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评价与综合调整优化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开发评价与综合调整优化的应用研究油藏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其自身就会面对含水上升、产量递减以及剩余油零星分布等必经阶段,这些不同的阶段对油田确定油藏的开发方案与实施策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正是从这个层面出发,有必要对油田开发评价与综合调整优化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
1 油田基本情况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其是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营业务的国有控股特大型企业,是我国现有的纳税百强企业之一。
大庆油田由萨尔图以及杏树岗等四十多个油气田组成,东北与西北为该公司的主要勘探范围。
伴随着大庆油田开采工作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高含水的开采阶段,如何有效的提升油田的经济效益一直是大庆油田工作的关注重点之一。
本文以大庆油田的杏六联油区为例,对大庆油田的开发评价与综合调整优化进行应用研究。
2 油田开发评价与综合调整优化分析
大庆油田的杏六联油区存在着严重的套损情况,同时伴随着水驱综合含水的上升,油层的动用程度也呈增加的特点,这就导致了该区域选井选层的工作难度的提升。
该地区油水井的数量比较多,在实际操作中表现为注水质量比
较差。
且由于地面设施建成早,已建系统腐蚀老化等问题较多,这些都严重的对地面工程系统的安全、平稳以及高效运行产生消极影响,甚至有的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现有的生产需求。
从这些实际问题出发,结合杏六联油区区域能力布局存在不平衡的情况,确定了以下开发评价与综合调整优化措施。
2.1 油田开发评价与综合调整优化流程
首先,针对大庆油田的杏六联油区的开发现状,确定出符合该区域情况的开发工作应遵守的原则和目标。
在确定开发目标与开发原则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的剩余油分布、剩余油潜力及对油藏系统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这3个方案。
在对这3个方案的产油量、产液量、含水率以及累积产油等年度指标等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得出了这3个方案的总得分分别为0.610、0.897、0.623,也就是所确定为最优方案为第二个方案。
其次,在所确定的第二个方案的基础上,以第二个方案中所确定的内容为依据,对大庆油田的杏六联油区的地面油气集输与地面注水系统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大庆油田的杏六联油区地面系统的调整方案,其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地面系统调整优化、地面集输处理系统以及地面注水系统调整优化。
从大庆油田的杏六联油区油田开发评价与综合调整优化的应用来看,由于其具有油田区域分布广的特点,因而其注水管网呈复杂
化特点,其注水井的数目也相对来说比较多。
这就导致该区域油田的注水系统不只是一个注水站或单个配水间,而是包含有多个注水站、多个配水间。
这就使得在该区域的油田开发评价与综合调整优化中在注水管网布局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对该区域的地下系统调整时,应确定出地面管网所具有的最优经济管径。
2.2 油田开发评价与综合调整优化后的实施效果
大庆油田的杏六联油区油田调整优化后的地下系统实施后,其以改善该区域油层的动用状况为基础,对其的注水与产液结构进行调整。
也就是说,该区域地下系统综合调整优化的实施效果表现为累积增油2.365万t。
从该区域的聚驱产能区块的投产与投注情况来看,目前平均单井日产油2.35t,综合含水93.2%。
大庆油田的杏六联油区油田调整优化后的地面系统实施后,有效的清除了油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对系统布局进行了有效优化,进而在确保水质达标的基础上降低了操作成本。
杏六联油区油田的放水站与污水处理站在优化中被取消后,针对原有的位置与部分设施进行新的利用。
从地面系统优化后的实施效果来看,该工程在建成投产后,运行状况正常,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减少了企业在工程建设方面的投资,和企业原有的布局与流程相比,在产能与改造方面公节省近3 300万元,极大的降低了企业在运营方面所支付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现有设备的运行效率。
总之,对油田的开发进行必要的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综合调整优化,对油藏的高效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
伴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提升,油田开发评价与综合调整优化的应用的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也会随着不断的提高。
油田企业有必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确定符合油藏特点的油田开发评价与综合调整优化的策略,不断的提升油田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井洋.欧利坨子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及综合调整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2).
[2]钱月红,王同军,张艳平,赵凤华.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综合调整效果及开发经济效益评价[j].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8(16):70-71.
[3]潘玉厚,姚爽,郭亚军.油田开发调整方案的多指标群体综合评价方法及应用[j].技术经济,2010(3):31-35.
[4]贾淑梅.油田老区改造项目的经济评价方法探讨[j].油气田地面工程,2009(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