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第五章人与环境包括两个内容:人类影响环境和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环境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是国际和国内环境保护形势的发展所趋,这两个内容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环境污染会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而生物又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故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的介绍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环境的保护之间关系既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是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通过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的学习,已经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意义;
2.学生已学习过第五章第一节人类影响环境,已经知道人口增长和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
3.我校高中学生具备的特点是:兴趣爱好特别广泛,自主意识相对强烈,知识面较广,求知欲较强。
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的同时,还需要注意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内容具有直观性与抽象性,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需要借助一些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同时我校具备了多媒体教学条件,我采用多媒体教室环境进行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某种污染产生的生物效应
2.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保护措施
3.认同可持续发展理论。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让学生收集分析资料,提高收集、处理、提取和整合信息能力,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环节,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2.增强爱国情感和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建立起完整而科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
2.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及形势
(二)教学难点
1.环境污染产生的生物效应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
四、教学方法
1.观察分析法
2.分组讨论法
3.谈话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拓展总结
(二)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
展示环境污染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环境被严重污染的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并且引发思考:
环境污染会产生生物效应,什么是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利用教材P99积极思维的资料以及学生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分析、讨论。
得出结论: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越高。
2.提出问题:
(1)设计问题情境:为什么要保护生物多样性?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学生自学和讨论来体现本文的重点内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增强阅读能力,并可以提高分析、归纳其所得信息能力及交流能力。
在这个基础上,对本文的难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让学生来说明自己对其的理解,从而带动学生回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概念的理解,并请学生比较生物多样性的三种使用价值的侧重点。
以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处理所面对的难题来解决本文的难题。
(2)展示学生课前准备的资料,探讨问题:我国的生物资源现状和面临的威胁。
【设计意图】: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起来的资料(包括图片、数据),由这些直观感性材料可以强烈感觉到我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迫切需要。
3.独立思考:
引出问题:如何保护这些美丽的生灵?
【设计意图】:通过之前大量的事实资料,使学生意识到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巨大危害,在心灵受到震撼,情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然而然陷入思考,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
4.合作交流:
由此展开讨论,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什么威胁?
(2)这些威胁来自于什么?
(3)为消除这些威胁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对提升集体荣誉感有较大的帮助。
5.展示提升:
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汇报讨论的成果;
(2)各组如有不足可以由本组其他成员进行补充;
(3)汇报完毕后,小组之间可以针对他组的内容进行提問或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汇报,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
6.拓展总结:
(1)教师给与适当的引导,由学生互相合作进行总结和拓展,思考作为一名高中生所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有哪些?
(2)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实时地、合理地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三)整合点的诊断及解决办法
1.媒体导课,激发兴趣
本节课的情境导入如果采用常规教学方式,往往空洞乏味,学生难以理解,而用多媒体将几幅动画图片展示,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2.实物展示,及时评价
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可以及时评价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之处并指出不足,让学生体会到被认可的成就感,并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3.媒体展示,节省时间
在学生展示不够准确时,用媒体辅助展示答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节省老师授课时间。
(四)课堂反馈
1.在过去的2亿年中,自然界大约27年就有一种植物从地球上消失,每个世纪有90多种脊椎动物消失,而现在物种绝灭的速度是自然绝灭速度的1000倍,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B.基因突变C.生存斗争D.人为破坏
2.虎已经处于绝灭的边缘,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虎的营养级高,流入的能量不足
B.虎的繁殖力低,出生率下降
C.虎不能适应变化的环境,变异少
D.虎被乱捕滥杀且栖息地减少
3.下列措施符合保护物种多样性原则的是
A.为美化城市环境,随意从国外引进多种观赏类植物
B.为保护草场,减少沙化,要杀死所有危害草原的黄鼠
C.将东北虎迁入野生动物园繁育,并进行部分的野外放归试验
D.为控制水葫芦在我国造成的严重灾害,应将其天敌我国
4.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下列关于保护水资源的有效途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节约用水,合理用水
B.控制污染和治理水污染
C.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D.融化冰川,扩大淡水资源
答案:DDCD
六、板书设计
第五章第二节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
1、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2、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迁地保护、立法保护
3、人类可持续发展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景呈现出来,给了学生亲切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生物来源于自然,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解决问题,能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价值。
老师能不失时机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同时,找出思维漏洞,使他们在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基础上学会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
本节课以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索、解决问题为主线的课堂形式组织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了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习惯,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了课程目标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