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推理_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4期
2009年12月
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nan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s)
V ol.29 N o.4Dec. 2009
德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收稿日期]2009 10 27
[基金项目]海南省教育厅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H xw sy2008 23).
[作者简介]文福荣(1983-),女,山西运城人,教育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德育原理研究.
道德推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关系的研究进展
文福荣, 肖少北
(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海南海口571158)
[摘 要]道德行为的发生是一个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复杂过程。
从道德推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这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对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作了探索性的思考。
[关键词]道德推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中图分类号]G 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6641(2009)04 0342 04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al Inference,
Moral Emotion and Moral Behavior
WEN Fu rong, XIAO Shao bei
(School of Educatio n Science,H ainan N o rmal U niversit y,H aiko u 571158,China)
Abstract:The o ccurr ence o f moral behavior is a co mplex pro cess affected by many facto rs.T 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 esearch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fr om the perspective o f study on the r elationship betw een m oral inference,mor al em otion and moral behavio r.And ex ploring r eflections are done on the current existing pro blems and resear ch directio n in this field.Key words:mor al inference;mo ral emotion;moral behav io r 目前,道德判断研究遵循着两种模式,一种是传统的道德判断研究,一直遵循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理性主义模式,即道德判断主要通过推理和思考而得;另一种是不久前产生的新理论!!!社会直觉模式理论,该理论对传统的理性模式提出挑战,指出道德判断由快速的道德直觉导致,接下来才是慢速的、追溯性的道德推理。
这两种理论激起了国内外许多心理学家的争论。
要解决这个争论,弄清楚道德推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关系哪个更为密切就成为研究的一个重点。
道德推理(Mo ral Rea so ning)是指个人运用已有的道德概念和道德认识,对道德现象进行分析、评价、推断和选择的心理过程。
道德情感(M oral feeling)是人们根据社会道德规范评价自己和别人的思想、意图和举止行为时所
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是激发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的内部驱动力量,是人类品德结构中的基本要素,
又是人类品德结构形成的重要条件。
道德行为(Mor al Behavior )是人们在道德方面有意识的行动,是指个体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所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的实际行动,是个体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其中,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发出的,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伤害他人的身体行为或语言行为。
本文分别回顾了道德推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关系的相关研究,并对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作探索性的思考。
一、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
在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中,传统道德推理问卷的
342
分数往往与被试实际的道德行为不一致,呈现不稳定的关系,道德推理能力并不能很好预测个体的道德行为。
如朱丹、李丹[1]以上海市初中3个年级217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道德判断推理能力测验量表、移情反应问卷、青少年行为问卷等进行调查研究。
结果显示:道德推理能力与亲社会行为之间没有显著相关。
其他人的研究也得出类似的结论。
刘志军[2]以201名上海市普通初中的学生(初一、初三)为研究对象,利用道德推理能力测验量表和班级戏剧量表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道德推理能力、退缩行为两者与亲社会行为之间都不存在密切联系,但初三年级时,道德推理能力与攻击行为呈显著负相关,说明有较高水平道德推理能力的学生,其攻击性行为也较少,有较低道德推理能力水平的学生则会表现出较多的攻击行为。
他还以286名上海市普通中学的学生(初一、初三、高一)为研究对象,利用道德判断推理量表、班级戏剧量表和社会测量法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学生的道德判断推理能力与亲社会行为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3]。
这意味着道德判断推理能力得分高并不能预测亲社会行为的表现水平高。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道德判断推理能力与道德行为之间的不稳定性呢? Nickerson等人[4]认为,由于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对道德的自我理解不能保持同一,因此传统的道德推理不能较好地预测个体的道德行为。
他们认为道德同一性(m oral identity)是维持道德行为的关键因素,一个人要想表现出稳定的道德行为,就必须获得在不同情境下都保持一致的道德同一性,而道德的自我理解(moral self understanding)则是道德同一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外的一些研究者如Blasi[5]在综合考察这类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道德推理能力和道德行为在统计上表现出显著相关,很可能是第3种变量在起作用,他发现这第3种变量就是智商。
但不同研究者对智商与道德推理关系的研究报告结果却不同,如Kohlber g[6]指出智商与道德推理的相关在0 3~ 0 5之间;而Rest[7]的报告则在0 2~0 5之间。
M etcalfe和Miscbel[8]提出了意志力双过程模型,指出在面对诱惑时,控制人行为的是两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系统:热系统和冷系统。
热系统主要用于快速的情感加工,它充分运用基于杏仁核的记忆功能;冷系统主要用于空间、情节性表征、思维,它依赖于海马的记忆功能、大脑前叶的计划和抑制功能,而且它可能就是Blasi所说的第3种变量。
他认为,道德行为的改善并不是由于道德推理能力的提高,而是由于冷系统中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
这与传统的认为道德推理水平越高,越倾向于做出积极的道德行为的观点相反。
一些研究者还指出,其实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并不总是呈现一致性变化。
H art和Fegley[9]比较了亲社会行为的榜样者和非榜样者,通过柯尔伯格的访谈技术发现他们的道德推理没有显著差异。
Thom a等人[10]的研究表明,道德推理与消极行为有关,而与积极的行为无关。
另外一些研究表明,道德推理必须通过道德情感的中介作用才能影响道德行为。
如Mclnerney 等人[11]以221名七年级女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测评了她们的道德推理水平和课堂行为表现水平,并用EBMRI问卷(Emotion-Behavior-M oral Rea soning Invento ry)测量学生对羞愧和内疚的敏感性。
研究结果显示,羞愧和内疚的情感在道德推理向亲社会行为的转化过程中起着明显的中介作用,即道德推理是通过增强学生的羞愧感和内疚感从而反过来促进亲社会行为发生的,但这项研究没有涉及到男性被试。
我国心理学家丁芳[12]采用三因素实验设计法,设定性别、道德推理、移情是3个自变量,亲社会行为是因变量,通过DIT测验(确定问题测验)随机选取初中二年级高道德推理和低道德推理被试各40人,男女各半,然后实施移情唤醒操作,并提供助人机会来研究3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儿童的道德推理与移情对其亲社会行为影响有明显的交互作用;高道德推理水平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受移情水平的影响比低道德推理水平的儿童明显;移情水平较高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受道德推理水平的影响比移情水平较低的儿童明显;道德推理与移情之间的联系是以角色采择作为中介因素的。
二、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
关于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关系的研究表明,这两者似乎比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的关系更密切。
Dam asio的研究[13]相继发现大脑前额皮层腹内侧(VMPFC)受损的病人在道德推理能力上没有受到影响,也具有充分的道德规则和社会习俗知识,在解决逻辑问题、经济问题甚至道德两难问题时与常人无异;但在面对真实情景时,他们会表现出判断出错、不果断和不理智的行为。
Dam asio指出VM PFC受损的病人会失去对世界普遍的情感反应,尤其是对他人行为的特定反应,由于感受不到羞愧、痛苦,就不会在乎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别人的痛苦,不道德的行为就发生了。
Greene等[14]用
343
FMRI扫描了被试在涉及个人情感、与个人情感无关、与道德无关3种情境中的大脑活动。
结果表明,涉及个人情感的道德情境引起了更多与情感加工有关的大脑区域的活动,而其它两种情境更多的是引起了与工作记忆有关的大脑区域的活动;而且被试在涉及个人情感的情境中对作出侵犯行为很快就表示反对,但作出赞成的反应很慢,在其它两种情境中表示赞成和反对的反应相近。
由此可见,在涉及个人情感的道德情境中,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有着更重要的作用;而在与个人情感无关的情境中,道德推理对道德行为的作用更大。
其他一些关于道德情感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移情与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研究上。
一些研究表明,移情和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与攻击行为存在负相关。
如Desm ond等人[15]考察了174名在校大学生和宠物相处关系的质量与他们的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实验者与宠物关系的质量并不能很好地预测亲社会行为的水平,但是实验者的移情测验分数却和亲社会行为呈显著相关。
M iller和Eisenberg[16]通过元分析指出,攻击行为应该与移情存在负相关;移情反应可能是攻击性的一个抑制因素。
那么,移情与亲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呢?Loudin 等[17]考察了移情不同成分(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与攻击行为的关系后发现,观点采择技能不足的大学生比同伴有更多的攻击行为;另外,对男生而言,情感关注的缺失,也会增加其攻击行为。
但Jolliffe 和Farrington[18]对青少年的调查却发现,无论男女,认知性移情与任何形式的欺负无关;经常有欺负行为的孩子,他们缺失的是情绪性移情,而不是认知性移情。
国内关于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道德情感某一方面与道德行为关系方面,且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
如李辽[19]以144名湖南岳阳市普通中学的学生(初二、高一)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实验与量表、问卷相结合的方法,研究12 ~16岁青少年的移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张嘉玮和崔光成[20]以吉林省的两所普通中小学的学生(小学五年级、初一和初二)为研究对象,采用MES(由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教授编制的移情量表)和自编的儿童亲社会等级量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移情能力的高低与其亲社会行为之间并无显著相关。
何安明[21]以173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了∀大学生利他观念问卷调查表#、∀同他人的理解与交流#和∀社会共感能力#等问卷,进行了调查和个别访谈,结果表明,大学生的移情能力与利他行为的相关性极其显著。
三、对上述研究的几点思考
1.比较道德推理、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的影响
由前文可见,道德推理和道德情感对道德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
从本文引用的诸多研究中发现,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有更为密切的关系,道德情感与亲社会行为往往有着较显著的相关性,它们常常直接影响亲社会行为,并且是亲社会行为的较好的预测因素。
道德情感与攻击性的关系是移情与攻击性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而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之间的相关性要弱一些,且常常是通过其他的因素间接地影响道德行为,如智商、意志力、被试的道德同一性和道德情感,它们与亲社会行为的一致性要比情感性因素差。
2.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在研究内容方面,这些研究大部分都只是针对道德情感某一方面与道德行为的某一方面的研究,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这主要是目前道德研究领域对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界定没有达成一致。
如,道德情感的具体内容和内在结构目前仍存在不少争议。
有的研究者认为,道德情感包括尊重、忠诚、同情、责任心、自律和诚实等;凯根认为有5种基本的道德情感:焦虑;移情;责任和内疚;疲乏或厌倦;困惑或不确定。
戴艳等人认为,在人的品德发展中具有广延性、迁移性、共振性的4种道德情感要素是同情心、自尊心、责任感、羞耻感[22]。
另一些研究者认为,移情在道德情感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如霍夫曼的移情理论。
这就要求在以后的研究中界定道德情感的内涵和外延。
测量工具方面,编制有效的测量工具,这方面已有戴艳等编制的∀小学生道德情感量表#,而全面测量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工具还有待编制。
在研究方法及其取样方面,这些研究局限于青少年发展的某个时期,样本不涉及青少年发展的各个阶段。
纵观以上的文献能够看出,目前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或者局限于个案研究,或者局限于青少年道德发展的某个阶段,没有一个研究涉及到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各个阶段。
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重点可以放在全面选取处于发展各个阶段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地揭示当前青少年道德发展的特点,更好的为青少年道德教育提供参考。
在研究设计和量表的选择方面,这些研究缺乏
344
对某些重要的无关变量的控制,如智商、家庭背景等。
本课题在设计时考虑到了重要的人口学变量,如性别、年级、智商。
特别是许多已有的道德判断量表没有把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作出区分性的界定,而是把它们混在一起予以测量,如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交谈法(MJI)。
这就要求在以后的研究中采取更加有效的测量工具,如道德判断测验(M JT 中文版)是至今唯一一个可以同时测量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道德判断测验。
3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从以上的研究中能够看出,道德推理和道德行为的关系问题研究的结论表现出不一致性。
那么,道德推理跟道德行为的相关性有多大?道德推理在多大程度上能预测个体的道德行为?道德推理在预测个体道德行为的过程中,其他相关变量,如智商到底起着多大作用等等,将会成为今后道德推理与道德行为关系的研究方向;而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关系问题的研究将会集中在个体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关系上。
其中,道德情感跟道德行为的相关性到底有多大,道德情感在道德推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是不是仅仅起中介作用等等,都是将来研究的方向。
[参 考 文 献]
[1]朱丹,李丹.初中学生道德推理、移情反应、亲社会行为及其相关关系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5,2(5):1231-1234.
[2]刘志军.对初中生社会和道德判断推理及其关系的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8):67-69,84.
[3]刘志军.中学生的道德判断推理水平、同伴关系和亲社为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1,24(5):6-8.
[4]N icker so n K endras.M o ral self understanding in adolescence:A re ex plorat ion of domain analy sis of r isk and proso cial be
hav io r:丹麦,DA I2B65P04[P].2004 10 28.
[5]Blasi A.Br idg ing mor al co gnit ion and mor al action:A crit ical review o f the liter ature[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0,
88:1-45.
[6]K ohlberg L.Stag e and sequence:T he co gnitive dev elo pmental appr oach to socialization[M].G oslin D A.H andbook of
socialization theor y and resea rch.Chicago:Rand M cN ally,1969.
[7]Rest J R.D ev elo pment in judg ing mora l issues[M].M inneapolis:U niversit y of M innesota P ress,1979.
[8]M etcalfe J,M ischel W.A ho t/coo l sy stem analysis of delay of gr atification:Dynamics o f w illpow er[J].Psychological Re
view,1999,106:3-19.
[9]H art D,F egley S.Pro social behav io r and caring in adolescence:Relations t o self-under standing and social judgment[J].
Child Development,1995,66:1346-1359.
[10]T ho ma S J,N arv aez D,Rest J,et al.D oes mo ral judgment development reduce to po lit ical attitudes or ver ba l ability?Evi
dence using the defining issues t est[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1999(11):325-341.
[11]M clnerney F rances R.Shame and guilt:T heir r ole in the relat ionbetw een mora l r easo ning and behavio r in early adoles
cent g ir ls:丹麦,DA I2A56P081[P].1996 02 30.
[12]丁芳.儿童的道德判断、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2000(5):77-80.
[13]Damasio A R.Individua ls w ith socio pathic behav ior caused by fro ntal damag e fail to respond autonomically t o so cial stim
uli[J].Behavioral Brain Research,1990,41:81-94.
[14]Gr eene J D.An fM RI inv est igat ion of emot ional eng ag ement in moral judgment[J].Science,2001,293:2105-2108.
[15]Desmond.Fr eder ic F air field,U niver sity o f F lo rida,Associat ions between human and animal r elatio nship qualit y,dispo
sitio nal empathy,andpro social behavior:丹麦,D A12B63P01[P].2002 06 10.
[16]M iller P A,Eisenberg N.T he relatio n o f em pathy t o agg ressiv eand exter nalizingP ant isocial behav ior[J].Psychological
Bulletin,1988,103(3):324-344.
[17]L oudin J L,L oukas A,Robinson S.R elatio na l agg ression in co llegestudents:Ex amining the ro les o f so cial anxiet y and
empathy[J].Aggressive Behavior,2003,29(5):430-439.
[18]Jo lliffe D,Far ring ton D P.Ex amining the r elationship bet ween low empathy and bullying[J].A ggressive Behavior,2006,
32(6):540-550.
[19]李辽.青少年的移情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J].心理科学,1990(1):72-78.
[20]张嘉玮,崔光成.12!16岁被助儿童的自助能力、移情能力与亲社会行为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1):14-
18.
[21]何安明.大学生移情能力与利他行为的相关研究[J].黑龙江教育研究,2007(2):154-156.
[22]戴艳,刘海燕.小学道德情感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学刊,2004(7):20-22.
(责任编辑:秦和平)
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