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主产区指标体系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蒋和平1崔凯2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
Construction and Measuring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n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摘要:本文通过设置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25年的历史数据(1985~2009),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对粮食主产区25年来(1985~2009)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在测算过程中,采取了分区域、分指标对比,并始终考虑到过去的发展过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研究结论表明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农业发展的整体情况,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且各地区发展呈现不均衡性。对于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因素,各指标的作用各有不同,但今后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将更注重农村社会化、城乡一体化和农业可持续化等方面。
关键词: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测算与评价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25 year’s historical data, assesse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degree of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in 25 years by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method). In the process of calculaing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level in 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 this article took method of sub-regional, sub-index contrast, and always takes into account of past proces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vels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grain production area reflects the overall condition of China'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o some extent.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shows closely related, and the regional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esents imbalanced way of development. On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level of modernization, different index play various role, but the futur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trend will demonstrate its more emphasis on rural society,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and so on.
Keywords:Major grain producing areas;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Indexes System;Estimates and evaluation
1蒋和平(1956—),男,湖南省永州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业科技园发展与现代农业的研究。
2崔凯(1986—),男,河北省石家庄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硕土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与现代农业的研究。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动态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内涵和阶段目标,反映在农业经济上表现为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有差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目前国内对各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成果不少,但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成果和文献很少,因此,针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科学、全面、客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评价,同时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作出判断。对于促进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推动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1 研究的背景和依据
粮食主产区是指地理、土壤、气候、技术等条件适合种植粮食作物,并且有一定经济优势的专属经济区。从最广义上讲,粮食主产区是指我国以从事粮食生产为主的农村区域,这类似于粮食产区的概念。本文对粮食主产区的分类和分划,主要根据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对粮食主稀罕去粮食生产给予政策补贴性扶持,为此国家按照播种面积、粮食产量和提供商品粮数量等标准确定了河北省、河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苏省、江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13个省为我国粮食主产区。
根据历年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从1985~2009年的二十多年间,13个粮食主产省区的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稳定在75%以上,稻谷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占70%以上,小麦产量由将近70%提高到75%左右,玉米和大米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分别稳定在75%和85%左右。13个粮食主产省区提供了全国80%以上的商品粮。从粮食销售情况看,粮食主产区农民人均出售粮食数量占全国的80%以上。可以看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地位,以及粮食主产区在提供大宗农产品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决定了粮食主产区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从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国整体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
2 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
2.1 粮食主产区农业现代化评价模型的构建
作为指标体系,要分层确定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目标系统(综合水平)、子系统(主体指标组)。首先应确定个体指标,将之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之中,以便进行统一性考察。根据以上原则,结合统计学与数量经济学方法,本文认为应选择的评价指标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1、反映农业现代化生产手段方面的指标组。在该指标子系统中主要表现为土地、动力、资金、科技、水利以及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资源的投入水平。包括人均农业固定资产投入、单位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农业从业人员人均用电量、有效灌溉率、农业人口人均受教育程度3五个二级指标。
3其指标的计算公式为:农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年)= PiEi/P,式中P为本地区15岁及以上人口,Pi为具有i种文化程度的人口数,Ei为具有i种文化程度的人口受教育年数系数,i根据我国的学制确定,文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