡的概念,与学生一起回顾力的平衡条件的知识。 2.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共点力平衡吗?它有哪些特点?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通过示范实验或多媒体展示,向学生介绍共点力平衡的原理和特点。 2. 解释力的平衡条件在共点力平衡问题中的应用。 三、例题练习(20分钟)

1. 教师出示一些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2. 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解答问题,并向其他同学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 3.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拓展应用(15分钟) 1. 提供一些更复杂的共点力平衡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 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总结归纳(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共点力平衡的概念和力的平衡 条件的应用。 2. 学生进行笔记整理,复习课堂所学内容。 六、课堂作业(5分钟) 1. 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共点力平衡相关的问题。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和要求,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应用探究,如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共点力平衡的原理。 2. 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共点力平衡的应用领域和实 际意义。 教学评价: 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问题解决能力:评估学生在解决共点力平衡问题时的思考和解答能力。 3. 合作学习能力: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程度。

粤教版选修2《刚体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粤教版选修2《刚体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1 教材背景 本节内容涉及到刚体的基本概念,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 和力的方向以及力的叠加原理等基本概念,同时是学生了解刚体共点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首次尝试。 1.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以下知识: 1.刚体的基本概念,比如质心、惯性力、力矩等,以 及相应的公式; 2.了解共点力的概念,掌握共点力平衡条件及其理解; 3.能够利用刚体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了解力的叠加原理,掌握力的分解与合成方法; 5.理解统计学的重要性,了解统计误差和随机误差的 概念。 1.3 教学重点 1.刚体共点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力的分解与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1.4 教学难点 1.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2.统计误差和随机误差的概念及其处理方法。

二、教学过程 2.1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教师授课解释、演示例题等方式,让 学生了解刚体共点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感性认识刚体共点力平 衡条件; 3.讨论法:让学生自由讨论并解决问题,培养其团队 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流程 2.2.1 导入(10分钟) 教师通过问题引入本节课内容:在固定点挂上一个物体和一个秤,如何通过另一个线将秤与物体连接,使其保持平衡状态。 2.2.2 理论知识讲解及练习(40分钟) 1.刚体的概念及相关公式的介绍; 2.共点力的概念及其平衡条件; 3.力的分解与合成方法及其应用; 4.通过简单实例练习解决问题。 2.2.3 实验(30分钟) 1.教师分配小组,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 验; 2.实验内容为在细线的两端分别挂上重物,然后在细 线的中心点,即重物的受力点处挂上称重仪器,通过调整重物的位置,保持称重仪器读数为零; 3.让学生及时记录实验数据,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误 差。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全国优质课一等奖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教材分析】 共点力平衡是生活中既常见又重要的一个问题,前面学习了力的合成和分解,这些正是解决共点力物体平衡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一节主要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材由浅入深地安排了两道例题,一方面使得学生加深了对平衡条件的理解,一方面对训练学生的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共点力平衡现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2.用生活情景引入课题,通过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实验中通过轻质小环,三根细绳,三个弹簧测力计探究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轻质小环可以忽略重力带来的影响,同时,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容易获得,方便操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并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使得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同时也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难点:应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高耸的岩石,婀娜多姿的平衡鸟,平衡木上的运动员,它们都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我们这节课来探究这一问题。 二、新课探究 探究点一共点力的平衡 1.提出问题:什么是共点力,如何理解共点力的平衡 2.小组合作:联系生活,阅读教材第88页,交流与讨论上述问题。 3.归纳小结: (1)共点力: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便叫

小为() F

例题3:下图两种情况中,球的重力均为g,斜面倾角为,挡板对球的压力分别为() 答案及解析:对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完美版

《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渭南瑞泉中学徐利平 【教材版本】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设计理念】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创建一定的教学情景。课堂中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探究实验、学生讨论及展示等课堂景观,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及学习自主性。 2.不少同学感到物理难,就难在物理规律的应用上。本节课创造性的引导学生,将原本是平衡条件的推导与应用的结论,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将有利于学生对规律的理解与应用。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在教学设计中,首先复习物体的平衡状态,接着利用几个同学拉绳子的小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物体的平衡条件,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接着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设计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应用的激情,对设计中碰到的问题,让同学们互相交流共同解决,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精神。最后,通过实验交流,得出结论。整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物理实验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学习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内容包括物体的平衡状态、平衡条件和力的平衡。共点力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力的概念、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列方程运算等多方面物理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问题,是高一物理的难点,同时是解决高中力学问题的基础。另外,平衡问题中,涉及到的各种物理模型,在今后物理学习中会经常见到,对高一学生来讲,这些都是一些基本的模型素材。因此,学好本节课对今后力学学习意义重大。但刚开始学习时,力的平衡理论并不难掌握,只是后续应用较为困难。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衡的概念及其条件,难点是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并加以简单应用。【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牛顿第一定律,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会比较容易;利用前面学过的知识分析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学生也不会有太大困难,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即可;但学生在设计实验并通过实验探究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时会感到比较困难,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引导,并可通过学生相互讨论共同解决。 【教学目标】

沪科教版必修一《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评课稿

沪科教版必修一《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评课稿 一、引言 沪科教版必修一的教材中,《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章节。共点力的平衡在物理学中是一个基本而关键的概念,而其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本评课稿将对该教材章节进行详细的评述,深入探讨其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优劣。 二、教材内容分析 2.1 章节内容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了共点力的概念、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和共点力的应用。首先,教材对共点力进行了明确的定义,解释了共点力的含义以及它与平衡的关系。接着,教材详细介绍了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包括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平衡条件。最后,教材给出了共点力的应用实例,如平衡杆的平衡和物体的静力分析等。 2.2 教材内容细化 2.2.1 共点力的概念 共点力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多个力的作用线交于一点的情况。教材通过图示和简洁的文字,让学生对共点力有了直观的认识。并且,教材强调了共点力的平衡与物体是否静止之间的关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2.2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在本部分,教材详细介绍了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条件要求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合力为零,而力矩的平衡条件要求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矩的和为零。通过

数学公式的引入和例题的讲解,教材让学生掌握了力的平衡和力矩的平衡的基本原理。 2.2.3 共点力的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共点力的应用实例,如平衡杆的平衡 和物体的静力分析等。通过这些实际例子的引入,教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共点力的概念和原理。 2.3 教材亮点分析 本章节的教材有以下几个亮点: - 清晰明了的概念介绍: 教材通过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示,对共点力进行了清晰的定义和解释,为学生理解后续内容打下了坚实基础。 - 数学公式 引入恰当:在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平衡条件的介绍中,教材适时引入了数学公式,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力的平衡原理。 - 应用实例的引入:通过引入平衡杆和物体静力分析等实际例子,教材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式评价 3.1 教学方法综述 在教授本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 讲解法、示范法、互动讨论法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2 教学方法优劣分析 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的情况,我们对几种常用的教学 方法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具体如下:

人教版选修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评课稿

人教版选修2《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评课稿 一、课程概述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人教版选修2中的一节课, 主要介绍力的共点力平衡条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力的平衡条件的概念和应用方法,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力的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概念; 2.掌握力的共点力平衡条件的解题方法; 3.能够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教学重点 1.力的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概念; 2.力的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方法; 3.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难点 1.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力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2.运用力的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复杂实际问题。 五、教学内容 5.1 动力学基本原理回顾 在开始介绍共点力平衡条件之前,对动力学基本原理进行 简要回顾,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5.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概念 • 5.2.1 共点力的概念

–引入共点力的概念,即多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这些力的作用线经过同一点。 • 5.2.2 共点力平衡的概念 –解释共点力的平衡状态,即所受共点力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 5.2.3 共点力平衡条件 –推导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包括合力为零和合力矩为零。 5.3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 5.3.1 分解力的方法 –介绍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方法,包括平行分解和垂直分解。 • 5.3.2 平衡条件的应用 –运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示例问题,如斜面上物体的平衡、悬挂物体的平衡等。 5.4 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 5.4.1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利用共点力平衡条件测量力的大小。 • 5.4.2 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 –分析实际问题,将其转化为共点力平衡条件的问题,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六、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和示例分析,向学生介绍力 的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2.实践法:设置实例练习,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公开课】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3.6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教学设计-高一上 学期物理教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3.会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4.培养学生应用力的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 力的分解的能力。 5.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判断怎样的状态是平衡状态 2.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对于不同类型的平衡问题,如何依据平衡条件建立方程 学情分析 学生为高一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学生已经学过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学生能够进行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学生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接触到过一些零碎的关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例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播放视频,引起兴趣。运动的汽车、走钢丝等在生活中遇到的平衡问题及其应用;引起学生对平衡问题的兴趣。

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共点力 如果几个力的作用点相同,或作用线(或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二力平衡条件: 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且作用在同一物体、 同一直线上. 二力的合力为零,即:F合=0

2.三力平衡条件:F合=0 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可以把其中任意两个共点力用一个合力等效替代,三力平衡就简化为二力平衡。因此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和条件也是物体的合力为零。 3. 多力平衡条件:F合=0 以此类推,三个以上的共点力的平衡最终也都可以简化为二力平衡。 综上所述: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 那么,在正交分解情况下,平衡条件可表示为下列方程组:Fx合=0 , Fy合=0 4.利用平衡条件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解物体的平衡问题的程序是:确定平衡体,作出受力图,正交分解好,定向列方程。 第一步确定研究对象,根据题意将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或结点作为研究对象。 第二步进行受力分析,作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图。

9专题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引入课题: 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如桥梁、起重机、建筑物等,都需要保持平衡状态。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新课教学: 一、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共点力 有共同作用点的力或者力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力,叫共点力。 2.平衡状态 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课题 专题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会用来解决有关平衡问题。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重点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难点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具 演示物体一个,弹簧秤三个。

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师: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中,有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有的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那么,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实验探讨: 请三位同学把三个弹簧秤的挂钩挂到同一个物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保持三个弹簧在同一平面内,分别向三个方向拉弹簧秤,记下弹簧秤 的示数和方向。 注意:用力不能太大,以免超出弹性限度。 请同学们按各力的大小和方向作出力的图示,根据力的 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三个力的合力。 −这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在误差范围内); −→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 −→ 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师:改变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做上述实验,仍可得到相同的结果;增加力的数目,实验结果也是一样的。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大量的实验证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为: F合=0 若这些力在同一平面上,则:F x=0;F y=0。 即: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外力为零。 练习: 1.一个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在下列给出的几组力中,能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A B D )

2.4[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教学案(含答案)

2.4[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教学案(含答案) 第4讲 受力分析共点力的平衡 考纲下载:共点力的平衡(Ⅱ) 主干知识·练中回扣——忆教材夯基提能 1.受力分析 (1)定义: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 在特定的物理环境中受到的所有外力都找出来,并 画出受力示意图的过程。 (2)受力分析的一般顺序 先分析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 ,再分析接触力(弹力、摩擦力) ,最后分析其 他力。 2.共点力的平衡 (1)a =0。 (2)平衡条件:0或⎧⎪⎨F y =0 合⎪。⎩ F =0 x (3)平衡条件的推论 ①二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三力平衡:如果物体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 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这三个力的矢量可以形成一个矢量三角形。 ③多力平衡:如果物体在多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 几个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巩固小练 1.判断正误 (1)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时,物体受到重力、支持力和下滑力的作用力。( ) (2)对物 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不用区分外力与内力,两者都要同时分析。( ) (3)物体的速度为零即 处于平衡状态。( ) (4)物体受两个力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等大反向。( )

(5)三个力F 1、F 2、F 3平衡,若将F 1转动180°时,三个力的合力大小为2F 1。( ) [受力分析] 2. 1 [多选]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 连接, P 与斜放的固定挡板MN 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竖直方向,则斜面体P 此刻受到 外力的个数可能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共点力的平衡] 3. 如图为喜庆节日里挂的灯笼,由于天气刮风,重量为G 的灯笼向右飘起,设风对 灯笼的作用力F 恒定,灯笼看成质点。在某一时刻灯笼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恒为θ,设 轻绳对灯笼的拉力为F 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 T 与F 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B .F T 与F 的合力大于G C .F T 和G 是一 对平衡力 D .绳索所受拉力的大小为F T = G cos θ [整体法和隔离法] 4. 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 、B 两物体在平行于固定斜面的推力F 的作用下,沿光 滑斜面做匀速直线运动,A 、B 间轻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斜面的倾角为30°,则匀速 运动时弹簧的压缩量为( ) A F k B . F 2k C . F F 3k D . 4k 核心考点·分类突破——析考点讲透练足 1.受力分析的基本方法 (1)整体法: ①选用原则:研究系统外的物体对系统整体的作用力或者系统整体的加速度;②注 意问题:受力分析时不考虑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隔离法:

初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一等奖4篇

5、初中物理《力的平衡》教案一等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 2.知道二力的平衡及二力的平衡的条件。 3.能应用二力的平衡求力的大小或判断物体的状态。 过程与方法:1. 探究二力的平衡条件。 2. 探究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物体静止时合力为0的现象。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并认识到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教具准备】两端有滑轮的直木板,小车模型(玩具小车)、挂盘、砝码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并非都不受力。(例如:悬挂的电灯、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而有受力的物体,运动状态也可以改变。(例如:用力踢球,球由静止变为运动)

物体在受到力的作用时,为什么有些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有些却不能?这些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二)进行新课 一、力的平衡 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否则这几个力就不能平衡。 二、二力平衡条件 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课本图6—2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物体将向较大的力的方向加速运动。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物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体将发生转动。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高中物理教案-牛顿运动定律(二)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国赛一等奖

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粗糙的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其中动摩擦因数为μ,试分析外力的最小值及方向。(给学生留下自主分析的时间) 因为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外力将有三种可能性:水平向右,斜向右上方和斜向右下方,我们对这三种可能性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如上图,三种情况物体均受四个力作用,其中在第二种情况下弹力和滑动摩擦力都是最小的。 今天,我们要把四力平衡问题转变为三力平衡问题来处理,大家把弹力与滑动摩擦力进行二力合成(学生作图)。 弹力与摩擦力的合力,与弹力所成的角度,我们称它为Ɵ,请同学们分析:这个角度的正切值等于什么(学生动手推理)

这是一个与弹力的大小没有关系的结果,在以上的三种情况中,无论外力F沿怎样的方向, 只要物体是向右运动的,甚至是向右的加速或减速的运动,弹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合力都沿确定的方向,这个四力平衡问题,我们就可以转变为三力平衡问题来处理。 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推理外力最小值的大小和方向。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弹力与其对应的滑动摩擦力的合力方向是恒定的,这个合力与弹力之间的夹角的正切值等于动摩擦因数μ。 如果我们认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是相等的,那么外力F施加的范围不合适,它落在了G 与虚线(包含虚线)之间的范围内,无论F取多大,它都无法使物体向右匀速运动,甚至无法将一个静止的物体推动起来。 接下来,我们利用这个辩证关系继续下面的分析问题: 如图所示,物块m放在斜面体M上,物块m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而斜面体M静 止不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斜面对物块m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B.斜面对物块m的作用力的合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C.斜面体M受地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D.斜面体M受地面的摩擦力为零 (学生先自主推理) F合的方向一定是竖直向上的,因此,它的反作用力大小也等于mg,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那么斜面体受到的重力和地面施加的支持力也在竖直方向,斜面体在水平方向没有运动趋势,所以地面对它的摩擦力等于零,选项AD是正确的。 下面进行变形一:若再施加一外力F沿斜面向下,使物体加速下滑,则() 这样的一个力会使物体加速下滑,但却不改变弹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选项AD仍是正确的。 变形二:若再施加一外力F沿斜面向上,使物体减速下滑,则() 请注意,物体是减速下滑的,也不会改变弹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选项AD还是正确的。 变形三:若再施加一外力F水平向左,使物体下滑,则() 这个力将改变弹力和摩擦力的大小,但并没有改变它们的方向,所以仍选AD。 变形四:若再施加一外力F垂直于斜面向下,物体仍下滑,则() 变形五:若外力F方向任意,在物体下滑的过程中,一定有() 同理,不管外力F的方向如何,只要物体是下滑的,则地面对斜面体没有摩擦力作用,选项AD 始终正确。 这是一段神奇的推理。

新教材人教版 高中物理精品 第二章 第4讲 牛顿第三定律 共点力平衡

第4讲 牛顿第三定律 共点力平衡 目标要求 1.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并能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2.熟练掌握受力分析的步骤,会灵活应用整体法、隔离法并结合牛顿第三定律进行受力分析.3.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会解共点力平衡问题. 考点一 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1)三同⎩⎪⎨⎪ ⎧ 同大小同时产生、变化、消失 同性质 (2)三异⎩⎪⎨⎪ ⎧ 反向异体,即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 不同物体上不同效果 (3)二无关⎩ ⎪⎨⎪⎧ 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与是否和其他物体相互作用无关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 ) 2.人走在松软土地上下陷时,人对地面的压力大于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 ) 3.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的重力和支持力为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 ) 一对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比较 名称 项目 一对平衡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对象 同一个物体 两个相互作用的不同物体 作用时间 不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一定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 作用效果可相互抵消不可抵消 考向1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例1(多选)如图所示,体育项目“押加”实际上相当于两个人拔河,如果甲、乙两人在“押加”比赛中,甲获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获胜 B.当甲把乙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 C.当甲把乙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D.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只是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所以甲获胜 答案BD 解析甲对乙的拉力与乙对甲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与二者的运动状态无关,即不管哪个获胜,甲对乙的拉力大小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大小,当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时,甲才能获胜,故A、C错误,B、D正确. 考向2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比较 例2(2023·浙江省十校联盟联考)春节晚会上杂技《绽放》表演了花样飞天,如图是女演员举起男演员的一个场景,两位杂技演员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地面对女演员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B.水平地面对女演员的支持力和女演员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C.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大小小于男演员对女演员的作用力大小 D.女演员对男演员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男演员所受重力大小 答案 D

沪科版高中物理高一物理试验版《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沪科版高中物理高一物理试验版《共点力的平衡及其应用》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 1. 教学背景 本节课是高一物理试验版中的一节试验课,主要讲解共点 力的平衡及其应用。 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掌握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理解重力、弹性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和作用; •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1.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共点力的平衡概念和判断方法; 2.重力、弹性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和作用; 3.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 4.小组合作实验和实验报告。 2. 教学步骤 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

步骤一: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回忆力的定义、单位、性质和分类等相关知识,并围绕“什么是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展开讨论。 步骤二:讲授知识 在引导学生认识力的平衡的基础上,辅以多媒体教学,结合图形、实例和视频,讲解重力、弹性力、摩擦力等常见力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和方法。 步骤三:小组合作实验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参与一个小组合作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共点力平衡的特点和应用。实验步骤如下: 1.选好一张弹性细绳,将其平衡端点固定在黑板上、 桌角,以手为尺测出长度L1,并标示在弹性细绳上; 2.另选一张弹性细绳,将其平衡端点挂在第一张弹性 细绳正下方,以手为尺测出长度L2(与L1之和近似)并标示在弹性细绳上; 3.逐渐将第二张弹性细绳向一侧扯紧,注意观察和记 录弹性细绳的变化; 4.重复以上三个步骤,可以得到如下示意图:

5.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和探究,确定稳定平 衡和不稳定平衡的条件,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力的方向和大小实现平衡。 步骤四:实验报告 鼓励学生以小组形式,开展实验报告,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结论等内容分别用文字和图表形式呈现,并就共点力平衡的特点和应用,进行讨论和总结。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个试验课,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验和探究能力,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共点力平衡的特点和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而且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力的平衡的概念和判断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内容的设计有些单一和枯燥,需要更多地贴近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另外,在小组合作实验中,有些学生缺乏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需要及时进行引导和点拨。

共点力的平衡说课稿[修改版]

第一篇:共点力的平衡说课稿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说课稿 马荣光 一、说教材 这一章是在牛顿运动定律之后,所以教学中可以将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当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来处理,因为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一般可视为质点,这样得出平衡条件比较简捷,同前一章的联系较为紧密。但在教学中就注意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肯定是静止的”的错误认识,为了全面认识物体的平衡,教材在例题的安排上注意了这一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掌握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演示实验,推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德育目标 通过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用具 教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法、讲练法 教学用具:演示物体一个,弹簧秤三个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的物体有的处于平衡状态,有的处于非平衡状态;其中物体的平衡状态比较常见,而且很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是物体的平衡状态,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二)、新课教学 学习目标完成过程: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 (1)复习什么是共点力: 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2)介绍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a:一个物体在共点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b:请学生举例:哪些物体属于在共点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c:同学们刚才举的例子中,有的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有的物体在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那么,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处于平衡状态呢?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1)理论推导: 从牛顿第二定律知道:当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是合力为零。即F合=0 (2)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