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网络舆论的形成发展与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本文以网民的网络信息接触习惯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案例分析,实地拜访和理论推导,形成了一个"网络舆论事件"的传播过程图,并将网民关注度和信息传播数量等因素加入到舆论扩散过程的分析,推导出一个"网络舆论事件的传播模型".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不同媒体的网络传播特点与模型相结合,根据网络传播的不同阶段,形成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网络控制和引导对策.

关键词: 关键词: 网络舆论传播模型网络控制和引导舆论监测

网络舆论的数学模型的构建

网络舆论事件的概念:

国内舆论研究的著名学者陈力丹认为,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和非理智的成份".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那些引起网民广泛关注和讨论,并通过网民的参与形成社会热点话题的事件定义为网络舆论事件.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由网络引发和扩散,并引起全社会关注的事件(例如:北大教授哭穷事件,艳照门事件等);第二类是通过其他方式引发,但通过网络传播,网民广泛参与导致舆论形成和扩散的事件.(例如:南京彭宇事件,华南虎事件)。

网络舆论事件在传播过程中最主要的特征表现为特征:

A,网民参与度极高,网民参与推动事件的发展.

B,传播速度快事件演变迅速.

C,新高度不确定性,传播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流言.

D,事件的独特性使得无法照章办事.

影响网络舆论的各种因素:

1,本文中涉及到的很多数据来源于搜索引擎,由于搜索引擎不同时间抓取的新闻内容各不相同,可能会影响到模型解释力.

2,由于每个舆论事件的延续时间各不相同,我们是将每个事件的进展时间转化成为同一标准,进行趋势演绎.

3,政府和网站机构的管理。

4.人们的个人价值观与情绪性格的不同。

建立网络舆论的形成的数学模型:

模型在舆论事件的扩散过程中,斯蒂文芬克.经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把它分为四个阶段:危机潜在期,危机突发期,危机蔓延期,危机解决期。而美国学者Sturges 对斯蒂文芬克危机四分论进行了扩展,认为有效的危机传播需要使所传播的内容满足公众在危机不同过程中的信息需求,他将危机潜在期,危机突发期,危机蔓延期,危机解决期这四个阶段相贯通,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循环往复的危机扩散过程. 但这些研究框架都是建构在传统媒体基础上, 没有考虑到互联网"主动, 互动,扁平,直达和无限扩展性等特点".因而现在研究中,可将互联网环境下的特殊传播因素融入其中,结合网络危机控制和引导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将网络舆论事件的扩散过程分为了"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样?没什么"四个阶段:(如下图所示)是什么?;为什么?什么样?;没什么。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不同媒体对网络信息的处理方式,网络信息在不同阶段的表现 形式,各个传播过程对舆论扩散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网民的信息接受和认知态度形成过 程等因素加入到分析过程,并将这个传播过程加以完善,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环境中 的舆论事件扩散图

2.1,事件引发阶段: 事件发生,是不是? ,事件引发阶段 事件发生,是不是?

这是一个事件的引发阶段,信息通过各种渠道首先在网络上开始传播.在传统控制和引导理论中,这个阶段处于危机发生的较早阶 段,信息的发布应关注"内化性信息(Internalizing"),告知公众"组织在危机中处在何种位置,并发布一系列关于组织正面的观 点,以此稳住人心,获取支持".在网络环境下,此时的信息扩散主要会带来三个方面的影响:a,相关信息点击高;b,网民的积极响应;c,信息开始被转载。同时,事件的扩散速度还会受到信息发布渠道(如论坛,博客,门户投稿等)和 内容形式(如标题,图片,视频等)的影响.一般而言,信息发布者所选择的媒介渠 道越多,内容表现形式越丰富,引发的网络注意力就越高. 但这一阶段网络舆论尚未形成.舆论事件在网络上传播后要首先经过一个相对缓 慢的扩散过程.而目前网民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普遍较低,是影响网络信息扩散的关 键因素, CNNIC 最新调查数据显示, 据 57.4%的网民不相信论坛, 博客中的内容, 38.4% 的网民对网络新闻不信任.当网民接触到这种"轰动性消息"后,对事件本身的真实 性会首先提出质疑,即要经过一个"是不是?"的质疑过程. 而正是这个网民对消息 的质疑阶段,为舆论事件的控制和引导应对提供了操作空间. 划分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事件少数网站引起极大反响,论坛置顶,新闻头条.

2.2,信息膨胀,舆论集结阶段 ,信息膨胀, 从"是不是?"到"是什么?"

事件一旦发展到这一阶段 ,它在网络上的扩散速度将会呈现爆炸式增长,网络舆 论也将随之而起.而这种 "形式上的肯定"并不在于当事人是否出面澄清,更多的表

现为强势媒体的

参与,网民认可"这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件",也就是进入网民的议事日程.在这个议程设置的过程中,网络舆论扩散的过程更多的表现为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之间的"复制,扩散,交锋". 从事件扩散的进程来看,这个阶段会出现一个信息扩散的临界点.通过我们的案例分析发现,临界点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强势网站参与事件追踪一是强势网站参与事件追踪(例如:"史上最恶毒一是强势网站参与事件追踪的后妈事件中",正是天涯网友将一篇极富攻击性文章发到论坛置顶区,才引发网民的极大关注), 二是传统媒体介入报道二是传统媒体介入报道(如:带头大哥事件,虽然是从网络中出现,但真正引起公安和金融机构的重视还是在地方报纸对"带头大哥"进行系列报道以后). 我们在案例分析时发现,传统媒体的介入对网络舆论事件的扩散影响更大.尤其是处在信息扩散临近点上的传统媒体,不仅能起到信息传播的作用,更重要是充当"舆论引导"的角色.传统媒体拥有较高的信任度和大量的用户群,事件一旦受到强势媒体关注,立刻可以解决网民对"是不是"的疑惑,进而转向对"是什么?"的关注.从"是不是"到"是什么",处于临界点的传统媒体将起到决定性作用.(例如: "北大引进假人才事件"本是丘成桐先生的个人意见,却被媒体解读成了"客观事实",进而引发了网民对于高等教育的质疑) "是什么"阶段是一个网络舆论形成和事件影响力的膨胀的阶段,也是网络舆论偏向的开始.划分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事件是否引起了强势媒体的关注,包括主要的论坛,门户和重要的报纸,电视台. 这一阶段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网络流言的泛滥. 网络流言在这一阶段往往呈现几何级数增长,并在转载中不断变异.网络流言往往会扭曲的信息源,属于情绪化的舆论形态.正如李普曼所言"偶然的事实,创造性的想象,情不自禁的信以为真,这三种因素便会产生一种虚假的现实,导致人们做出激烈的本能反应". 因此在舆论事件的网络控制和引导中, 要充分考虑到网络事件传播过程中流言来源的自发性和分散性, 加强网络监测, 对于某些网民蓄意制造的虚假信息, 进行有效识别与制衡. 一旦形成流言效应,要尽快通过信息公开与议程设置,建立有效的网络舆论传播秩序, 引导正面舆论效果.

2.3,社会力量全面介入,网络舆论巅峰阶段,社会力量全面介入,网络舆论巅峰阶段样?" 从"是什么?"到"什么是什么?

网络舆论事件在这一阶段突破了扩散临界点, 参与报道的媒体和网民的响应程度都呈现几何数量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铺天盖地的报道和五花八门的评论,各路媒体,草根都会竭尽所能,挖空心思的报料灌水,整个网络空间开始沸腾. 这个阶段兴奋的不仅仅是媒体,各种社会力量也都开始全面介入,最终将事件引向舆论巅峰. 从事件扩散的进程来看,当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各种社会力量都介入到这个舆论事件后,整个社会对事件的关注会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体现在内容形式上,各类网站各类网站一般会采用头版头条,专题页面,讨论投票,论坛置顶等方式尽可能的吸引网民关注; 当事人也会频繁的被邀请到各种电视电视访谈和专题节目中;纸质媒体纸质媒体则会通过大版面,大电视纸质媒体图片,长标题,持续报道来体现事件的轰动效果. 从内容来看,当所有的媒体都参与到事件的报道后,最初在网络上流传的信息往往很难满足媒体的内容需求,此时各路记者小编,草根网民都将目光投向了网络之外,深入到事件进展过程中.其实在很多事件中,恰恰正是网络媒体的竞相跟踪报道,才将那些原本不会有波澜的事件推向舆论浪尖(例如:在南京彭宇事件中,如果没有网络媒体密切跟踪,这类事件很难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引起轩然大波).在事件的扩散过程中,各类信息又通过网络迅速聚合,在各路媒体大篇幅,多角度,高强度的刺激下,网民对事件的关注点也从事件"是什么"进化到了"什么样" . 这个阶段最大特点是"网络上一片欢腾,当事人茫然不知所措" .当事人很难在这个阶段扭转事态发展,此时媒体早已形成了自己的报道立场,网民对事态的关注点也从事件本身转到了事件意义.当事人发布的澄清信息,往往会被淹没在网络口水中,舆论一边倒的趋势一旦确立,当事人也就进入了"媒体失语"阶段. 划分这一阶段的标志主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