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国营牧场基本情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树县国营牧场基本情况

玉树县国营牧场位于玉树县中部,西与县属隆宝镇、上拉秀乡接壤,东和北与结古镇相连,南与巴塘乡毗邻。现隶属于玉树县牧局。

一、历史沿革

牧场始建于己于1959年,是在原支前队驮牛大队的基础上所建设,隶属于兰州军区。1984年转交于玉树军分区,名称为玉树州军分区牧场,2001年3月又转交于省农牧控股公司南牧场管辖。2001年8月转交于玉树县,隶属于玉树县政府办公室,名称为玉树县国营牧场。于2002年8月又转交于玉树县农牧局。

二、自然状况

(一)地理位置。国营牧场处玉树县中段,玉治公路邻边而过,场部距离玉树县城(结古镇)15公里。

(二)自然条件。牧场平均海拔4400米,气候属高原大陆性凉温半干旱气候。总的气候特点是:光能丰富,热量不足,水分较多;冬长而冷,四季不分明;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降水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雨季开始晚,水热组合不当,春、伏旱严重;低温冻害、雪灾、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无绝对无霜期。区内牧草生长期为4——5个月,年均温2.9℃,极端最低气温-30℃,年降水量500mm左右。境内水资源为丰富,有通天河支流结曲河。

草场为高山草原类,土壤以高山草原草甸土为主,母质属第四系全新统、更新统期的湖积、冲洪积地层组成。成土时间短,成土过程和环境特殊,化学作用弱,物理作用强,形成土壤剖面分化程度差,

机构组成精,腐殖质薄,草原分解程度差,砾石含量高,胶膜原始。地势较为平坦,西部高、东部低,以滩地和小部分中低山丘陵地貌组成。

(三)经济社会状况

1、社会状况。牧场管理模式为事业性质集体企业管理,共有住户141户,人口635人,其中:男385人,女250人。劳动力257人。全部从事牧业生产。所有职工和居民由均为藏族,非文盲率为30%,文化程度最高为高中。

2、经济状况。2009年末,全场牧业收入为33万元左右,其他副业收入(主要为虫草采集)90万元,总收入合计为123万元,人均收入1937元,比全县牧民人均纯收入低219元。

3、资源状况。牧场总面积55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3万亩,可利用草场中,夏季草场和冬季草场的比例为2:5左右。2009年末,全场存栏牦牛3048头,羊(山羊、绵羊)2590只,牧工自留畜6000余头(只、匹),母畜比例31%,繁殖率20%。各种牲畜出栏率6%。

4、卫生。全场仅有1所占地12平方米的个体藏医诊所医疗器械严重匮缺,居民看病就医基本到县城。

5、基础设施。全场住房均为石木结构,“4.14”地震后,基本倒塌,无自来水,人畜饮水多靠泉水和河水。

(四)动植物资源

1、植物资源。土特产品较多,仅药用植物有100余种,主要有

冬虫夏草、川贝、大黄、黄芪、羌活、藏茵陈、雪莲、秦艽等;演粉植物有蕨麻和珠芽蓼等,纤维植物有鬼箭锦鸡儿、川青锦鸡儿、甘青瑞香、狼毒、芨芨草等;油料植物有香薷、遏嫩兰草、播娘蒿、葶苈子、垂果蒜芥、垂果亚麻等,香料植物和观赏植物有美丽蔷薇、西藏忍冬、香柏、刺参、葡萄枸子等;食用菌主要有野蘑菇、硬柄皮伞等。

2、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猞猁、沙狐、水獭、旱獭、马鹿、麝、高山雪鸡、野牦牛、野驴、盘羊、蓝马鸡,野羊、黄羊、石鸡、高原山鸡,环颈雉等。

三、区位优势

交通便利。牧场总体上地势平坦,省道玉治公路邻边而过,场部距县城15公里,地理位置优势,交通便利。

畜产品市场较大。牧场依托位于玉树县中心地带的优势,可以通过畜产品精深加工,调整产业结构,成为玉树县的畜产品基地,还可以远销西宁。

辐射带动范围广。全县很多乡镇村社的地理、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与牧场类似。因此,牧场作为全县唯一没有进行承包到户改革而可以进行集约化生产的单元,将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2010年开展的主要工作

2010年4月14日早晨7时49分,7.1级的强震,给玉树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了重创。玉树县国营牧场在此次地震中受到严重损失。房屋倒塌,牲畜死亡,给原本基础薄弱的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损失。我场干部职工在大灾面前不退缩,积极组织群众进行抗震救灾,在后

重建等一系列工作。

地震发生后,我场干部、职工在第一时间内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去哪里挽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不等不靠,做自己利索能及的事情。同时还对受灾群众进行广泛宣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地震不怕,我们一定有饭吃、有帐篷住。在我场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救灾工作取得了实效。稳定了人心,昂扬了斗志。

震后4天即2010年4月18日,我场领导从民政部门申请到第五批救灾物资,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发放给受灾群众。此后,申请到的抚慰金、生活补助、转移金、三孤人员生活补助金和救灾粮都及时发放给群众。在我场职工的认真组织下,在发放物资过程中,牧民们秩序井然,无一人冒领或多领并把发放物资和补助金的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料及时上报给民政局和其他部门。7月14日我场干部、职工不辞劳累,配合省、州、县统计局联合工作组一家一户统计房屋受损情况,并当天在公示栏中向全场牧民进行了公示。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大灾面前我们感受最深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及全国各族各界人民给予我们的无私援助。感恩回报是我们能够做到的唯一报答方式。在抗灾和恢复重建期间我们用一切机会教育本场牧民群众要感恩回报,知恩铭思、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同时我们也本着这种思想,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接待了帮助灾区人民的单位及军人:“北京方舱医院、济南方舱医院、海东特警”还接待了有关地质专家和勘察人员。

在经过前期的一些工作后,我场确定15户先行开阵重建。2010

年9月,本场领导陪同县上领导、地质专家、施工老板,对位于尕却拢的15户进行勘察,定点开始施工。我场工作人员随后按实际人数编号定房屋。确定了建设,理顺了相关关系,做好了建设前的相关工作基础。而后的工作通过县委、县政府交接给扎西管委会由建委会负责设计,我场工作人员在发放物资、登记等各项工作中积极配合管委会。

五、发展思路

(一)积极推进畜牧业发展,壮大主导产业

1、加强良种繁育,加快畜种结构调整,实施高原牦牛和绵羊的良种繁育,搞好畜种提纯、复壮。推进育种工作按标准、要求进行,确保品种质量不断提高。争取2——5年内,加大种牛种羊培育力度,增强供种能力,种公牛羊集中培育,计划从曲麻菜以及大通种牛场等地侵入野血牦牛、公羊全面实施牦牛复壮工作和“发展羊”措施。

2、法阵畜产品精深加工,依托传统的畜产品精加工,通过引进人才、技术,搞好畜产品精深加工的试点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3、加强技术推广,提高产品产量质量。强化牧畜疫病防治工作,使牧畜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减少疫情发生;提高饲草料种植、加工技术,女里提高产量,实现饲草料自给自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推广冬春草场灌溉技术,使冬季草场灌溉面达到30%以上,减轻草场对自然的依赖程度,有效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牧草产量。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