禄丰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禄丰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
牢端在自己手中”“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这些重要
部署为新时代进一步做好粮食安全工作指明了重要方向,我市自2017年起被列
为全国产粮(油)大县,“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完成粮食生产任务。
2022年州下达我市粮食总播种面积62.76万亩,产量23.22万吨。
根据统计局反馈数据,我市可完成粮食面积67.15万亩,产量25.51万吨,能圆满完成州下达的粮食生产指标任务。
(二)完成“优质粮食工程”项目建设。
2022年“优质粮食工程”全面完成并通过竣工验收,项目包含“中国好粮油”示范县项目和粮食产服务体系建设
项目,合计完成项目总投资3269.36万元,其中财政补助资金1350万元,企业
及受益的经营主体自筹1919.36万元,建设50吨优质大米生产线一条,建设10
吨优质油菜生产线一条,建成优质稻核心种植基地6000亩,打造“中国好粮油”示范门店5家,申报优质粮油绿色食品15个,为全市的优质粮油生产奠定了坚
实的基础。
(三)足额发放惠农惠民补贴。
种粮农民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全年共争取
实际种粮农民补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产粮油大县奖补、水稻绿色高质高效、
绿色种养循环、省级农业发展专项、农业生产救灾等项目资金共计8479.21万元,有力地支撑了全市粮食产业的发展,降低了种粮成本,对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起
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持续开展产粮油大县监测工作。
完成了2022年的全部监测调查任务,为禄丰成为全国产粮油大县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五)积极探索新品种、新技术。
一是“楚梗54号”百亩方攻关通过农业
农村部测产验收,亩产达954.9公斤,成为云南省第4个超级稻品种。
二是国家
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昆明综合试验站禄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绿色增产技术示范
项目通过省级专家组测产验收,复合亩产达800.4公斤,真正做到了“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
三是旱地种植杂交稻优质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通过省级专家组测
产验收,亩产达606公斤,旱地种植杂交稻种植技术走在全省前列。
二、当前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成本偏高。
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难下,种粮成本提高。
据统计数据,2022年我市农用物资平均价格为尿素3060元/吨,同比增加
1.56%;磷肥927元/吨,同比增加38%;复合肥4090元/吨,同比增加21.7%;
地膜13000元/吨,同比增加8.8%;棚膜18000元/吨,同比增加1.1%;农用柴
油8.45元/升,同比增加20%;而农产品价格及农作物产值趋于稳定,严重影响
了农户种粮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较多。
(二)信贷机制难以满足农民需求。
近年来,包括农业银行等商业银行为了
利润最大化逐步撤出了农村市场的金融网点,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政策性金融功
能很难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对金融服务的实际需求,中国邮储银行则更倾向于吸收
农村地区的存款,并不能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问题,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为农村商
业银行后,合作制名存实亡,逐渐远离了“三农”。
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发展呈
现出极不协调的状态,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信贷需求难以满足,这对农村经济的
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再者加上农民信贷的特殊性,一是融资需求金额小、笔数多,二是缺乏有效的抵押物,三是农民信用低,四是农业本身的特点导致信贷的高风险,五是农民资金需求时效性强。
使得农民贷款更为困难。
(三)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且老年化严重。
根据禄丰县统计年鉴,2020年全
市乡村劳动力资源数22.98万人,其中乡村农业劳动力人数14.1万人,而在家
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中,60%以上年龄超过50岁,文化水平偏低,对农业科
技接受能力差,技术操作水平低,直接影响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
(四)现代农业发展受限。
我市是一个山区半山区县市,田块普遍偏小、田
地不规则、不适合大中型农业机械耕作,基础设施条件差,沟渠和机耕路不配套,机械化率水平较低,土地难于集中经营。
(五)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优。
据统计,截止2022年,全市51岁以上专业
技术人员占比达到44.8%,而40岁以下专业技术人员只占20%,老龄化问题严重。
专门从事农业科技推广的专技人员较少,尤其是乡镇大量抽调借用农业专业技术
人员从事乡镇其它工作,全市14个乡镇共有农业专业技术编制266人,现有247人,空编19人,实际在岗139人,在岗率52.57%。
三、提出的对策建议
(一)要保持农产品市场、农资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减轻农民生产成本上涨
的压力,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整治,相关执法监管部门要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整治,严肃查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和乱涨价、乱收费行为,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
(二)整合金融机构的支农项目资金向农业农村倾斜。
一是提高农业项目资
金利用率,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创造最大化的农业价值;二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高抗风险能力,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三是各级
政府出台相关惠农政策,增加向农业倾斜的项目资金。
(三)多措并举吸纳农村劳动力。
一是通过产业发展产业政策倾斜吸引青壮
劳动力及大学生参加农业生产活动;二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用机械弥补劳动
力不足的短板;三是发展壮大农业集体,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使种植户有利可图,以此吸引投入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劳动力。
(四)通过发展山区特色农业实现山区农业现代化。
山区自然环境良好,生
态与人文资源丰富多样,山区农业现代化独具的环境生态优势山区特色农业有高
产值的特性,要充分借助产地生态环境资源优势生产优质农产品,依托品质树立
品牌,并瞄准高端市场和消费群体开展定向营销,使产品获得品质与品牌的溢价。
(五)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将抽调到其他单位的农业专业技
术人员召回从事农业工作,从年轻积累经验,避免农技推广的人才队伍组织结构
不合理且持续断层。
四、结语
粮食安全关系国计民生,是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根本保障。
因此,在
二十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我市多措并举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基于区域发展、
国家发展的关键之举。
虽然在一系列“组合拳”的推动下,我市粮食生产局面有
所改善,农产品市场、农资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农村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农
村劳动力层次不断提高,特色农业逐渐成型,农业技术壁垒开始攻克,但未来之
路仍十分漫长,这就需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对于农业领域粮食安全问题
的指示精神和政策部署,上下齐心,形成合力,将我市粮食生产的顽疾彻底拔除,如此方能振兴农业,守牢粮食安全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