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分析教案-20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投入产出分析》教案
主讲教师:李冠霖
电话:85211556(家)
E-mail:*************.cn
2009年3月4日开课
时间:双周的周三上午8:30 — 11:30
学生:华南师范大学2008级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
******************************************************************************************************* 参考书目
1.杨树庄主编:《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施指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
2.毛林根编著:《产业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3.钟契夫主编:《投入产出分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9月版。
4.李冠霖著:《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3月版。
5.许宪春、刘起运主编:《中国投入产出分析应用论文精萃》,中国统计出版社2004年5月版。
6.《投入产出表》任选。
7.《线性代数》任选。
8.其他有关投入产出分析的书籍。
******************************************************************************************************* 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与电脑演示相结合
2.教师分析与学生思考相结合
3.堂上听课与堂下操作相结合
******************************************************************************************************* 教学要求
1.掌握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熟练掌握对投入产出有关指标的经济学分析。
3.能够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 学习要求
1.每人能有电脑上机。
2.获得Excel、Lotus软件,并熟悉基本功能及运算操作。
3.获得一定数量的投入产出表。
******************************************************************************************************* 教学安排
教学时间共10周,其中,前八周教学,第九周复习、解答,第十周上机考试。
*******************************************************************************************************
一、投入产出表的演示
要点:对投入产出表进行感性认识,把握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内容、产业分类等。
(一)《1997年度中国投入产出表》
(二)《1995年度日本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认识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
国外:里昂惕夫(1905年–1999年)1931年首创 二战后的普及和推广 1990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编制了投入产出表。
国际投入产出协会(International Input-Output Association (IIOA))founded in 1988,参见http://www.iioa.at/
一些国际组织或者官方网站都会提供投入产出表下载。
国内:我国于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研究投入产出分析 80年代初试编投入产出表 《中国1987年投入产出表》并决定每五年编制一次 现在已经有1987年、1990年、1992年、1995年、1997年、2000年、2002年、2007年比较完整的投入产出表。
中国投入产出学会(The Chinese Input-output Association, 简写CIOA)成立于1987 年3月(挂靠单位: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参见/ (二)投入: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在进行生产时所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各种服务,以及所投入的劳动力、上缴的利润和税金等。
(三)产出: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四)投入产出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情况的缩影。
(五)投入产出分析:用一定的方法,对投入产出表能反映出来的经济关系作出研究的过程。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经济学基础
(一)产业分类的理论与实践
1.三次产业分类法。产业是指国民经济某些性质相同的行业的集合体。在不引起歧义的情况下,“产业”概念与“行业”、“部门”概念等价。
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B.Fisher)于1935年在他所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首先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随后在英国经济学家科林克拉克(Colin Clack),继承了费希尔的研究成果,在1940年发表了《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进一步论述了三次产业划分理论,明确而又全面地区分了国民经济结构的三大产业部门。从50年代后期开始,西方经济学界和西方国家的统计部门普遍接受和采用了三次产业分类法。现在联合国统计署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的理论基础也就是三次产业分类理论。
关于三次产业,目前认识比较统一的是:国民经济按照产业发展顺序、产品特性可以分为第一产业(Primary Industry)、第二产业(Secondary Industry)和第三产业(Tertiary Industry)。其中:第一产业是指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第二产业是指广义的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关于“服务业”的概念
2.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标准产业分类法是指联合国为统一世界各国产业分类,于1958年制定颁布《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All Economic Activities(ISIC)》。随后经过1958年、1968年、1989年的三次修正。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法到目前为此共有四个版本,包括ISIC(1948年),ISIC Rev.1(1958年),ISIC Rev.2(1968年),ISIC Rev.3(1989年)。
参照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体系,各国制定了相应的产业分类方法。例如,《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产业分类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Standard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ANZSIC),以及《欧共体一般产业分类体系General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within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NACE)》。比较突出的是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在ISIC的基础上制定了《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NAICS)》①。
3.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法
中国的产业分类体系一直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下进行的产业分类。
产业分类就是按照主产品同质性的原则,对基层单位进行的行业分类。所谓基层单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