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角度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傲慢与偏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造作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反映了18 世纪末到19 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文章跌宕起伏,给人以丰富的假象空间。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心情也随着作者和自己的想象四处漫游,从而吸引了广大读者,时至今日,仍给读者以独特的艺术享受。

而这种跌宕起伏的情节正是为了迎合读者的需求,让读者置身于作品中能动的创作自己的作品。

这恰恰符合接受美学也称接受理论的主张。

接受美学既是一种文学理论,也是一种美学理论。

20 世纪60 年代,以姚斯和伊塞尔为代表的康斯坦茨派迅速崛起,确立了以读者为中心的美学理论,实现了文学研究方向的根本变化。

首先,在接受美学中,“期待视域”是它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指的是作者留给读者的空白之处,给予读者填补的地方。

根据读者所处客观背景以及读者主观方面的差异,“期待视域”也不尽相同。

“期待视域”主要有两大形态:一个是既往的审美经验(对文学的类型、形式、主题、风格和语言的审美经验)基础上形成的较为狭隘的文学期待视域)另一个是既往的生活经验(对社会历史人生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形成的更为广阔的生活期待视域。

其次,姚斯提出的“审美距离”是接受美学的又一重要概念,姚斯认为一部作品的审美价值在接受过程中被反复得到证实,是由人们既定的期待视域与文学作品之间存在一个审美距离所决定的,而“审美距离”就是读者的“期待视域”和实际的文学作品之间的距离。

《傲慢与偏见》正是通过利用“审美距离”与读者进行交流。

这种“审美距离” 在描写伊丽莎白和达西以及简和宾利的爱情时,被发挥
的淋漓尽致。

首先,作家在描写简和宾利最初相遇时,两人在聚会上一见钟情,随后宾利便邀请简到府上做客,让读者理所当然认为两个人会在互相倾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交往,迅速拉近了“审美距离”。

然而作品并为如此发展,而是因为简的不善于表达、看似冷漠以及宾利亲人及朋友对两人身份差距的指责,宾利不得不放弃对简的追求而离开。

这就是接受美学中主张的“期待受挫”,即拉大了和读者的距离,引起读者对两人发展的猜测。

这种“期待受挫”在描写伊丽莎白和达西的爱情时,更是表现的十分明显。

从第一次见面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在伊丽莎白眼里,达西都是一个骄傲自我的人,不受周围人们的喜欢。

而在达西眼里,伊丽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