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国情(不看别后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
党史国情专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152题,每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相比,最重要的贡献是制定了( )。
C.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2.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主要依据是( )。
D.中国的社会性质
3.中共之所以能够明确地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
B.中共正确分析和认识了中国国情
4.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本区别在于( )。
D.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
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社会主义革命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5.1923年中共“三大”就国共合作问题,决定( )。
B.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6.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运动被称为“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
A.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其意义在于( )。
A.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9.农村革命根据地大多分布在南方,主要原因是( )。
A.北伐战争的影响
10.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指( )。
D.从受共产国际支配到独立解决党内问题
11.1931年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中小工商业者的政策是( )。
A.消灭
B.限制
C.保护
D.联合
即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给富农以经济出路,给地主以生活的出路。
12.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
①体现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②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④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1947年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三支部队由内线打到外线,三支部队都攻入的一个省是( )。
A.安徽
B.江苏
C.湖北
D.河南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C.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开辟道路
15.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政策与过去的主要不同是( )。
D.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
16.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是(应对新中国)。
D.要求全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17.建国初期实行精兵简政的主要目的是( )。
A.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B.稳定物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C.提高行政效率和部队战斗力
D.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
18.中国共产党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标志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整风运动的开始
C.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开始
D.中共“八大”召开取得初步成果
19.中共“八大”确定我国经济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
A.逐步改造
B.多快好省
C.稳步前进
D.高速发展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0.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
A.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B.正确处理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1.过渡时期总路线就其基本任务而言,所体现的基本特征是( )。
A.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
B.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结合
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同步进行
D.发展科技教育与两个文明建设同步进行
2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 )。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
D.科技和教育
23.中共出现“文革”失误,在认识上的根源是( )。
A.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错误估计和分析
24.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2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开始形成,主要表现在提出了
( )。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②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③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④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
②都明确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
③都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
④这两个会议有一定的继承性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中共“十三大”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本质是( )。
A.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B.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28.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体制
D.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29.“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 )。
A.改革开放
B.科教兴国
C.“文革”结束
D.包产到户
30.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